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12/04 17:40:28瀏覽452|回應0|推薦1 | |
或許,現在春節最吸引人的休閒活動,正是年貨的採買吧!因為,辦年貨也是一種消費的活動,然而消費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它不僅在取得一個物品、一種服務,也在取得一種感覺、一個經驗,另外也可以藉著這種活動,來展現出一個人的品味,不是有一段辭這麼說嗎「穿新衣,戴新帽」,因此逛服飾店,也成了春節的一個重要活動,但這裡的重點,不是穿衣服,而是穿品味,然而此處的品味,其實也包括了年菜的選擇,選擇大飯店與便利商店或市場的年菜,就可以明顯地把一個人的「品味」區分出來,然而,即便是在逛年貨大街的人群當中,也有各種品味存在,因為品味的意義,其實就是個人對事物的價值判斷,包括食、衣、住、行、育、樂,但是,作家蔡詩萍卻在〈非關品味〉一文當中,借用Pierre Bourdieu的觀點,來強調品味不完全是出自於個人,而與社會階層也有關係,「『品味』或高或低不純然是個人美學經驗的外顯,而可能是社會階層間不同消費能力的必然區隔」(蔡詩萍,1991:103),社會階層的高低,往往決定一個人的消費能力,也進而決定一個人的品味;目前為止,消費已經不再是如同Karl Marx所認為的那樣,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是為了獲取生活資源而進行的活動;它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而這種滿足,多半是來自於地位的社會認同,以及品味的自我認同。 逛年貨大街,也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年貨大街的第一次………〉一文寫道:「…享受到吃吃看、摸摸看的感覺。年貨大街真的‥‥很好玩,很熱情,很多選擇」(丁靜怡,2005)。由此也可以看出,消費也是一種感覺,一種在工作之外,尋求歡愉、快樂的途徑,更是一種體感經驗、想像經驗的累積。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