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種子學說
2019/11/28 11:20:13瀏覽929|回應0|推薦0

種子學說: 三千大千世界,都是阿賴耶識所變現的。

阿賴耶識本身含藏一切色法與心法的種子,所以能變現宇宙萬有。這也是唯識宗所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理論依據。

種子學說的歷史發展脈絡: 從部派佛教的大眾部講「隨眠」、正量部的「不失法」、經量部的「種子受薰思想」,以及大乘佛教中期的瑜伽行派所說的種子學說和阿賴耶識。

種子的來源三說: 1. 本有說 2. 新薰說 3. 折衷說

本有種子與新薰種子的關係:

種子的異名:

1. 隨眠: 部派佛教時代使用,煩惱之意。煩惱不起現行時,會在我們心裡頭歇著,或是像睡在我們心中一樣。

2. 粗重: 針對有漏種子中煩惱障和所知障的種子來說。此二種子會造成我們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既名之為障即表示,會讓我們身心粗重,沒有輕安的感覺。

3. 習氣: 因前七識的造作,一股影響力薰習在阿賴耶識當中,當阿賴耶識薰習到這種造作之後,遺留下了氣氛或者識印象,由阿賴耶識中的印象或是氣氛,形成了所謂的習氣。

種子的特質:

種子如何而來: 每一件東西的存在,就佛法的眼光看來,都是互為緣起,還有一個無限的緣起關係存在。

名言種子: ,名稱。言,言說。對一切法的名稱言說,能幫助我們即時的分別、判斷、確認的這類種子。產生之果稱等流果,故又作「等流習氣」,其性質非善非惡。

娑婆世界=善惡心念產生業種子和名言種子

業種子又作業習氣,這類種子的薰習,主要在第六意識的思心所當中完成。感得果報叫作異熟果,所以又作異熟習氣。《攝大乘論》中另一名稱叫作「有支薰習」。

種子的種類:

五性個別: 1. 菩薩種性 2. 聲聞種性 3. 緣覺種性 4. 不定種性 5. 無種性

摘錄自人間佛學講座--唯識宗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168&aid=131099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