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鄉村、教育、休閒:從〈我到了五峰…〉一文談起
2006/12/04 16:14:24瀏覽529|回應0|推薦1

「…原本有一百三十人的迷你小學,因為一場風災,讓校園裡的人更少了,只剩不到九十人,當我一走進禮堂,他們用歌聲、歡呼迎接我們這群『台北人』…」(丁靜怡,2005)。從以上的描述看來,南投縣五峰鄉的這所小學,很明顯是屬於鄉村地區的小學,因為學生人數少,往往就是鄉村學校的最大特色,鄉村學校比起都市學校而言,佔地通常很廣,但無論是學生、教育資源(包含人力、物力)都明顯不足,規模通常比都市學校要小;許多經過專業訓的教師,也大多傾向在都市的學校當中任教;再者,鄉村地區的學校,大多是以基礎教育為主的學校,以公私立小學最為普遍,程度往往只能達到初中,到了高中以上的話,或許是當地鄉(鎮)公所的財政無法負擔,幾乎很少看到高中以上程度的學校設在鄉村,對於鄉村人才的大量流失,學校如此不平均的分布狀況,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根據台大農業推廣學系已退休教授蔡宏進的說法,比起都市的學校與教育而言,鄉村的學校與教育有七大特性:(1)學校的等級偏低(2)學校的設施經費及人員相對簡陋,教育成效也相對較差(3)學校規模相對較小(4)常見學生人數縮小(5)學校課程內容常配合社區特性(6)民眾的教育程度相對較低(7)農民普遍接受農業推廣教育(蔡宏進,1989:278~279)。從先前引述的那段話來看,前面四個特性都已包含在內;換言之,鄉村學校與教育的特性當中,這四個表面特性是最容易為一般人所察覺到的,至於後面三個特性,則要深入當地作實際的訪談之後,才能明顯地觀察出來。綜合以上的七大特性,吾人可以歸納出,造成教育與學校品質城鄉差距的因子,主要是人口、交通、空間特性這三大項,基本上來說,這三大變項彼此之間也是有某種關聯的;從人口來看,這是最重要的因素,它與鄉村學校與教育,可說是正進行著一種循環式的影響,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鄉村地區的人口,會先因為都市其他的拉力因子而流失,但是這當中可能還包括許多優良教師,如此一來,鄉村地區的教育資源就會大幅減少,進而地,可能造成鄉村學生前往就學的意願降低,而會轉往都市學校就學,這又成了另一股鄉村人口外移,於是就形成了一種鄉村教育與人口外移的惡性循環;從交通來看,鄉村地區往往都是崎嶇不平的山路,或是湍急的河川與溪流,雖然有公路,但比起都市而言,仍然不便許多,如果再遇到天災,則鄉村兒童對學校的易達性就會大減,因此有可能在平常的時候,就舉家搬到都市居住與就學;從空間特性來看,根據Christaller中地理論的概念,一個機構有它一定的服務範圍,一但超出這個範圍,就必須再設置一個相同類型的機構,至於規模的大小,則要視前一個機構所服務的範圍而定,但是在鄉村地區,由於地形與交通的影響,這種範圍通常就變得難以計算,因此也就造成鄉村學校經常無法為鄉村兒童提供充足的教育服務,至於計算都市學校的服務範圍,比起鄉村而言,就方便得多了。從以上的現象看來,學校教育的城鄉差距,實為一種無可避免的社會不平等。

對鄉村地區的人而言,由於平常與都市人接觸得不多,因此一但有都市人進入鄉村,對雙方來說可能都是一種體驗,如拍照留念、遊戲等,都因為有了這種體驗,而變得非常值得回憶,就像這一段敘述:「…這次五峰之旅,我不僅走進山裡,更讓我在桃山國小裡,體驗到難能可貴的真誠熱情。」(丁靜怡,2005),這段文字當中,已經提到休閒旅遊的一個重要概念,也就是「體驗」,這種體驗其實是當今休閒研究的熱門議題之一,從整篇來看,旅遊五階段(期待、旅行/去程、參與、旅行/歸途、回憶)其實已經呼之欲出了,至於本段引用的描述,則是旅遊的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回憶」,至於能夠引發這種回憶的,則是「參與」這個階段,整篇引文〈我到了五峰…〉也大多在描述這個階段,如打菜、拍照、與小朋友遊戲等,這個階段可說是旅遊五階段的關鍵階段。

孩童在人的生命全程發展(life span)當中,佔有頗大的比重,根據一般對孩童的定義,是指在0~11歲這段年齡範圍的人,這當中還包含了四個生命發展階段:嬰兒(infancy)、早期童年(early childhood)、戀母階段(Oedipal period)、晚期童年(later childhood),之前引文當中的「小學生」,應該是處於晚期童年這個階段,是兒童這個群體當中年紀最大的,因為過了11歲之後,便會進入青春期(adolescence)。一般對於兒童休閒的研究,就美國而言,是以兒童遊戲場為主要的議題,根據盎格魯美洲對兒童遊戲場的分類,主要有傳統式、現代化、探索式等三種。就國內而言,仍以傳統式兒童遊戲場最為普遍,至於其他兩種遊戲場,則要進入遊樂園才可見到,桃山國小的操場,可能就類似於傳統式兒童遊戲場的概念,但這種遊戲場,對於兒童之身心手腦的四健發展,幫助實為不大。最後,我要再指出,這篇引文還牽涉到另一個領域---家庭,從這相關的描述,其實可以再思考一個研究題目,也就是單親與否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探討一組類別變項與一組連續變項的關係,在此就不多作描述。

這篇〈我到了五峰…〉雖然是一篇記敘兼抒情的遊記,但卻隱含了許多鄉村發展、教育、休閒的概念於其中,從筆法來看,應該是先記敘後抒情,另外也隱藏了些微的人類學民族誌手法。在我看來,對兒童有愛,才是人品的崇高表現,因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有品德的人,都往往保有孩堤時期的愛與真,最後再寫首詩作總結:「公益活動旅行去,體驗鄉村真歡愉;天使兒童好活潑,笑看赤子桃花女。」寫到這裡,筆者向這位孟子認為有德學的人,致上深深的敬意…。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57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