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者不知」-- 布衣九式(一)「知」是什麼?
2006/03/01 17:05:14瀏覽437|回應0|推薦1

  布衣九式系列文字初成於1986年,一直收納在個人文稿中,於2000年修改部份事例,在夢寫家網站對外交流〔改版後未再次重新投稿〕。2003年再將之局部收錄當時新近事例,置於個人網頁之中與有緣者分享。目前在網路城邦中之文字多為2003版本,若有黑體字部份,則是加上新近之事例做為印證說明之用!

 

「知者不知」---布衣九式(一)




  (0).弦外音

  近年來兩岸共通人物孫文兄弟未完成的任務,在兩岸關係冰河時期不時引起話題。但孫文思想的中心支註:「知難行易」,一直未能成功栽植。孫文所擔心的民主中國最大的障礙:「中國人民完全沒有民主概念,即使知識份子對於民主及「救國」方式也缺乏正確認識。」,果不其然糾纏少年中國將近百年。兩岸一個成了民主笑話,另一個成了民主神話,「中國人的世紀」結結實實成為百年來地球上最大笑柄。

  即使曾經貴為台灣當局口中「最高指導原則」,近日來又成為藍軍合作的基調;三民主義架構下的「知難行易」仍然形同口號。初期人們在強人陰影下,表面上屈從了主義不容懷疑的神話;而少數質疑者,又陷入參加辯論賽的心態,站在一廂情願的反面。所有的疑問都留在心中,反正混沌才是中國立國元神。這點和「共產教條」在大陸,到今天都不容人們質疑,曾經是大陸當局口中「偉大」的無產階級,卻必須過著低人好幾級的生活品質,處境同樣淒涼!

  孫文所說的尚未成功,原來是陳腐思想的遺禍;由此也可以見識到「知難行易」的威力:連它本身也逃不過自身設下的規則:想了解「知難行易」是很不容易的事,可是要動手寫寫、開口說說、胡吹亂謅一番,那可就簡單多了。坊間充斥的三民主義教本就是最好的明証:雖然作者本身不太了解「知難行易」,可是彼此「印」證、互相「對照」之下,個個都篇幅不小、聲勢驚人。這種現象,正好成為知難行易的鮮活教材。

  人類的愚蠢行為,大都出自本身的無知,「無知為萬惡的根源」,可說是歷史上慘痛的經驗談。當孫文提出「革命的基礎,在於高深的學問」這種說法時,千、萬人之中恐怕是沒有幾個真正了解他話中的含義。即使你不把它當口號看待,也會以為是知識救國的老調;而不能夠了解,他想說的是:救國(革命)需要很艱深的求知歷程(學問)。因為革命的不能成功,完全起於國人的無知,當然包括眾多的「智者」在內。國家的命運並不是偶然的,林語堂曾經說過:『每年中國人民死於災、死於戰、死於病,或流離失所、喪亡溝壑,都是有男子在混飯吃所致。』,這正是今日海峽兩岸的寫照。

  是的,國家內部有上升與沉淪兩股力量,進步或溺陷難行,就看那股力量能夠有效發揮。不知道掃除弊端、卻除人禍,不了解致勝的道理所在,這就是不成功的真正原因。什麼樣的人民,造就什麼樣的國家。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有感於此,所以寫成這幾篇「奇言怪談」,就算獻給有緣人吧!


  (一).「知」是什麼?

  相信嗎?你並不知道自認為已經「知道」的事情。請不要以為我在玩弄文字遊戲,談談你很熟悉的棒球吧,至少你「知道」那是個球形的玩意,你大概看過一些比賽,也從書本和新聞報導上獲知不少規則和道理。如果你熟悉物理學,那麼對球的飄動和揮棒的力學根據會有更多的認識。但是這些腦力上的理解,並不等於了解。若是你小時候扔過兩球、砸過幾棒,那麼肌肉上的體驗會使你更有資格說:「我知道棒球這個東東」;可是別忙,王貞治所「知道」的棒球和郭泰源所「知道」的,恐怕不會一模一樣,更不用說唐盼盼眼中的棒球和美津濃經理腦中的圖像了。

  至於更多的間接第三者(包括你、我),更是各有千秋,誰真的「知道」棒球呢?讓造物的上弟來說(假如存在的話),恐怕他也不敢隨意開口吧!說漏了,可是有損全知全能形象的。以上所提到的,還沒包括各種細部資料(包括棒球技術資料、相關史料、名人軼事...),棒球衍生事物以及人們腦中的種種誤解。只是一個目標就這麼複雜了,這個世界何止千千萬萬個目標,仔細的想一想吧!你究竟「知道」些「什麼」呢?看到這裡,自認為頗有能力的人,可能會對這種說法不服氣。但是想想我們從小到大所「學」過的種種知識,其中有多少是經過驗證的呢?常常我們從書本中、報章上或是新寄來的雜誌裡,讀到一些令我們記憶深刻的精彩篇章;在腦中還沒來得及整理瑣碎,更不容我們稍加體驗的情形下,有人向你提起了這個話題。

  那管它「行動檢驗真理」,現學現賣不正是我們最拿手的把戲嗎!於是我們頓時成了專家一般,把記憶中最精彩的內容表現得無懈可擊。活像是這些說法,根本就是我們身經百戰的辛苦所得一樣,其實我們那「知道」這麼多呢!偏偏我們又是經常以這樣的方式進行「知」性之旅。醒醒吧!我們談政治、論民主、講道德、說文化、扯電腦、話股票、評中西,從家常閒話到長篇大論,有幾樣事情是自己真正全盤了解的呢!而專家也常常是對更小範圍的事物,有更多不同的解釋而已。從任何範疇看來,我們無可避免的,都是無知的一群,只是無知程度略有差異罷了。如同柏拉圖的洞窟居民或是三毛的稻草人般,我們把各式「知」的身影,當作寶貝一樣看待,這些智慧的屍骸如影隨形的纏附著我們。不管老莊的棄智絕聖、襌宗的見佛殺佛,以至於存在主義的「我存在」,處處表現出卡謬的荒謬人生感覺:除了疑惑,你還是疑惑!究竟「知」是什麼呢?

  我並不想製造一些哲學般的混沌迷思,前面所舉的種種,至少指出了兩個現象:第一,所謂的「知」,有許多層次,剝了一層又是一層;即使費心相尋,覓得來處,又失去處,終究是過盡千帆皆不是。第二,「知」是一隻變形蟲,當你看到或感受到它的時候,你會以為那就是它了,而那只是它的形影之一,更精彩的還多得是呢!

  你、我都很容易把知識和記憶當作真知一樣相信它,如同電腦「信任」它的程式一樣。這種將得自書本、他人的間接經驗當成直接經驗看待的錯誤態度,往往使得我們身陷空有滿腹經綸,卻又愚魯不堪的尷尬場面。無怪乎,愛因斯坦都要諷刺著說:「專家?不過是具有專業知識的驢罷了!」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yamboy&aid=19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