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20 00:34:59瀏覽11117|回應2|推薦25 | |
許多台灣作家極厭惡外省人的「歷史」,若真的不喜歡,至少要講出個理由,像我常批判一些眷村文化、大陳義胞現象就會談到(未來或許會有一個系統性的介紹)。而這些台灣作家的「厭惡」,卻沒有任何理由,只因為他們認為她他們是「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人」,就從齊邦媛談起吧。 談此之前,我認為目前台灣社會對於省籍情結、本省外省之爭越來越不嚴重,所以並不是我批判重點。寫下這段文字的最大目的是讓各界看看一位國家文藝獎得主的嘴臉,看看他如何從充滿不屑到唾面自乾。 幾年前,龍應台《大江大海》一書大紅,後來齊邦媛寫了《巨流河》一書,也受到相當程度的注目,我並沒有看過《巨流河》,不知道為什麼有人看了會產生極大的不滿。2010/08/14李敏勇在自由時報不能遺忘的歷史一文寫道: …當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人,正記憶著《大江大海》、《巨流河》…整理流亡意識,台灣人不能只顧著錢錢錢,台灣的政治人物不能只宣揚經濟經濟經濟。《被出賣的台灣》是怎麼造成的?吳濁流的《亞細亞孤兒》、鍾理和的《白薯的悲哀》能夠不知道嗎?… 這段文章應該已經很清楚了,李敏勇認為齊邦媛是「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人」,李敏勇認為《巨流河》是「流亡意識」無疑,而且從上下文看來,李對齊的態度很負面。 2013/11/22,康寧祥發表其回憶錄,隔天這則新聞似乎沒有出現在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上,當時齊邦媛也出席了發表會,自由時報對她的話給了不少報導(在台已五代 齊邦媛盼台灣被喜愛、尊重),相當有趣,摘錄如下: 她家來到台灣已經第五代,真正在台灣落戶,不僅父母親都埋骨在淡水山上,未來她也會埋在那裡,不會再回遼寧;大陸都稱她是台灣作家,希望台灣的一些人「不要再說我是流亡作家!」… 康寧祥說,民國六十四年,他擔任立委問政三年後出了第一本書,齊世英就幫他寫序;六十八年「高雄事件」發生後,齊世英還向「大陸老賊」朋友們借錢,去幫助受難者家屬,當時是蔣經國最有權勢的時候,這種人去哪裡找?台灣居然還有人稱齊邦媛是流亡作家,實在應該感到慚愧。 自由時報有網友Ming Sung Tung詢問「Please let us know who and when 稱齊邦媛是流亡作家?」,我在此義務替廣大台灣人掃盲兼解惑,稱齊邦媛是流亡作家的就是李敏勇。 在這則新聞見報後,或許是齊邦媛父親前立委齊世英過去的一些行為「感動」了一些讀者吧,紛紛投書表示她不是外人而且認同台灣,連聯合報的張作錦(龔濟)也被感動到,還寫下了「感時篇/聽齊邦媛和李安「談政治」」,至於過去那些批判齊邦媛的人是否會改觀呢?至少自由時報有不少肯定的聲音,真不容易。 大概是感覺到臉上無光,陳水扁賞的國家文藝獎得主李敏勇寫了兩篇文「流亡的意義」與「歸屬或漂流」,「流亡的意義」說齊邦媛父親「令人動容」,最後東拉西扯,說「在文學領域的詩人、作家,常常在現實中流亡。戰前被日本殖民,戰後被國民黨中國殖民的台灣,在嚴肅的意義上,有哪一位真摯的台灣詩人、哪位真摯的台灣作家不在流亡之中?!」 雖然李敏勇拗很大,可惜這堆文字掩飾不了他過去的嘴臉,李敏勇你三年前不是說「當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人,正記憶著《大江大海》、《巨流河》…」?當齊邦媛父親的過去終於感動了李敏勇後,又開始鬼扯「在嚴肅的意義上,有哪一位真摯的台灣詩人、哪位真摯的台灣作家不在流亡之中?」,你怎麼「功虧一簣」漏了「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人」這句話?你怎麼不為把她排外道歉?你就是不把她當「台灣作家」? 康寧祥說「台灣居然還有人稱齊邦媛是流亡作家,實在應該感到慚愧。」,李敏勇,你這個國家文藝獎得主的字典中是不是缺少「慚愧」這兩個字? 富蘭克林說「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國」,對他而言,只要到了有自由的地方就可以把那當成「祖國」。李敏勇不一樣,他始終「流亡之中」,而不管他自我感覺如何,又認為別人「流亡之中」。最奇怪的是,幾年前不屑「當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人,正記憶著《大江大海》、《巨流河》…整理流亡意識」,現在有臉說「文化界的覺醒與反思,比什麼都重要!」,你的覺醒與反思在哪? 齊邦媛很可憐,希望別人把她當「台灣作家」且「不要再說我是流亡作家!」終究不可得,李敏勇就是一口咬定妳是「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人」且「流亡之中」,怎麼辦? 連父親過去都搬出來也沒有用,連康寧祥講話也沒有用,連「不僅父母親都埋骨在淡水山上,未來她也會埋在那裡」這話也沒有用,連「她三個兒子娶的三個媳婦,全是台灣人」還是沒用… 看來,國家文藝獎還真偉大,說妳是什麼就是什麼,「流亡作家」這話恐怕只要李敏勇這類人存在於台灣社會,齊邦媛永遠都會聽到吧! Written by blackjack 2013/12/20 〔自由時報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知名文學家齊邦媛昨天出席前國安會秘書長康寧祥回憶錄發表會表示,她家來到台灣已經第五代,真正在台灣落戶,不僅父母親都埋骨在淡水山上,未來她也會埋在那裡,不會再回遼寧;大陸都稱她是台灣作家,希望台灣的一些人「不要再說我是流亡作家!」 高齡九十歲的齊邦媛,昨天精神奕奕出席康寧祥回憶錄發表會。她說,康寧祥與她的父親、前立委齊世英,兩人年齡相距四十歲,但有超過十年的友誼,當年康寧祥常到她家吃飯,與她家有深厚的家庭關係,這對「台灣人」與「外省人」的關係,別具意義。 齊邦媛說,外省人退敗、落難到台灣後第五年,她父親就被國民黨開除,離開國民黨後,致力於兩黨政治,鼓勵台灣人組黨,不要讓國民黨一黨專政;外省人對於台灣的民主化,並不是全無貢獻。 盼本省外省界線 能越來越淡 齊邦媛說,當年老蔣曾在陽明山刻下石碑,「退此一步便無死所」,台灣就是最後容身、奮鬥的地方,她的家族已經真正在台灣落戶,她的父母親都埋在淡水山上,未來她也會埋葬在那裡,她三個兒子娶的三個媳婦,全是台灣人。 齊邦媛說,她沒有忘記大陸的故鄉,但她在台灣生長更久,今後世世代代,也會在台灣生活更久,她希望台灣本省外省的界線,能夠越來越淡,大家一起面對未來的台灣;她常說「天佑台灣」,希望在歷史上,台灣是被喜愛、被尊重的名字。 康 寧祥則回憶,他當選市議員後不久,經郭雨新介紹與齊世英結識,一九七三年他進入立法院後,經常向人稱「鐵老」的齊世英請教,齊告訴他,要了解這個政權在想 什麼,應從國家預算分配入手,如果錢都用在「反攻大陸」,就是外來政權的做法;後來他在立法院十四年,都在預算委員會問政,就是齊世英教他的。 康寧祥說,民國六十四年,他擔任立委問政三年後出了第一本書,齊世英就幫他寫序;六十八年「高雄事件」發生後,齊世英還向「大陸老賊」朋友們借錢,去幫助受難者家屬,當時是蔣經國最有權勢的時候,這種人去哪裡找?台灣居然還有人稱齊邦媛是流亡作家,實在應該感到慚愧。 感時篇/聽齊邦媛和李安「談政治」【聯合報╱張作錦】 2013.12.05 04:27 am ──「這麼可愛的話,不要自己糟蹋了!」 術業有專攻,文學家不太談政治。如果他們對政治有意見,會放在作品中,以藝術的形式來呈現。若是他們自己披掛上陣,直言政治,大概政治已相當不堪。 導演李安在高雄中山大學與詩人余光中對談,多次提到他對台灣社會的憂心。他說,台灣人好,地方好,「但政治、媒體不太好。」台下掌聲雷動,表示強烈認同。 李安說,這幾年他對台灣的「亂」有些擔心,對政府和政黨開始不太相信,怕他們把台灣這麼好的人性,這種自然發展的活力消磨掉,陷入惡性循環轉不出來。 李安雖然「是咱台灣人」,但現在常居好萊塢,事業且已「國際化」,偶一回台恐不免有作客的心理,說話會客氣些。事實上,台灣的政治和媒體不是「不太好」,而是「太不好」。 在政治,假民主之名行鬥爭之實,如執政和在野兩黨國會負責人,聯手關說司法案件,不僅自己沒事,反而要「審判」和「處分」檢察總長,上至總統下至百姓都束手無策。類此之事,已非一樁,早已使社會公義、法律制度和國家政策,都銷蝕殆盡。 在媒體,瑣碎無聊,目光如豆,愈來愈窄化閱聽人的心胸與眼界。更有甚者,他們或譁眾取寵,或顛倒黑白,既不能使躁亂的台灣冷靜下來,反而火上加油,使社會更加撕裂。 有人認為,今天台灣的亂源基本上仍在藍綠對抗和族群隔閡,那就來聽聽另一位文學 前立委康寧祥回憶錄《台灣,打拚》辦新書發表會。「老康」是台灣民主運動的先驅,人緣又好,那天台北市福華文教會館的卓越堂座無虛席。致詞的來賓如前行政 院長游錫堃等人,主要仍在回顧自「黨外」以來他們奮鬥的歷史,甚至《台灣,打拚》也是五、六十年代的語彙。唯一講話有「前瞻性」的是齊邦媛。 她說,康寧祥與她父親前立委齊世英年齡相差四十歲,但 原為國民黨籍的齊世英,一直致力於兩黨政治,鼓勵台灣人組黨,不要讓國民黨一黨專政。「外省人對台灣的民主化,並不是全無貢獻。」 齊邦媛說,她家到台灣已是第五代,三個兒子娶了三位台灣媳婦。不僅她父母親埋骨淡水山上,她百年後也要葬在那裡,真正在台灣「落戶」,不會再回遼寧了。 齊邦媛直言,大陸稱她是「台灣作家」,她無奈,但請台灣一些人「不要再說我是流亡作家」。她有點感傷:「我還能流亡到哪裡呢?」 這位《巨流河》的作者最後說,她已在台灣生活很久,今後世世代代也會在台灣生活很久。她希望所謂本省外省的界線,能愈來愈淡,大家一起面對未來的台灣,希望在歷史上,台灣是被喜愛、被尊重的名字。 「未來的台灣」,多麼使人肅然而心動的名詞! 李安珍惜台灣,「這麼可愛的地方,不要自己糟蹋了!」 台灣社會應珍惜齊邦媛和李安的發言,「這麼可愛的話,不要自己糟蹋了!」 【2013/12/05 聯合報】@ http://udn.com/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