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3/20 18:13:20瀏覽2715|回應5|推薦5 |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開戰至今25天,俄羅斯至今未拿下基輔,出乎眾人預料。猶記得2月23日以前,世界主流國關學者、專家均預言俄羅斯不會攻打,因為,以三鉗攻勢全面侵犯烏克蘭怎麼算都對俄羅斯不利,而普丁為何仍不惜一戰?現在懂了。從俄軍的後勤補給可以看出,起初沒有長期作戰的規劃,普丁以為烏克蘭會投降、三天內建立魁儡政權,如同2014年取下克里米亞那般輕鬆。 這次戰爭讓我們看到,所謂國際專家共識,不見得與事實相符,所謂大多數人說的不見得對,國際關係非常複雜,絕不是非A即B二分法,國際局勢player非常多,要同時判斷美、德、法、俄、中、台、日、韓….不是件容易事。於是會看到國關學者做出兩個重大錯誤評估:1.俄羅斯不會攻打烏克蘭、2.烏克蘭撐不過三天! 過去,我們時常聽到:「小國不要激怒/挑釁大國」,彷彿小國只能「被動」接受命運安排,無法有任何作為。烏克蘭論人口、土地、農工業,屬於中等國家;台灣論經濟、軍事、人口也算是中等國家,許多人說小國只是棋子,真是如此嗎?戰爭既成事實發生後,烏克蘭的掙扎讓我看到,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等國家也是檯面上的player,具有能動性與決定性。 相信自己有選擇權利的人民,會選出具有能動性的領導人;認為自己只是棋子的人民,則會選出失敗主義領導者。台灣在國際局勢中,能夠扮演的角色太多太多,台灣也是行動者,而非被動接受國際共識判斷。數年前,有誰知道美中貿易戰,台灣供應鏈獲利呢?又有誰知道Covid-19爆發,反而讓台灣國際能見度提升呢?未來,國際新冷戰局勢或許打開、聯合國功能或許下降,然而這些對台灣人而言不見得是壞事,畢竟世界秩序需要改變,台灣才有機會。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