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丁靜怡與【凍未條】現象
2006/12/05 11:43:04瀏覽347|回應0|推薦0

前幾天,與乾爹談到最近常發生的「凍死人」新聞,他曾感嘆地說出一句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很多人也許以為,這是杜甫所寫的詩句,但其實不見得,正確地說,是玄宗天寶六年時,杜甫進京參加尚書省的考試,不幸落第之後,所看到的一種現象。他所看到的現象,其實筆者先前,已經在【論消費】一文當中,引用Marx、Simmel與Veblen,這三位德國與美國學者的理論解釋過了,於此就不再贅述。

在這之前,他的詩以描寫兩次分別遊歷吳越、河北當中,以及與摯友李白的認識,所寫的抒情、寫景的詩歌。在這期間,他的代表作有寫景詩【望嶽】與抒情詩【天末懷李白】。在他回長安之後,看到「布爾喬亞階級」、「有閒階級」等中上階級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之後,他的詩風有了很大的轉變。

這種「凍死人」現象,正是造成杜甫詩風有所轉變的關鍵因素。在這之後,杜甫的詩變成是以抒發悲苦、反映社會,溫熱與辛辣的筆鋒為主,特別是天寶十五年的安祿山叛亂,更是成為他「社會評論」詩歌的題材,此時最有名的作品,便是以描寫戰亂期間,官吏強制人民當兵之現象為主的【石壕吏】。

至於現在很多文章常出現的「天地一沙鷗」,則是杜甫在嚴武去世之後,於流浪之時所寫的抒情詩,並不算是社會評論的詩。當時杜甫因深受打擊而離開成都,從現在的宜賓、重慶、雲陽,而至燮洲,寫了不少以懷古為主題的詩,當然也包括最後一句話為後人所傳頌、引用的五言律詩【旅夜書懷】。

另外,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所寫的小說【羅生門】當中,也有一段描寫了當時日本中下階層的雇工,因種種因素而被解僱之後的生活狀況。作者以京都作為描述的場景,描述在經過一連串的天災人禍之後,京都所產生的窘況。這段故事所描述的,是一個下雨天,雇工躲雨以及隨後「不得不作賊」的狀況,與「路有凍死骨」的描述非常接近,因為「凍死」的真正原因,其實,大多都是「病死」、「餓死」、「睡著失溫而死」。即便天不冷、雨不下,中下階層的窮人,依舊會受到死亡的威脅。

因此,也正如【全球化危機】一書的作者Ulrich Beck所觀察到的一般,我們正處於一個到處都有風險的社會當中,但是,他所描述的,是「全球化」的所造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制度的各種變遷現象,不過最重要的是,這些變化帶來了何種風險?對於「半邊陲國家」、「邊陲國家」有何種影響?這些問題,也一直是各國人文與社會學者所極力探究的。

在我看來,這則新聞所描述的「天冷猝死」,其實只是,以上種種現象的一小部份而已。或許,丁靜怡小姐報這則新聞時,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這其實是一種在「視貧富差距為理所當然」的社會中,在所難免的風險之一…。

寫首詩:

網路作家報新聞,
天冷猝死愕其人;
未知何來凍死骨,
如此實可湊成文。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577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