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07 18:52:59瀏覽3193|回應9|推薦103 | |
有一陣子我常把車停在竹北吳濁流路上,若不是捧著一大堆書進出縣立圖書館,就是備好耳朵去演藝廳聽場音樂會.甚少是為了吃頓料理,偶或點碗豆花,或喝杯星巴克。 竹北的吳濁流路(2000年重新命名),不知道有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它挨著新竹縣文化局東側,路頭從已整治好的豆子埔溪向北延伸到仁愛國中,非常短的一條路,卻連結竹北的文化重地和美食大區。這條路是心靈的和身體的過道,夜晚繁榮似錦,車水馬龍,對照白日到豆子埔溪覓食的鳥類,陡然了悟,吃飯皇帝大啦! (補圖) 每次經過吳濁流路,總有股春風拂面的詩情與悸動,覺得走在文人名下的路,可與之並肩而行,自己虛擬般地風雅起來,看花草樹木都微笑招展向我,實在無法不輕狂,裝年少,不是嘛! 終於,有一回在新埔路邊的觀光地圖看板上(不小心)看到吳氏故居的標示.那天在衛味佳柿園賞柿後,已無多餘的時間去瞧個究竟。這樁憾事暫入心頭,伺機而動。 兩個月後,跟著深秋嬉戲的姊妹淘來到新埔玩耍。中午在「普羅旺斯」這家民宿兼餐飲享用午餐,大夥聊得甚是興高采烈,我卻隱隱有種愁緒,悶了好一陣子,耽擱在心頭上的憾事逐漸浮上岸來,趕緊請求姊妹估狗地圖查詢吳氏古宅的位置。 這一上網,指標落在往北的不遠處!接著又問了服務生,他確定步行十五分鐘可到。此時,籠蝦頭的觸鬚已經蠢蠢欲動,到了非去不可的地步。但因礙於團體行動,又是共乘,歪了頭想了想,私下遊說了兩位姊妹,一起出軌去。(以上棕色字體是籠蝦頭放在草稿匣的記錄)
2014年拍攝的吳濁流故居 吳濁流,本名吳建田,詩人、小說家,《台灣文藝》及「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創辦人,文學運動家。1900年出生於新竹新埔,1976年病逝。 吳濁流於1964年創辦台灣文藝 書櫥是為了出版事業而購置的 故居修復申請耗時多年才得以進行 一堆未清理的舊文宣看板 我在新竹客庄落腳十餘載,這幾年才開始「巧遇」吳濁流,真是汗顏啊。 遠遠近近吳濁流,說的是我如此貼近地使用這條吳濁流路,卻呈現無感的遠距;而離文化局十二公里之遙的吳濁流故居,我在新埔鎮郊外「普羅旺斯」用餐卻偶然拜訪到吳濁流的故居寶地,算是近距離的驚喜. 2014年底第一次踏入吳濁流故居,遇到整治的公共工程,解說牌尚未豎立,步道正在鋪設。
2015年初再訪,工程進度已近入尾聲,只見晚霞夕暈誇張地渲染了〔竹20〕新龍路旁黃澄澄的油麻菜仔花,一整片的花海如鋪地的金粉熠熠生輝,連落日都不忍離去,行道樹也弓起身子屈膝想探一把金,我,更是不敢眨眼。
督憲光臨紀念碑 吳秀源公所立 朋友推薦我看《台灣連翹》沒看完,可能讓吳濁流先生不高興了,透過縣文化局贈送的《亞細亞的孤兒》,又透過2016年三月參加蔣勳在縣文化局演藝廳的「少年台灣系列」講座,讓我看到縣史館舉辦為期七個月的『吳濁流典藏紀念特展』!兩件事加在一起,至此我承認,沒看完吳老的書實在很對不起他。 龍瑛宗在1983年12月《文訊》發表的一篇隨筆中曾提起吳濁流,讚譽他「對本省新文學運動,具有熱忱與勞苦。他的汗馬功勞,實在不可沒。」他也提及《亞細亞的孤兒》引起日人的注意.甚至在他去世七年後仍有日人想膜拜吳氏墓園。「為此,我與遺族接洽。墓園於新埔鎮,稍感路途遙遠,而且家人也難以陪伴隨行。是夜,我帶頭日人往訪吳家於新生南路.他的書房依然在,很久不見了,舊情油然。」 (參考網址點入) 會場的主視覺 吳濁流先生的寫作風格顯現嫉惡如仇、正義凜然的硬頸個性,除了深沉強烈地批判時局,同時也忠實記錄當時社會百態,不論是在日本統治下的警察、保甲制度、皇民化運動;亦或是光復後社會的動盪、經濟恐慌、政府官員貪污腐化...等皆有描寫。 此外,他在漢詩的創作留下上千首作品,也希望過世後能以詩人被稱呼。因此有了「鐵血詩人」的稱謂。 吳濁流手稿和書法
我上網搜尋有關吳濁流的墓園,似乎就在三合院後頭的山坡地。那個炎熱的下午,我習慣性把車停在大馬路,穿過小道微涼的樹蔭,來到三合院前的廣場,驚覺兩年來改變得更舒適了。路面整理得十分美觀,旁邊也蓋了公廁。這回我直接繞到古宅後頭,坡地上種滿了農作物,路到盡頭愈陡愈難行,完全看不出墓園在哪裡?
筆直的羊腸徑,刻意拉遠古宅與馬路的動與靜 我喜歡把車停在路旁,悠哉地走入 2015年初拍攝(↑↓) 走回廣場,幾位媽媽似乎是帶著孩子來趟知性之旅,一位瘦高的中年男士正為她們口頭導覽著。我遠遠觀察了一下,得知男士是古宅的經營者,當時不方便插嘴。現在回想,若是*吳載堯先生的話,再久我也會等下去!(*吳載熙的弟弟,與吳濁流屬叔姪輩)那麼,就不會費上半天力氣來找墓園了。 (補圖) 於是,2018年10月7日這天我特意來新埔尋找吳濁流家族的祖墳,因為這天是吳老的忌日!雖然在午後的烈日來回走尋會令人發慌,期間還遇上一位騎著摩托車停在池邊打菸抽的老農,縱使在地的他,也不知墓園何方?真令人氣餒。如此地毯式的搜索,憑藉網路一篇文章的描述,一小時後我終於在墳前默立致哀並深深地行禮三次,表達了我對吳老推動台灣文學不遺餘力的敬意!
吳濁流先生的家族墓園/望重蠻邦乃吳濁流的父親秀源公所題 左右各有吳濁流先生題詩的石柱,石柱來自吳家祖先由唐山渡海來台的壓艙石 忍辱負重,吳濁流先生的題字 墓園遠眺的美景廣遠怡人 益發思古之幽情 2015年初拍攝的高壓電塔,2018年發現可以從墓園看得到
看到縣政府逐漸重視人文古蹟的保存,是值得讚許鼓勵的。唯有如此,文化的綿延才得以持續。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