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唯識宗所依經論略釋
2019/11/23 21:27:02瀏覽636|回應0|推薦0

唯識宗所依經論: 六經十一論(經以解深密經為主,論以瑜伽師地論為本)

一本十支: 一本指瑜伽師地論

《大乘百法明門論

簡稱《百法明門論》或作《百法,雖然是論,但只有一卷。作者:世親菩薩,譯者:唐朝玄奘大師。由世親菩薩將《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的660個法選路出來,再就修行上的需要整理出這100個法。

「大乘」一詞是指這一部論乃針對大乘根器的人來修的。也就是說本論所提供的修行方法要大乘根器的人才能夠修。

五位百法,位」,種類的意思。五位指的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前四法是有為法,亦稱有漏法或世間法;無為法也稱無漏法或出世間法

有為法,「為」,造作之意。世間萬法都是造作出來的,既是因緣和合而成,就不可能永恆存在,所以稱 有為法、有漏法。

無為法,無為」,即遠離造作,或不假造作之意。遠離造作,不再假借造作而有所成就,即是出世間法、無漏法。

修行在明能修與所修,能指能修的心,明智慧;所指所修的法,即五位百法。

本論要旨指修道之人,以「明」之智慧,用「百法」為方法,來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引導自己進入大乘之門。不僅將宇宙萬法加以歸納、分類,同時希望我們在觀照的過程當中,逐漸破除我執還有法執。

世親菩薩造《百論》的目的,如開頭說: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 又如結尾所示:言無我者。略有二種。一補特伽羅無我。二法無我。

《八識規矩頌

唐朝玄奘大師作,將唯識學八識思想,有次第性、淺顯易懂的編寫成偈頌來加以說明,讓初學者能建立一個明確的基本概念。何謂八識? 前五識即眼、耳、鼻、舌、身等識,第六識即意識,第七識為末那識,第八識為阿賴耶識。前五識所緣境是色、聲、香、味、觸,第六意識所造之業有引業與滿業,引業牽引我們到六道輪迴,滿業則令各人有不同相貌性格的善惡業,轉識成智後稱為妙觀察智。第七識被四大根本煩惱所覆蓋,使得第六識造惡業多,造善業少,四大根本煩惱指的是我癡、我見、我愛、我慢等。第八識轉識成智後稱大圓境智,是一種純淨、無漏的智慧,也就是根本智、佛智。

八識的功能作用: 前五識認識外境能力有限,只能緣慮外境。第六意識非常精明能幹,不斷的分別計較。第七末那識被四大根本煩惱覆蓋,並咬住、縱容第六識在貪嗔癡慢疑中。第八阿賴耶識是種子的吸收器,將種子收藏在此,輪迴時亦不丟失。

《解深密經》

唯識學所依根本經典。主要思想如:八識、二諦、三性、三無性等,都是依據本經的說法,而加以發揮建構起來的。經題解:解釋甚深如大海的秘密,非凡夫所能理解的道理。主旨解釋佛陀自內所證得的甚深法要,而這法要用「深」與「密」二個字表示它的稀有難得,不可思議。第一序品講說佛陀說法因緣,第二~七品分別講述唯識學幾個重要思想。序品強調佛具18種圓滿、21種功德。在場與會者,聲聞具13種功德、菩薩具有10種功德。以觀世音菩薩和文殊師利菩薩為當機眾,更顯出法會的殊勝隆重。

《解深密經》的貢獻:

  1. 心意識相品〉最早提出阿賴耶識思想。

  2. 〈分別瑜伽品〉成立「諸法唯識」的概念,特別是「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的經典名句。

  3. 〈一切法相品〉建立「三性」的理論。

  4. 〈分別瑜伽品〉提出大乘瑜伽止觀的修行方法。

  5. 〈地波羅蜜多品〉菩薩六度、十一地。

  6. 〈如來成所作事品〉提出佛果三身等。

《解深密經》譯本

玄奘大師所翻譯最為完備,收錄在《大正藏》第16

《解深密經》註解本

現僅存圓測所寫收錄《卍續藏經》第34,35

《瑜伽師地論》論題解: 從事瑜伽修行的人所依所行的17種境界, 也稱十七地論

五分說明表

乃至於大乘菩薩根性的修道者,都可以從這部論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修道次第,同時依著唯識學所提供的方法,達到自己能力所能成就的果位。

摘錄自人間佛學講座--唯識宗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168&aid=13104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