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進黨無關心台籍老兵政策,自由時報勿痛批謝長廷
2012/10/08 14:45:47瀏覽2389|回應2|推薦6

謝長廷到東山寡婦村對國民黨拉伕一事說「國共兩黨說“恩怨隨風而去,兄弟一笑泯恩仇”,但這已不是恩仇的問題,這些具體受害的家庭,從轉型正義的立場來看,應該還他們一個道歉...」,有讀者廖建超到自由時報投書幸好我的祖先沒回中國說:
至於參觀寡婦村,我想謝前院長除了「站在寡婦館前,似乎可聽到風中仍有不甘的悲泣和哭聲」外,更應該對當初國共內戰時,被國民黨騙去、抓去中國打內戰的台籍老兵發聲。那些台灣人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時代悲劇,您肯在中國為那些悲慘的台灣人向國共兩黨討個公道嗎?

此話我認為太過嚴厲,值得商確。

所謂「台籍老兵」與台灣命運息息相關,指的是日本從台灣曾強迫徵召的一批軍人,後來在國民黨到台灣後,被騙去當「國軍」去打國共內戰,之後有些人又被共產黨俘虜後而「變成」解放軍的悲慘遭遇,我在2年多前「紀念一座逝去的國共內戰紀念碑」,低級外省人與高級外省人提過,目前台灣最著名的「台籍老兵」是在2008年馬英九就職當天自焚而死的許昭榮老先生。

台籍老兵的悲慘在於他們才是真正「不知為何而戰」的一群人,一位台籍老兵張騰旭痛心的說:「很後悔,愛這個國家!」,文末引用許昭榮老先生的著作說明。

本人「紀念一座逝去的國共內戰紀念碑」對許昭榮老先生有不少討論,總之,他年少時當日本兵,後被國民黨騙去打國共內戰,後來變成黑名單不能返台,回台後原本想籌建「國共內戰殞身無名戰士」紀念碑,但發現國共內戰無名戰士除台籍者之外在台並無「遺族」,因此建碑困難重重,所以他改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暨國共內戰殞身台灣子弟紀念碑」籌建。

就像自由時報的主張,謝長廷為寡婦村而難過時,就有人認為他「更應該對台籍老兵發聲」,許昭榮老先生受盡自由時報這類人的批判,中華民國原國軍台籍老兵暨遺族協會於1995年創立連續碰壁9年後,終於決定改「台灣子弟紀念碑」興建,正於他所言:
...孰知,政黨輪替後,新政府以財政困難為理由,迴避「建碑」之責任。國民黨雖然有錢,但因下台而縮手不管。...

2005 年11月10日高雄市政府於旗津風車公園為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揭幕。2005年12月13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高雄市政府在旗津興建的「戰爭與和平紀 念公園」正式落成啟用, 2008年高雄市議員提案要將「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更名為「和平紀念公園」,許昭榮不能接受而自焚,遺書中說『陳水扁、謝長廷執政八年,漠視台灣歷代戰歿英靈…』...,看見沒有,陳水扁、謝長廷名列許昭榮的遺書之中!

2005年揭碑時,陳水扁總統之前不但不願題字,揭幕儀式亦不想出席,高雄市長謝長廷也只派秘書出席,謝長廷願親自去寡婦村卻不去「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這是民進黨的政策所致,其實如傅雲欽(律師 / 建國廣場負責人)於陳菊哭啥小?!所批評,陳水扁當台北市長不把鄭南榕自焚遺址命名為「自由巷」,怎能要求國民黨做呢?他說:
「陳菊,妳又哽咽垂淚了。我上次在另一個自焚烈士許昭榮的告別式中,也看到妳哽咽垂淚。我認為許昭榮會失意地自焚,和妳脫不了干係。」

陳菊哽咽垂淚很奇怪,因為2008年時她已任高雄市長2年,當然也有可能是懺悔的眼淚。

綜上,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皆無關懷台籍老兵政策,包括蔡英文蘇貞昌,自由時報苛責謝長廷實在太過份,陳菊不是等許昭榮死後才去哭的嗎?蔡英文不是等許昭榮死後才去哭的嗎?追悼台籍老兵許昭榮 蔡英文南下

他遺書中說你們不關心,活著時候不看死後被罵的人才來關心,這就是「民進黨式」的關心,自由時報你怎能苛責謝長廷!

當然,民進黨對台籍老兵政策若要被罵,相較國民黨對戰死徐蚌會戰遺跡、亂葬崗、「無名戰士」墳塚的不屑就萬分偉大了!民進黨或台灣社會因為省籍因素不甩許昭榮九年,雖然符合政治正確改成「台籍」後終於2005年落成該碑,但對比國民黨對戰死國軍的「不紀念政策」豈不是「零與壹」、「有或無」的差異?

因此,自由時報與不屑國共內戰非台籍陣亡國軍的人們啊,請勿因謝長廷到東山寡婦村而忿怒抓狂,這不是民進黨所能想到的事,至於國民黨呢,國民黨外省權貴不說他們死的好已是萬幸了!

Written by blackjack 2012/10/8

低級外省人與高級外省人

在許昭榮所著的「台籍老兵的血淚恨」(前衛出版社,1995年1月)中,有幾段描述(我在紀念一座逝去的國共內戰紀念碑 談過他):

在第28頁以下談到「國軍在台募兵的手段」:
服 役二年或三年即可退,伍並可安排就業;服役期間可學「北京話」,每月薪餉二千五至三千元(指的是「法幣」,而不是是「台幣」。所以很多台灣兵因此受 騙。);守備台灣,不調到外地;政府即將實施徵兵制度,如果志願服役,可免除兄弟的兵役等等。其次是志願入伍者,佔百分之十四,包括:為了解決失業的困 惱;為了家庭生活困難,想幫助家庭生計;為了免費學習「北京語」,將來轉業時,謀個好聯位;為了憧憬「祖國」風光,想免費到大陸去遊覽;或感覺台灣無出 路…

許昭榮認為台灣人會為了錢去當兵「都是貧窮惹的禍」(30頁以下),因為:
由 於戰時日本政府獎勵生育(「生產報國」),所以戰後的台灣,有很多家庭子女一大群。這種現象,正符合中國古代的家庭理念:「多子多孫多福氣」的古訓。但隨 著日本的敗戰,本來按人口配給的米糧,頓時停止,使本來就貧苦的人家,生活更陷於困苦,唯一解決困境的正當辦法,是諒子弟去當兵,減輕家庭的負擔。因此, 當時有一部份的人,確實是志願入營。…

然而,利用人民貧窮、不利的狀況而欺騙,是對的嗎?看看國民黨當初的「招兵公告」(29頁以下):
『台灣愛國青年,快來從軍,二年期滿後,可復員分發工作,每月支領二千五百元,服役期間,可在營中讀書學習北京語,並保證不調離台灣本島』…

事實卻是:
1.調離台灣本島
2.薪餉寫在牆壁上
3.退伍後有好工作成為放屁,因為根本不能退伍

「說 到國軍士兵的待遇,不像招募兵丁時宣傳那樣優厚。據筆者所悉,抗戰時期,國府以「抗日」大義之口號,付出低廉的代價驅使士兵;內戰期間,則放任士兵藉機洗 劫村莊,搶奪老百姓的財物;撤退來台「反共抗俄」期間,則頒發「戰士授田憑據」愚弄士兵等等方法,勉強維持士氣,一直到一九九五年,國軍兵籍制度建立,才 算是上了軌道。」(42頁以下)

將星百顆未見發光 作者許昭榮
http://www.ys-pt.url.tw/ysptclub/peacepark.html


中華民國原國軍台籍老兵暨遺族協會創立已邁入第九個年度,每年召開大小會議四、五次,每次開會時,全體肅立,為「國共內戰殉難戰友暨無名英靈」默哀一分鐘。
  前幾天,國民黨主席連戰假黃復興黨部宴請三十三位前國軍退役上將。從電視螢幕上,祇看到國民黨威權時代及執政末期的國軍將領齊聚一堂,歡笑談天,甚至有人有氣無力地說,恨不得揍李登輝一頓。雖然將星滿堂,卻未見發出溫馨閃亮的光,令人遺憾!
  與會將領當中,不乏親歷「國共內戰」的洗禮,擔任過國軍部隊之指揮官、高級幕僚或黨政首長。按軍中倫理、按做人的道理,這場盛宴要開動之前,應該會想起 「國共內戰」期間為黨國犧牲,橫屍沙場的軍民,而給予由衷的默禱,聊表哀痛和愧疚。可惜,電視螢幕上,沒有呈現這幕場面。
  回憶國民黨政府內戰挫敗,棄車保帥逃離來台,從一個流亡政權,躍居富甲天下的政黨,那些當年棄卒逃難來台的國軍將領以及黨政高官,在台享受威權和榮華富 貴,何曾想到為黨國殉難的百萬忠貞軍民,包括台灣「光復」初期(民國三十四年底至三十七年間)被國軍部隊拐騙脅虜押往大陸東北、華北,投入「剿匪」前線作 戰殞命的一萬多名台灣子弟兵!
  國府自從戰敗撤出中國大陸、掌握台灣的資源及生殺大權、被逐出聯合國,以至交出政權,凡五十三年。在此半世紀的期間,竟然未舉國遙祭戰亡於大陸的國軍戰 士,又未擇地在台灣西部面對台灣海峽與中國大陸建立一座表徵哀悼為黨國犧牲忠貞軍民之紀念塔或紀念碑,以慰他們的怨靈及鎮魂
  眼看二○○四年的台灣總統大選逐漸迫近,咸信國人對連戰以及蔣家宿將遺臣,摩拳擦掌,希冀奪回政權之心情非常了解。但,人在做,天在看。人算不如天算。國民黨如果原性不改,不知虛心檢討反省,不思清償歷史上的血淚罪孽,天地不容,還談什麼復辟?。
  再說,國共內戰,陣亡國軍將士之屍骨,大多數仍被遺棄在東北戰役、魯西戰役及徐蚌會戰等遺址周圍之亂葬崗及荒野,任其被風吹、日曬、雨打、雪凍,沒有人收埋探望,更沒有人為他們引魂超渡,簡直不如一隻狗,怎能教他們瞑目?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人民的眼中,認為他們死得活該,誰教他們為國民黨政府賣命。他們的屍骨,中共不可能妥善安葬,更不可能為他們「建碑慰靈」。除非台 灣這邊的政府或民間善士能為他們善後,否則,他們永遠無法超生。那麼,蔣家王朝的宿將遺臣將來回歸中國大陸時,如何面對數以百萬計英靈的糾纏?。
  本會創立時把「建碑慰靈」列為志業,經過四年不斷的努力奮鬥,於八十七年八月,為「國共內戰殞身無名戰士」向高雄市政府爭取到位於高雄市旗津區北汕段(旗津二路和三路的交界處)海岸公園預定地約一公頃,並已獲得國有財產局同意興建「紀念碑」在案。
  孰知,政黨輪替後,新政府以財政困難為理由,迴避「建碑」之責任。國民黨雖然有錢,但因下台而縮手不管。國防部則以「國共內戰陣亡將士已入祀忠烈祠」搪 塞,而寧可為陷於大陸未撤退來台之前國軍官兵保留六十億台灣人民的血汗錢作為「戰士授田憑據補償金」而拒絕補助「建碑經費」;至於本會,成員大多老殘而且 貧苦;呈送立法院審查的「台灣光復初期投效國軍赴大陸作戰台籍老兵補償條例草案」中的「精神補償」│建碑基金之來源,又被朱鳳芝、王天競等軍系立委封殺。 所以,一直無法動工興建,任其荒蕪至今,已經四年!
  為「國共內戰陣亡國軍無名戰士」建碑慰靈,應屬於國家的大事,尤其是中華民國政府及國民黨中央黨部應負的職責。然而,新政府和國民黨當局也許認為他們戰死 彼岸已逾五十年,不像「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白色恐怖」時期之受難者,有遺族和社會輿論等之壓力。所以,不必為「無形」的英靈花費這筆錢。
  最近,聽說市府考慮把該筆土地收回移作他用。本會認為該筆土地是動員全國年逾六十五歲的台籍老兵及遺族,與許多熱心的社會人士聲援下,冒著七月天的炎陽,在高雄市文化中心大門口的廣場,接力絕食靜坐一週抗議所得來的成果,豈能隨便放棄!
  為了突破「建碑」基金上之瓶頸,本會準備將原先研擬的「國共內戰殞身無名戰士紀念碑」籌建計畫,修改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暨國共內戰殞身台灣子弟紀念碑」興 建計畫,進而發動全國台籍老兵(包括前日本軍人軍屬台籍人員)以鄉鎮、縣市接力之方式展開全國巡迴募捐運動,一方面,配合日本政府及民間的贊助,以期完成 歷史性的壯舉與使命。
(作者許昭榮╱全國台籍老兵協會理事長兼紀念碑籌建會召集人)
(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自由廣場 中華民國92年1月19日星期日) 

政治難友之死與民進黨(施明雄)
2008年05月31日

80歲台籍老兵協會理事長許昭榮,20日晚間開車到高雄旗津海邊「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旁,淋汽油自焚,死狀慘烈;遺書埋怨阿扁八年來國不成國、政府長期漠視老兵權益——多年來替老兵奔走、靜坐陳情;希望阿扁能到高雄主持紀念碑剪綵,但等了八年,一直等無人,等同美夢毀滅!心情沮喪前景黯淡,唯有以死明志。

許君年少即從軍,跟隨中華民國海軍遠赴中國山東參加國共內戰出生入死,後又被派到美國接艦,在美國紐約期間,期逢台獨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博士於聯台國宣傳台獨運動,他取得文宣品回軍艦,分發給台籍同僚閱讀,被人密告,多人鋃鐺入獄軍法審判,許君案頭獲罪十年,其餘八年、六年不等。
獲加國政治庇護

1963年我在台東泰源感訓監獄當外役時,他和多位難友從綠島移轉來泰源服刑,自此認識。
許君出獄後,台灣經濟正起飛,那時日本公司大量投資高雄加工區,他以優秀的日文考進一家日本裁縫機在高雄製造的加工廠。有空時常來找大哥明正和我閒聊。
但上班不久,他負責的包裝組卻發生一件在寄運的成品紙箱上,印有「台灣國製造」(Made in R.O.T)的英文字,這事又讓他再次入獄,後來查出是紙箱工廠錯誤之故,才無罪釋放,改行做貿易生意。
他生意夥伴是離婚後再婚的女強人,婚後才發現彼此個性不合,爭端日起,生意也一落千丈,不久終告仳離,許君帶著傷痛的心旅遊美國,斯時我因美麗島事件後不堪情治特務的騷擾,全家輾轉經香港接受加拿大政府政治庇護成功,流亡移居多倫多。
盼不到阿扁剪綵

許君在洛杉磯參加艾琳達和台獨人士集會,上報的合照被送到國民黨駐在地的辦事處登記有案,在他持簽證到期的護照要求延期時,即遭國府辦事處人員蓋上「註銷」二字,那時他已取得和我聯絡途徑,經過我向台灣教會和人權組織要求幫忙,能順利進入多倫多,不久也獲得加國政治庇護,許君生活能力強,又以良好的日文找到日人經營的食品公司工作。
許君唯一缺點是個性好動,又富同志愛,居住多倫多時,多次進入中國大陸,尋找當年跟他一起跟隨國民黨軍隊遠征失蹤的朋友,皇天不負苦心人,讓他找到數人,從此立志決心替台灣老兵尋找回台之路,也替戰死者立碑的宏願,只是他的火熱心願,卻碰到一向對中國二字冷感情的民進黨,雖然在民進黨執政八年的高雄市如願募到錢,蓋了「戰爭與和平紀念碑」,但相關的設備如公廁,休閒空間卻無法完工,事延多年,更盼望不到阿扁總統剪綵正式開幕——心情萬分鬱卒,他選擇520這個傷心的日子,壯烈以台灣武士道式的「自焚」!抗議民進黨的悲哀,他的死能喚醒多少政客的懺悔?令人不勝哀傷唏噓,許昭榮兄,辛苦一生,該安息吧!

作者曾為政治受難者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莫大兄說話顯然背離事實
2012/10/09 06:39
莫大兄說話顯然背離事實。

你說「那時代做兵不也是混口飯吃,什麼日本國共為誰打仗還不是領糧吃飯

這錯了吧,我在文中已說到,台籍老兵與外省老兵根本當時:
1.調離台灣本島
2.薪餉寫在牆壁上
3.退伍後有好工作成為放屁,因為根本不能退伍

你願意當免費的兵還要戰死在千里之外喔?全世界沒有人會這樣吧!很多高級人種才會妄想其他人會如此,莫大兄是不是能舉幾個例?你寫書難道是免費贈閱嗎?

既然寫小說,多少懂點人情事故吧。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籍老兵的悲慘在於他們才是真正「不知為何而戰」的一群人
2012/10/09 04:27
講什麼鬼話,拿老美「人道主義」那套鬼話來套三零年代的兵丁身上,幹什麼呀

那時代做兵不也是混口飯吃,什麼日本國共為誰打仗還不是領糧吃飯,又不是蔣介石毛澤東,誰理哪張旗織,哪來為誰而戰
blackjack(blackjack) 於 2012-10-09 06:37 回覆:
回應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