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賴耶緣起
2019/11/28 21:32:55瀏覽869|回應0|推薦0

阿賴耶識是一切法,或是萬法生起的根源,亦即世間一切,乃至阿賴耶識本身都是由阿賴耶識所變現出來的。

賴耶緣起說是唯識宗藉著阿賴耶識來解釋世間一切現象的生滅過程,代表著緣起的思想。

緣起思想: 1. 原始佛教時期指惑業苦的流轉、十二緣起。 2. 部派佛教時期指業感緣起。 3. 大乘佛教時期: 法界緣起、如來藏緣起、唯識宗—賴耶緣起說。

賴耶緣起說: 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解深密經》我的心識所攀緣的種種境界,都是自我心識所變現出來的。

阿賴耶識不是永恆不變,是剎那剎那之間不斷的生滅變化,但又相續不斷的維持我們一期生命的主要運作。

輪迴主體的探討: 1. 部派佛教時期: 上座部—有分識, 大眾部—根本識, 化地部--窮生死蘊 2. 大乘佛教時期: 唯識宗—阿賴耶識。

《解深密經》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阿賴耶梵文音譯藏、窟宅之意。在原始佛教依這個基本的字義,把阿陀那或阿賴耶解釋為執著和藏。

1. 執著義: a.《增一阿含》載 『世間眾生,阿賴耶,樂阿賴耶,喜阿賴耶,欣阿賴耶。』 b. 律部載 佛陀最初不想說法的原因,因世間眾生對阿賴耶識的愛樂欣喜。

2. 藏義: 由玄奘大師所翻譯。因阿賴耶識潛藏在我們身心當中,收藏一切法的種子,所以又可稱為「藏識」。

藏有三義: 1. 能藏 2. 所藏 3. 我愛執藏

我愛執藏的重要性因第七識的執著,只要第七識我執不起作用,則可叫做「大圓境智」,由此可見我愛執藏對阿賴耶識的重要性。

阿賴耶識執持功能: 1. 執持種子 2. 我們的根身 3. 這個器世間 4. 一切色法、心法的種子。所以又作「阿陀那識」

阿賴耶識的異名: 1. 本識 2. 一切種子識 3. 阿陀那識 4. 異熟識

阿賴耶識的作用: 1. 前七識所依止之地。 2. 我們根身的執持者 3. 我們記憶的保持者。 4. 是輪迴的主體。 5. 生死解脫關鍵所在。

識變思想: 見分→能緣的心, 相分→所緣的境。

  影像相: 我們的心識從外境上所變帶回來的一層影像。

  本質相分: 日常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外境。

識變思想: 八識所緣的境界,其實是八識自己所變現出來的。如:諸識所緣,緣自心相。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

心識的變現: 1. 因能變: 指第八阿賴耶識本身的變現 2. 果能變: 前七識是第八阿賴耶識當中種子現行出來的果,所以把前七識種種的變現稱為果能變。

四種緣:

1. 因緣指阿賴耶識裡的種子,是一切法生起的基本因緣,又稱為「親因緣」。

2. 等無間緣: 阿賴耶識裡的種子無間斷的現行,這一股促使種子,不斷現行的力量。

3. 所緣緣: a. 親所緣緣是我們心識從外境所變帶回識體的那個影像,是八識要了解的對象,即「影像相分」。 2. 疏所緣緣是 日常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外境,是提供八識去攀緣用的,不是八識直接認識對象,即「本質相分」。

4. 增上緣: 增上,增加、增強、輔助之意。凡是能幫助其他法的生起,或不障礙其它法生起的這類因緣,又作「助緣」。

賴耶緣起的變現: 內變根身(不共相種子),外變器世間(共相種子)

1. 共相種子指依報的種子,是變現器世間。

2. 不共相種子指依正報的種子,是變現我們根身。


摘錄自人間佛學講座--唯識宗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168&aid=13110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