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快樂的朗讀者
2009/04/18 13:40:48瀏覽596|回應0|推薦4

快樂的朗讀者

    由演員凱特溫絲蕾(鐵達尼號)、雷夫費恩斯(英倫情人)和大衛克羅斯共同主演的電影“The Reader為愛朗讀,中國大陸直譯成「朗讀者」,影片譯名雖無傷電影內容,但卻關乎電影與群眾心理的碰觸。這部因愛而朗讀、因朗讀而愛的故事情節,讓人深刻感受到愛、文字和想像的無窮力量,因為它們都貼近人們的心靈。

    或許是因為要讓電影的步調緊湊,在電影發展過程中雖然有不少朗讀的畫面,但對身為觀眾的我來說,卻嫌完整朗讀內容、朗讀者的投入,以及愛聽朗讀內容的女主角反應畫面少之又少,此相較於片中出現肌膚接觸的性愛畫面次數之多,會讓人誤以為以「朗讀」為主線的電影故事是情色為主,「朗讀」次之;自然,「朗讀」所觸動心靈的魔力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暫且撇開電影中男女主角性愛畫面與朗讀的關聯性,在觀看該電影的同時,讓我聯想起我也曾是個「朗讀者」,而且是一個快樂的朗讀者。

    那是兒子小的時候。當時才三歲的他還不識字,每天都好像精力旺盛,晚上也不肯準時上床就寢,為了讓他能每晚主動並安心地上床睡覺,決定每晚睡前為他講一個故事,並且和他約定好,故事講完就關燈睡覺。可是我哪裡會有那麼多的故事呢?於是,我到書局找了一冊分上下兩本《父母的愛伴兒眠-媽媽講故事》,兒子就真的每晚時間一到,自動躺在床上等著我講故事,而我也不食言地擺下手中的一切,在床邊坐下為兒子「講故事」。

  說是「講故事」,其實都是在「朗讀故事」。因為那時的我是職業婦女,每天在講故事的時間快到前,趁孩子刷牙之際,快快地「速讀」當天要講的故事,然後就硬著頭皮上陣。有道是:臨陣磨刀,不快也亮。為了達到「講故事」的效果,一開始,我邊講邊追憶方才幾秒前所讀到的故事始尾和脈絡,以自己的邏輯走故事的流程。但是,這對一向自認為想像力不夠豐富的我來說,實在有點困難,加上我怯於表演功夫,即便是面對稚幼的兒子,我也無法唱作俱加地以說書的方式將故事說出來。開始的幾天對我來說,那段講故事時間真的滿難熬的。可是,面對床上躺著目不轉睛聽故事的兒子,我實在無顏而失信地鞠躬下台,只好夜夜硬著頭皮繼續奮戰。

  為了更投入,讓講故事的當時不會中途停頓冷場,我開始每天利用短暫如廁或休息的時間,先行好好閱讀當天的故事內容,自認為內容有暇疵或不適合孩子心理的故事,我也稍加刪修。漸漸地,我發現,自己講故事的聲音很自然地開始有說書的味ㄦ了,不僅多了手勢,臉上也有了豐富的表情,有時還會摻和一些音效。我不再邊講故事邊尋找和偷看故事書的內容,而躺在床上專心聆聽故事的兒子似乎也聽得津津有味ㄦ,每天故事結束,他似乎都意猶未盡,但臉上充滿著滿足感,然而,礙於母子間協定,他也就乖乖地關燈睡覺。

  記不得是什麼時候、兒子當時幾歲,有一天晚上,照例坐在床上等我講故事的兒子見我走到床邊,立刻把故事交到我手中,安安靜靜地溜躺在床,等我說故事。我看了看手中故事書的翻頁,正是我要講的故事,於是不疑有他地把當天故事講完。

  「謝謝媽媽講故事給我聽。」

  「好聽嗎?」

  「好聽,故事書裡寫的和媽媽講的一樣。」

  「你看了這故事內容?」

  兒子點點頭。

  「你會讀故事書中的故事?」

  兒子又點點頭。

  「你會認字了?全部都認得?」

  「有一些不認識,可是看得懂。」

  「你既然會讀故事書,自己看就好啦,為什麼還要媽媽每晚講故事給你聽?」我不解地問。

  「不一樣,當然不一樣,我還是比較喜歡媽媽講故事給我聽。因為…,我不會說啦,就是非常不一樣嘛。」

   什麼不一樣?我經過滿長一段時間思索這問題。我想,除了故事內容外,在講故事的當兒,親子間所蘊涵的「愛的互動」才是讓兒子著迷於聽故事的最大魔力吧!

圖:當時用的故事書。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wweb&aid=286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