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是一種態度,不是真理。寫給親子關係有問題的父母。(兒女們不要看。)
2008/06/05 08:43:11瀏覽960|回應0|推薦10
好多親子關係的講座和書籍,為觸礁的親子關係看診,把脈,處方。我們提供一個新的視角,讓作父母的有一個比較客觀,比較不傳統的體會,(但需要比較冷靜,比較深層的思考態度。)也許能給作父母的,一個撥雲見日的機會。
在分析親子關係,或是對兒女行為作檢討時,首先要把關係成員的角色重新定義。這個定義不是傳統家庭角色的定義,新的定義是把父、母、子、女分別看成一個獨立,自主的『個人』。在分析、檢討親子關係的時候,先脫去傳統預定的角色,把每一個『個人』的動機、行為、反應『孤立』(Isolate)起來處理。所有的關係人都是平等、平權的一個獨立的『個人』。目的是像作化學實驗一樣,你必須要有一個可控制的實驗環境,盡量把非直接相關的條件排除。
在排除傳統角色的定義之後,所有親子關係觸礁的第一個議題,頓時不再成立-作兒女的不『孝順』。如果你脫去所有關係人原有的角色,就沒有『孝順』不『孝順』的問題,只有『人際關係』行為,合宜不合宜的問題。而人際關係的行為是由一連串刺激,和反應,加上『主觀性格』的催化,累積而得。如果你籠統的把『不孝順』扣在行為和行為的結果上,你就永遠看不清行為與關係之源起和結果的『真象』。第二個不再成立的議題是-父母愛子女,都是為子女好。和孝順一樣,父母的愛是一種態度,不是真理;如果你把『愛』當作你所有『合理』和『不合理』行為(是的,作父母也有不合理的時候。)的藉口,你不但無法得到,行為接受者(兒女)的認同,你自己的焦點也被糢糊了。
親子之間問題之所以很難釐清,第一道大障礙就是以上所題,角色地位大過事實真象的迷思。也就是說,不能正確定義角色所造成的結果,使得『情』的訴求,大於『理』的根據。試想,一個人際關係中有一方因為『一定合情』,(你要孝順,因為父母是為你好。)而可以『不合理』(在合情的大前題下,想當然爾的父母,以自己主觀的偏好及選擇,替子女下斷案。)的行為是不可能帶來和諧的。
如果我們把角色重新定位,把傳統的,非定義性的條件挪開,(不看情,只說理,)客觀,冷靜的看這個『人際關係』之間所發生的矛盾、和衝突,清理出『事件』的真象,絕不是難事。因為,當『理』被申張的時候,所有的關係人才能在『平等』的,『合理』的環境下『心平氣和』。問題的癥結才可能不被情緒所矇蔽,解決問題的過程才得以開始,各個角色行為進一步的調整、改正、和適應才能進行。
不然,極大多數的親子關係,只能在因為『孝順』,和因為『愛』的偉大前題之下,『容忍』、『寬恕』下去;等待下一個不能再『容忍』,和『寬恕』的到來。如此悲劇式的週而復始,就是你經常聽到的:現在的下一代,根本不知道甚麼是『孝順』之道。你們根本不體諒作父母的苦心。
當然,在以『理』為『經』,釐清事件真象之後,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得以重新調整,再出發的同時;『情』作『緯』的事實才有可能存在。也唯有在『合理』的『人際關係』(親子關係)之下,真正的孝順之道,親子之情,才得顯彰。我想要重申的是,以上的觀點,不是反傳統,反倫理,反文化;而是為釐清親子關係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時,提供一條理性的途徑罷了。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jaminshen&aid=19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