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24 22:43:32瀏覽1638|回應0|推薦10 | |
本篇文章刊於「風傳媒」,摘錄如下: 前幾天,出版社主編在Skype上丟個訊息給我,大意是國、高中已經開始教經濟學,這難倒很多公民老師和學生的經濟學,難不成經濟學只能在課本中才學得到?我看過高中公民老師設計的經濟學課程很生活化與多樣性,但遇到指考和學測後,我直覺認為題目的設計不但很模稜兩可,甚至還錯誤使用理論,更麻煩的是往往不符合生活事實(這說來話長)。 果然,出版社總經理丟了個難題給我。 我已經連續幾年不解大學指考和學測的經濟學考題了,這原因來自於我的解答和大考中心與補習班老師提出的版本有很大的出入。這茲事體大,如果所謂的標準答案有所出入,應該如何計分呢?然諸位不必覺得奇怪,經濟學乃是一門很特殊的學問,其特殊之處不在於可以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榮銜(其實,諾貝爾遺囑中並未成立這個獎項),而是在於這門學科可以沒有標準答案之外,還能夠正反雙方「彼此共享」經濟學獎,這應該讓大家很意外吧!但更驚恐的還在後頭,Robert Frank 教授在其 (The Economic Naturalist: In Search of Explanations for Everyday Enigmas)這本書中談到一個實例,他以機會成本的概念問美國經濟學會近兩百位會員,四個答案中竟然各有近四分之一的學者選答,這說明即使是專業的經濟學家恐怕也不清楚什麼是機會成本,這難道不會「動搖國本」嗎?(後來臺灣有學者認為是Robert Frank題意模糊,但他本人不承認。)原文:http://www.storm.mg/article/54240 已出版書籍:
怡克納米斯信箱:e-mail to me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