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0 18:37:08瀏覽3908|回應5|推薦39 | |
引用文章天啊! 飯店塌了還鼓掌 就我的觀察,好像每次颱風侵襲台灣之後,都會聽到有風險意識薄弱的人,跑去看水庫洩洪、跑去岸邊觀浪,或者跑去災區看倒塌的民宅、大型公共場所,最後往往都造成救災人員搶救災民、維持現場秩序的困擾。 這讓我回想起之前麥當勞炸油酸價過高、含無機砷的事件,還是有不少民眾覺得吃不死人,而找各種藉口去麥當勞消費,例如吹冷氣、小孩想去、跟朋友聚會等,這是風險意識薄弱的表現;或者,就好像騎機車不戴安全帽覺得自己不會出車禍,或者不相信自己會被騙一樣,都是風險意識薄弱的行為表現。 常常看網路論壇裡,或者吳祥輝「國家書寫」系列的書籍常提到的,台灣人的民族識別,是貪財、怕死、愛面子(或者好作官),其中,第一和第三個民族識別我都完全贊同,可是第二個民族識別―怕死,我卻怎麼樣也無法,從這陣子一些天災、人禍事件的反應中看出來,反而是突顯了愛冒險的民族個性。 進一步而言,我還發現越是被媒體描述得越恐怖、越驚險的行為或地區,台灣人普遍是越愛去從事那種行為、前往那種地方,如颱風天觀浪、看水庫洩洪、前往受災嚴重的地區看熱鬧、吃油可能有問題的炸雞等,管他媒體、時事評論者一再呼籲安全為上,最好不要去做,但還是有人選擇勇往直前、無懼危險。 這種出於不信邪、鐵齒或好奇的心態而做出的行為,儼然成為重大天災人禍之時,一種另類的集體趨騖行為,跟對天災受難者表示同情、四處發布受難者救助訊息、呼籲停止政治口水戰,或者譴責不肖業者等,比較屬於「常態」的集體行為,形成一種怪異的對比。但這另類的集體行為,常被認定是越軌的。 以上這些,尚且還可以用台灣的「天災社會學」來解釋,可是看到飯店倒塌,卻還拍手鼓掌,這好像就不太能夠做同樣的解釋了,它就跟媒體人、政客在天災時的集體行為(也就是打口水戰)一樣,都是缺乏同理心的,相當不足取。 我的噗浪帳號「天蠍浪子的咖啡杯-噗浪分站」,按此加入我吧! 《圖解刑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8380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