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31 17:24:48瀏覽1655|回應6|推薦52 | |
參考新聞:聯合新聞網「高貴健檢 俏秘書陪看病」報導 新聞藉著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最近推出的「個人化建康專有照護」,以及安法、榮欣、永越等屬性類似之機構推出的類似服務,其健康管理與健康檢查近一、兩年來的花費狀況之案例,指出國內的頂級消費市場吹起了一股健康管理的熱潮。 雖然新聞的賣點是「美麗健康祕書陪看病」這個個人化專有照護當中一個服務項目,不過從社會學的眼光看,筆者反而認為,新聞牽涉到這個比較嚴肅的議題:台灣社會自我保健行為方式、健康生活模式、醫療實踐等,因社會階級地位或階層之不同而有的殊異表現。 然而,筆者發現台灣媒體在報導社會階級的差異現象時,有一個地方積習難改:過度強調經濟收入,而忽略文化以及社會資源使用的差異。這則關於「資產階級」健康管理之集體趨騖行為的報導,同樣也展現出了台灣媒體描述社會結構的習慣。從社會學看,這種醫療實踐的社會現象,筆者不贊成只關注經濟收入,最好得連同文化、生活方式、社會資源利用或支配的情況一起納入。 從報導的描述可知,這幾家預防醫學機構推出的個人化健康照護,比較會去獲取相關訊息,並且進一步與醫護人員進行社會互動,從而使用該套健康照顧服務系統的,是以「資產階級」的成員居多,其次是「中產階級」,「普羅階級」的使用比率就相對偏低,就此,新聞雖然有點到經濟收入這個重要因素,但可惜的是,缺少了兩種階級之成員對醫療機構、醫護人員之觀感,以及疾病知覺、認定的差別。 以聯安、安法、榮欣、永越這幾家預防醫學機構推出的個人化健康專有照護為例,筆者並不覺得,「普羅階級」的使用比率低過「資產階級」,純粹只有經濟收入相對較低這個因素,就此,筆者倒要提出這個可能:收入較低,以及其他人口統計性質「較不優」的普羅階級,其疾病的知覺與行動採取、保健資訊取得、對醫護人員與醫療機構之看法、疾病預防與疾病治療等健康生活模式獨差異,或許是造成兩造個人化健康專有照護使用比率之懸殊落差更直接的因素。 換言之,經濟收入的落差對個人化健康專有照護使用比率的影響,管見以為,記者所看到的直接效果,可能只佔了其中一小部份而已,經濟收入透過對「健康生活方式」或者「自我保健行為」之作用造成的間接效果,很可能才是這種醫療照顧使用比率之階級差距的癥結,就此,筆者很「期待」國內媒體,多對處在M型之兩端的普羅階級和資產階級,做一些健康生活方式與自我保健行為之表現的新聞。 就此,這「美麗的健康祕書」,其實只是這個健康照護服務的一個項目而已,就如同其他醫療照顧服務的使用一樣,不同社會階級除了可能因為收入而有差別,作為階級文化表現的健康生活方式及自我保健行為的不同,可能也會造成個人化健康專有照護之使用率的差別,範圍縮小至「美麗的健康祕書」,原理也是一樣的。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