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3 17:17:11瀏覽3349|回應3|推薦43 | |
引用文章張曉風:成立馬勒協會 勒住那個馬 南港202兵工廠遺留下來的那一片綠地,最近中研院、中央政府有意要將它開發成為生物科技園區,結果作家張曉風以保留台北市的肺葉為由,而堅決反對南港202兵工廠綠地的開發,認為那個地方是具有生態價值的沼澤溼地。 看了她〈報告總統,我可有兩片肺葉嗎?〉的文章,我認為她是基於「美學判斷」(道德的、綠色的…)這玩意兒而表示反對,而這果然也引起許多論者抨擊,說她是理盲濫情,不尊重科學專業的意見。這也再次證明了,「美學判斷」是一種非常主觀的行為,不同社會、家庭、職業、人口統計特性者都會有所不同。 在台灣,沼澤溼地除了被社會普遍地認為具有生態價值外,它也具有美學吸引力,而張曉風反對中研院和政府開發南港202兵工廠附近的這片,她所認為的沼澤溼地的理由,從她關於「肺葉」的論述看來,可能她的「美學判斷」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中,「沒有人喜歡水泥叢林」就是以這種判斷為基礎的話語。 在這個事件之前,我所知道的沼澤溼地,是關渡、成龍、高美、七股這四處溼地,而這些地方也確實都沒有聽說,有學術機構、研究單位、企業集團或政府想要去開發它們,至於張曉風所說的這處,位於台北市南港區的「202兵工廠溼地」,我倒是從來沒有看過或聽說過,看了相關的照片覺得不太像沼澤溼地。 目前為止,我只有聽說過,台北市北投區的奇岩社區,有想要將溼地生態保育和觀光,跟他們的社區營造行動結合在一起,至於南港區,我就沒聽說過裡頭有哪個社區,想要以202兵工廠週邊的這塊綠地的生態保育和觀光遊憩,作為他們社區營造行動的主要目標,在這個事件之前,好像也沒聽當地人陳述其特色。 在我看來,202兵工廠所留下來的這塊綠地,就跟台北市中正區齊東社區當中,那一大片的日式建築群落一樣,本質上可能比較算是當地的一處文化景觀,畢竟那也是前人在當地活動之後留下的痕跡。因此,還是只能說 因此,202兵工廠留下的那處景觀(我覺得建築本身其實也頗有特色),如果真的要保存並且再利用的話,那就不應該是張曉風一個人憑自己的「美學判斷」,又成立所謂的馬勒協會,而是週邊社區的居民成立社區組織,一方面跟中研院等有關單位進行交涉,另一方面也舉辦公關活動,讓人們了解該處文化景觀。 所以,我覺得張曉風做錯了兩件事,第一是對202兵工廠週邊綠地做了不當的定位,就之前某位文史工作者投書《聯合報》對該處的介紹,那裡定位成「文化景觀」或「自然地景」會比較恰當;第二是只知道上媒體,而可能忽略掉,這種行動是要跟社區居民合作、讓外界了解其保存價值,並跟有關單位多方交涉的。 其實,齊東社區最初反對台銀、台北市政府有關單位拆除當地的日式宿舍時,也是以自己的「美學判斷」為基礎,因此我還是想建議 我的噗浪帳號:「天蠍浪子的咖啡杯-噗浪分站」,按此加入我吧! 茱莉亞音樂學院第一位華人中提琴博士:【趙怡雯的藝享世界】 如白居易之詩的法律介紹:《圖解行政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白話之語,發掘生活中的經濟學原理:《庶民經濟學》 生活變化的體認:《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 以物擬人之筆法,探查人心之深處:《尋找幸福的藍眼睛》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