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01 09:43:56瀏覽1810|回應1|推薦21 | |
引用文章國人平均所得 今年將突破2萬美元 文/怡克納米斯 先拜個早年,台股有關封關,怡克納米斯也有封筆,這一篇是虎年最後一篇文章,先在此祝各位兔年吉祥如意,得意發大財。 但照例,怡克納米斯天生反骨,所以我永遠上不了主流,成不了正道,發不了大財,得不成大名,只能窩居在網際網路裡發發牢騷,解解悶,酸一下時政(以我的能耐只能「酸」而已,談不上「針貶」)! 然而,我每天看財經新聞,我實在為很多媒體記者大人們和名嘴先生小姐們捏很多冷汗,財經名詞一堆,不是拿來「造句」用的,雖然平常一般小老百姓不知這些名詞是啥,你也不能總是張冠李戴啊?人家政府單位說國民生產毛額,你硬要說是國民所得,這是什麼和什麼啊? 我經常聽到「臺灣國民所得屢創新高」這幾個字出現在媒體上,我都要摸摸自己的口袋,到底口袋裡會不會突然冒出一筆錢,是陳光標大善人突然給的紅包?還是耶誕老人發的耶誕禮物?(後者年一次,前者說還會有下一次),政府官員偶爾還是會說錯話和誤用(但都是學術大官,不是不學無術的小官),但媒體不能指正與斧正的話,你至少就照刊就好,反正寫錯的話,罪不在媒體記者身上,是官爺爺奶奶們講錯的,媒體照刊而已啊! 那麼,今天聯合報這一則新聞「行政院主計處昨天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GDP)初估值,由原先的百分之四點五一調高至百分之五點零三。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解讀今年經濟為「內外皆溫」。平均每人所得今年預估則為兩萬一千兩百二十九美元,將首度突破兩萬美元大關。」 怪了?人家主計處說的是GDP,記者說是平均每人所得兩萬一千兩百二十九美元。 GDP是國內生產毛額,不是每人所得,這可差遠了。 我還原一下主計處的新聞稿:「預測100年經濟成長率5.03%,較11月預測提高0.52個百分點,CPI上漲2.04%,平均每人GDP 2萬596美元,平均每人GNP 2萬1,229美元。」看得沒,人家主計處說的是人均GDP,不是平均每人所得。 補充一下,和GDP有關的名詞如下,GDP提高,不盡然代表你的所得會提高,也不盡然代表你的幸福感會提高喔。 1.國民生產淨額(Net National Product, NNP) 2.國民所得(National Income NI) 3.個人所得(Personal Income PI) 4.可支配所得(Disposable Income DI) 末記:記者大人寫錯也就算了,連聯合晚報社論這種程度的文章也會寫錯,詳見:「終於跨向GDP兩萬美元」,標題沒錯,內容還是依然故我寫成「國民平均所得」......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