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25 11:18:58瀏覽1788|回應17|推薦129 | |
雲門劇場 目前座落於前中央廣播電臺淡水分臺的舊址,由黃聲遠帶領的「田中央」設計團隊改建。
值得參觀的景點簡介如下—
貨櫃屋「穿越」,可遠眺八里;貨櫃屋是雲門在八里烏山頭的排練場意外火災後的存骸。
花語餐廳前有棵梅樹,乃林懷民的母親當年贈給八里的雲門,現在移植過來;荷花池有尊羅曼菲雕像。 雲門劇場的所有植栽都由林老師親自挑選決定,有來自彰化田尾,更有來自印度的菩提種子三顆,已栽種長大成樹。 此外,別忘了到藝廊參觀時,拿「九景」「八味」摺疊簡介單; 還可到大樹書房休憩,品嘗雲門有名的珍奶。
打電話到雲門劇場預約導覽,才知道只接受團體預約,我窮追緊問,可不可以插花到團體導覽?多兩個「流浪者」,不算為難吧?我心裡這麼想。對方回查,那兩天卻都沒有導覽服務。正想作罷,對方可能聽出我的沮喪,主動告訴我如何自行參觀。 筆錄如上,感受廖小姐服務的熱心親切,銘感五內! 就這樣留了手機給雲門服務中心。當天傍晚,竟收到雲門另一位小姐來電,告知次日下午有場『流浪者計畫』發表會,尚有名額,歡迎我們流浪進去聆聽!這麼個大好機會可以進入劇場舞台,當下便稍微改變行程。
張皓然是第二位發表者,說話有點急促,但蠻風趣的,上半場我對黃琇怡《順流而下湄公河》的發表感觸良多。
中場休息時下到一樓(?)的雲門藝廊,看了通道牆壁上吳耿禎的小幅剪紙藝術,細緻有趣,但是上洗手間的人來人往,一時間也無法專心觀看,隨處晃蕩步伐,偏愛落地玻璃窗外的綠景的同時,紅紅的「雲門巷」舊牌子吸引的我的視線。 台北復興北路231巷曾是雲門自1997落腳的辦公室,2003年北市政府定名為「雲門巷」,個人以為無須拆除而在舊址留個紀念呢? 維基:自由巷並非巷弄加掛路牌之首例,為表彰雲門舞集及《漢聲雜誌》的貢獻成就,北市府文化局已依「台北市藝文組織譽揚要點」分別設有「雲門巷」(復興北路二百三十一巷)與「漢聲巷」(八德路四段七十二巷十六弄)。 館方人員正在催促大家入場的同時,我們瞥見施振榮伉儷搭電梯,他也是流浪者計畫的主力捐助者。下半場到六時才結束,雖然很有興趣繼續參加,礙於回程的時間緊迫,只好依依不捨離開。流浪者計畫鼓勵了不少年輕人走出舒適圈,勇於挑戰不可知的未來。 施振榮先生在薪傳網站臉書上分享的一段話,節錄如下,亦是計畫的中心目標: 『流浪者計畫十一年來已獎助107位年輕及專業傑出的創作者及社會工作者,前往亞洲進行貧窮旅行,透過流浪實踐自己心中的夢想,不僅成就自己也成就別人,為了讓台灣的未來更為美好種下一顆又一顆的種子。 而2008年開辦的「流浪者校園講座」,鼓勵流浪者進入校園分享旅途中的歷程與感動,為學生開敨另一種視野,啟動孩子們勇敢追求夢想的動力,開辦八年來累積破千場次,獲得校園廣大迴響。 很謝謝今天在現場與我們分享流浪經驗的第11屆流浪者,他們精彩的流浪故事帶給我們許多寶貴的啟發與無限的感動,相信日後這些都將成為他們一生中最寶貴的回憶,同時也將進一步影響週遭的人,帶給社會向上的動力。』
(圖)
第一次聆聽流浪者計畫發表會,感佩台上那些脫離草莓族包袱的青年們,願意以最低的開銷,刻苦地朝自我夢想邁進,用眼,用身體,用心靈去接觸完全不同感受的衝擊,他們正是羽翼飽滿的一代,凌空飛翔的衝勁也預告了新世代的曙光.真心祝福他們和社會上打拼的年輕人. 我的淡水流浪本只是山水與回憶的流浪,不期然在雲門劇場和真正的「流浪者」巧遇,一切都是非經安排的驚喜收穫,當下與回過頭仍在的感動,屢屢不經意就湧上心頭.這真是我們歸途最美好的禮物.
設計雲門劇場的建築師黃聲遠表示,他設計的原則是:對環境的歷史意義與對綠色地景的尊重,以及開放分享的精神。黃聲遠的「田中央」設計團隊,把大劇院建在央廣舊房舍之後的山坳,保留央廣紀念性建築以及央廣前的廣場,並將央廣屋頂轉化為公共空間,讓來訪民眾得以在新舊建築群間,停駐遊賞,觀賞演出。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