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萬法唯識
2019/11/23 21:40:52瀏覽528|回應0|推薦0

唯識思想醞釀期的佛教概況:

瑜伽行派思想體系:

境—對境界的分析

行—唯識學提供的修行方法

-- 透過唯識觀法可成就的果位

「唯識宗」宗名解: 主張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識所緣,唯識所現。表達外境本空,唯心自鬧。

「法相宗」宗名解: 繼承印度西北論師風格,用歸納整理的方式,將名相重新予以整理、詮釋和發揮。在唯識論典當中,多用一組名相,帶出另外一組名相的方式,來對宇宙萬法進行分析。

唯識宗名稱: 瑜伽行派—印度佛教大乘中期, 唯識宗—中國唐朝開宗立派以後, 法相宗—擅長於法相的分析。

唯識

,了別之意。了別,眾生所具有的瞭解和辨別境界的能力;指我們的認識作用而言。

,唯有、只有之意。排除一切的可能性,亦即排除了認為境界是實有的認知,所以唯識。

所謂的唯有心識,它並不是要去否定現象界所起的作用,而是要否定它有離開識而獨立存在的可能性。

唯識宗從修行的角度,確立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一個概念。這個思想它主要告訴我們,宇宙的一切包括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其實都是唯我們的心識所變現的,因為心識的內容不同,種子不同,所以變現出來的世界也就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四力又作四種勝緣力: 因力,善友力,著意力,任持力

因力: 修學佛法時,最開始的作法,首先應該多聞薰習,種下聽懂的種子。

善友力: 必須要有善知識的指導。

著意力: 對於佛法必須堅信不移,永不退轉。

任持力: 跟佛法融為一體,產生在修道上面一個任持的力量。

摘錄自人間佛學講座--唯識宗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168&aid=13104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