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母教子圖與勤學門
2016/01/27 22:47:23瀏覽1315|回應0|推薦9

最近做的兩個封面設計作品。第一張「慈母教子圖」是畫一位媽媽教小朋友讀書。書籍內容是蒐集彙整印光祖師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因此委託人指定封面圖就是用慈母教子一類的圖片。委託人原本拿了一本影印的書,封面已經有一張慈母教子圖,不過那張圖是小朋友跪在媽媽面前,這不太合乎現代人的習慣,而且在構圖上較為鬆散,所以我改成了媽媽抱著小朋友讀書。表現手法方面,原本我想用剪紙效果,但打草圖時一下又不知道剪紙效果該怎麼畫比較好,後來就還是畫成一般的線條稿。以下是草圖:

我第一次花這麼多時間打草圖。前面已經先畫過一張比較粗糙的,這張是正式草圖。把每一個細節設想周到果真提高後續繪製的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母親的腳單腳盤腿,類似某些自在觀音像的坐姿。坐在圓形的草墊上,背景畫花環,看起來就更像一尊觀世音菩薩了!後來我哥看到這張圖,就說很像基督教的聖母像~~

另外這張圖在送廠前還有給我叔叔看過,頭髮的角度有修改,使得頭看起來不會歪歪的。另外還有改一些小細節。不過其實時間太趕,仍有許多美中不足之處。我哥提到草墊的紋路是完全平面的,背景花環的線條缺乏粗細變化等,都與人物主題風格不合;母親脖子的顏色較臉部深,這是要表現立體感,卻會破壞線條稿的平面風格。以上等問題都會造成風格紊亂,使畫面變得瑣碎。我在電腦上看還沒什麼感覺,等到書印出來了才覺得我哥說的都很對。算是學一個經驗。

另一張封面設計,就是這本《三字經》的書法專輯。是一位已故書法家馮祝三先生的墨寶,書題「三字經」三個字就是馮先生的手跡。我用「勤學門」當主題。事實上這張封面圖的發想過程我可是吃足苦頭才想出來的。一方面知道必須要以文字為主,不能讓圖樣干擾文字,而且內容是大師墨寶,亂用圖樣未免有班門弄斧之嫌。因此最安全的作法就是如我哥先前所建議的,完全採用抽象底紋鋪排。但另一方面……我仍然希望能有一個畫龍點睛的東西呈現出來,因此我就針對書的主旨思索是否有適合的事物可以描繪。
 
一開始我發現《三字經》裡面介紹很多人文知識,因此本想用世界地圖的圖樣當底紋。不過上網查了一些世界地圖的圖片後就決定放棄。一方面很難做,一方面它缺乏中國文化的成份。
 
後來我想到「學習」或「勤學」才是《三字經》的作者真正要對小朋友強調的,因此就朝這方面想。我先想了小鳥學飛,因為「習」這個字就是從小鳥學飛的意義發展來的,不過這也不好表現。接著又想畫小朋友讀書,但又覺得太具象、說教意味太強了。
 
最後終於想到「勤學門」。以前參加彰化祭孔大典時,祭典結束正獻官會率領全體與祭人員和所有民眾繞行孔廟。我們從一個門出去,繞過大成門外廣場,又從另一個門進來。這兩個門分別就是「勤學門」和「聰慧門」。「勤學門」上倒掛著芹菜,象徵勤學之意,經過的人都要摸一下;「聰慧門」則倒掛青蔥,經過時又再摸一下。
 
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現在許多學校在新生入學時,也會讓新生穿過兩道拱門,分別就是勤學門和聰明門,也是在拱門上倒掛芹菜和青蔥。所以用「勤學門」來表現《三字經》的意涵是再適合不過了。
 
不過表現手法還是改了很久才定案。因為門很大,芹菜小小的,為了這個我折騰好久才想出解決辦法。於是就變成現在看到的樣子。
 
我覺得做設計的意義就是在這裡。如果單純用平面且抽象的裝飾來鋪排封面,像中世紀手抄本那樣,雖然運用的抽象圖樣本身也可以具有象徵意義,但它主要只能呈現「形式」的變化,而不太能陳述關於「內容」方面的主題。而設計的重點就是要說明內容,形式是其次(我知道近代以來的藝術轉向形式高於內容,但在設計上並不完全如此)。一個具有深刻理念的作品,即使形式很普通,仍然會是引人注意的作品。

連續兩個封面設計案件一下讓我的創作觀念大幅向前推進。前一張「慈母教子圖」主要還是技術層次的表現,使我注意到更多關於技術細節的問題;後一張「勤學門」則拉昇到思想理念的層次,使我深入探索與思考藝術設計創作的核心價值。以前我對設計工作一直都懷著既期待又畏懼的心情,過多的失敗經驗使我不願真正面對問題,總要碰運氣才能做出好作品。但這次一前一後兩個難度不同、性質相異的案件,終於讓我跨越那道久已圍困的障礙,邁向康莊大道。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moreheart&aid=44986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