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80425響應捐發票做慈善-遊金瓜石黃金園區-四連棟
2009/04/28 14:24:17瀏覽412|回應0|推薦0

980425響應捐發票做慈善-遊金瓜石黃金園區-黃金瀑布+四連棟

最近台北縣有推出藝遊博物館,發票做慈善活動,詳情如下:

本縣所屬公有館(園)為響應政府振興經濟、刺激消費,特配合消費券發放推出
「藝遊博物館,發票做慈善」活動。

一、實施日期:自98118起至98531止,休館日除外。休館日:每週一(週一若逢國定假日及其他休息日,照常開放)及農曆除夕(125)、初一(126)。

二、實施方式:持有 9811 日至98531止之任何金額發票或收據(需蓋有免用統一發票章)即可免費參觀本縣所屬博物館(鶯歌陶瓷博物館、淡水古蹟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黃金博物館、板橋林家花園)(1張限用一人一次)。

三、本實施方案所有發票將由本縣收集後,全部捐予慈善團體。

四、金九假日一日券配合以上方案,自本(98)年118起至531止,暫停販售。

因只到5月底,所以五月底前的行程排滿滿滿,響應慈善嘛~所以大家可以多多利用這種優惠,遊遍北縣的博物館.

今天天氣雖陰陰的,但一點都不會打壞我出遊的興致,因今天要去黃金博物館,每次經過人超多,希望陰雨天,人可以少點,以免人擠人.

跟朋友約10點出發,先悠哉的吃早餐,因想說到達目地的剛好中午,別人都去吃午飯囉,我們剛好接力去看博物館,就不會有人跟我們搶囉,然後等我們參觀完畢再去九份老街吃東西,也避開中午用餐人潮,突然覺得我真是好聰明呀~哈

到達第一站黃金瀑布,但發現我的如意算盤打錯啦,人並不會因下雨天而減少,呵~不過不影響我的旅遊興致.

雖不是第一次來了,但還是覺得每到金瓜石就是想到黃金瀑布一遊,今天雖下著毛毛雨,沒有陽光灑在瀑布使其發出耀人的金光,可是就是很愛陰雨中的黃金瀑布,耳邊有著水流的沖刷聲,聽著就有種與世隔絕的清靜及自在感,待了一下,就繼續前往黃金博物館囉.到售票口,捐了發票,伸出手蓋個章就可以暢遊黃金博物園區囉.

第一站四連棟(簡介摘自黃金博物園網站)

為國內少數保存之特殊規模的日式建築(日治時期為日人職員宿舍),故保留其原貌並依原本空間規劃作為展示及生活美學體驗空間,更具有見證本地發展之重要地位。四連棟日式宿舍為四戶一棟的型式,四戶都有各自的玄關、廚房、浴室、廁所等設備,雖為連棟式宿舍,應該也屬於高級宿舍。

建築特色:
臺灣現存不少日治時期由企業所興建之員工宿舍,稱為「社宅」,金瓜石占地偌大的日式宿舍區即為典型代表之一。此區的日本宿舍,內部建材多使用臺灣檜木,據考證應為1930年代由日本鑛業株式會社所興建,以提供當時日藉的礦場技術人員及其眷屬居住。為順應山區地形,所有日式房舍均整齊排列於坡地上,橫向的宿舍區則由垂直的石梯作為彼此的連絡道路。其住宅的類型可大至分為四種: 獨棟獨戶、雙併、連棟(13~4)及長屋等四大類。而住宅面積、樣式,會因住戶在公司職位高低而有所不同。四連棟式的日式宿舍,在國內已不多見,金瓜石的案例,實屬珍貴的文化資產。

空間配置:
金光路上的四連棟日式宿舍為四戶一棟的型式,均為家庭居住的規模,四戶都有各自的玄關、客廳、起居室、廚房、浴室、廁所等設備,前後設有簡易花園。雖為連棟式宿舍,從日治時期到光復後臺灣金屬鑛業公司時期,都屬於高階主管的家族宿舍。四連棟的規模雖不像日治時期高等官官舍(多為獨棟式建築)一般寬闊,但從內部空間配置、通氣窗和走廊拉門上的設計,以及使用機能完備等處來看,亦屬高規格住宅。其空間構成大致可分為四種不同的機能:()起居性空間(座敷、居間、茶之間、女中室);()服務性空間(台所、浴室、便所、洗面所);()通行性空間(玄關、緣側)()儲藏空間(押入、物入)等。
從以上的配置,可看出日式生活空間幾項明顯的特色。一是空間配置自由,並可彈性使用。小規模的日式宿舍,普遍內部空間有限。大部分的空間到了夜晚均可轉換為睡眠場所。如座敷(日式客廳)到了晚上,亦可作為主人的寢室使用; 而茶之間(用餐或飲茶場所)亦可作為佣人寢室,等等。二是建築尺度配合榻榻米的尺寸而模矩化。三是強調與自然界融合。除了使用自然材質,例如,壁面使用竹材、泥土,建物使用耐久的木料、榻榻米、紙門之外,生活空間則與庭園及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使用沿革:
西元1930年代推測興建於1930年代,為日本鑛業株式會社高級職員宿舍。
西元1945年臺灣光復,國民政府派員監理金瓜石礦區。
西元1946年成立臺灣銅鑛籌備處(即臺灣金銅鑛務局前身,後改組為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為管理階層員工宿舍。
西元1987年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結束營運前後,宿舍居民逐漸外移。
西元2005年黃金博物園區成立,規劃本宿舍作為生活美學體驗場域。並將本建築物提報臺北縣政府審核,登記為紀念性建築物。同時進行宿舍整建工程。10月,整建工程完成建築物主體架構,依日本傳統儀式舉行「上棟式」。
西元2006年整建及內部展示工程依序竣工。
西元2007年正式對外開放。

修復過程:
四連棟日式宿舍的整修原則以「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並將整棟建築予以解體之後,再重新組裝建造。施作方式則盡可能以傳統工法施作,並儘量使用原有材料,例如:屋瓦、紅磚、門窗、堪用舊木料、舊有電氣設施等。新木料施作前則會以高壓灌注法對木料進行防腐防蟲處理,舊木料也會灌注防腐防蟲藥劑處理,而瓦作、牆面、石材及紅磚面則使用防霉塗刷處理。原有材料須更換時,新材料之顏色、質感、尺寸等均與原來材料配合。

展示規劃:
2007
4月,四連棟正式開放,命名為「生活美學體驗坊」。除第一戶作為行政功能使用不對外開放外,第二戶將規劃為小型藝文展示以及紀錄片播放空間,第三戶回溯至日治時期情境佈置,第四戶展示光復後來臺住戶使用情形。希望透過日式恬適的空間,讓來訪民眾了解四連棟人文歷史與建築之美,並細細品味生活中各種美學經驗。日式木造房舍因建材關係,壽命有限,只有在使用者輕、柔、慢的對待下,才能歷久彌新。四連棟承載過去豐富的人文、生活記憶,也將帶給未來的人更寬廣的使用空間。它將是礦山所遺留下來珍貴的記憶,也是全民的文化資產。

進去後有8分鐘的影片導覽,讓你了解當初是怎麼維修,也知道古蹟的維修不易,後續有幾分鐘的時間你參觀,有人員會引導你怎麼走,我覺得這樣很好,可以控制人數,因古蹟是很脆弱的,大家要多愛惜哦~裡面展示的文物,雖都不是很古老的東西,但還是有懷舊的心情,像大紅花被子,撥盤式的電話機..等,這些東西都是在老電影中才看的到的,可以感受到當時生活的情形,雖不能觸碰但親眼見到心情還是很興奮.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autifullife&aid=289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