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是誰高舉「不是重點」的蘇花公路傷亡數字?
2010/11/03 10:09:51瀏覽476|回應0|推薦6
 基本上,個人是偏向贊成興建一條安全的蘇花道路--其實也沒有人會刻意為反對而反對。看了幾次這兩天花蓮人為爭取建路的談話主張,對其基本訴求大抵也認同,但對論述過程卻是有些意見。

 包括一位交通運輸學系教授及綠黨潘翰聲先生,在不同的節目均曾指出台九線的死亡數據中,發生在蘇花段的只佔一小部分,不應把所有數字都栽贓在蘇花段…之類的內容,當場馬上被同在錄影現場的蘇花高促建聯盟召集人劉瑞祺先生以極為道德崇高的語氣斥責,認為數字高低「不是重點」、提出數字問題是「模糊焦點」、無同理心。(大意如此,李濤節目那場來賓立場一致只有綠黨潘先生孤軍奮戰的對話中,一位政論節目常客的媒體人,也用表情對潘先生提出數字表達不以為然)

 我同意,並不是死一千人才必須建路,死一百人、二十人就不必興建,我也同意只要客觀認定有高度危險,即使尚未有人死亡,都應檢討改善道路,數字高一些或低一些不是重點。

 然而,是誰把這個「不是重點」、「會模糊焦點」,甚至會讓人錯誤解讀的數字大肆標榜出來?是誰把氛圍塑造成數字越大、事情就越嚴重、建路就更有急迫性?鏡頭上不只一次看到主張興建的人在群眾活動上的訴求、在談話節目的手板上凸顯死傷數字的怵目驚心。然後,當有人只是表達該數字應如何正確解讀時,馬上遭遇嚴重指控,似乎連提這問題都很沒人性。

 如此討論事情,話都自己講就好了,還需要別人討論嗎?更何況,數字的確被扭曲了,現在玩弄數字的一方是「目標正義」,正確解讀的一方卻是「程序冷血」,以數據為訴求的一方卻不容許對方觸及數據的話題,不是此地無銀嗎?為什麼可以將「不是重點」的數字進行含糊性灌水,當真認為天下群眾都可吆喝一下就唬弄過去?只是因為爭取的目標結果是正義的(假設),過程就手段不計嗎?

 不錯,東部人的需求被中央忽視太久了,一旦發動則情緒澎湃,大家可以用同理心去理解。現在遊覽車又出事了,民氣可用,但,立場固可以堅定,態度不必如此盛氣凌人,抹殺所有的理性討論,否則可能演變成民粹式悲情訴求:我家死人,我最大,不然你要怎麼樣?(我們知道,你沒有這個意思,但套句劉先生對環保人士講的話:你沒有那個意思,但會造成那樣的影響。)

 再重複一次,此時此地我個人偏向贊成興建蘇花改,因為贊成,反而擔心粗糙的爭取手段說不定會引來反效果。傅縣長曾說蘇花高興建工程長期以來被環保團體污名化,是不是如此我不知道,但我肯定知道,最近的氣氛,任何主張自然保護的不慎言論都有可能被污名化。

 其實,所謂「安全回家的路」還隱約涉及自我定位的高度,是因為人在北部西部就業就學、送貨去台北,才有回家路的問題;如果,東部人當地居住當地工作,怎麼會有回家的問題?如果把區域定位拉高,當地人把當地建設成勝地美境,外地人被吸引來觀光購物,去途回程,路險且阻,反而是台北人需要去爭取從花蓮回台北的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當然,上述的理想前提太高遠了,都市區域發展至今,興盛落後早有強烈對比,供需態勢已明,也不適合再重頭歸零思維,還是必須站在今日既有現實上去考量,不然就太象牙塔了。所以一開始就說,以今時今日情況,我贊成好好蓋一條安全穩固的現代公路。至於地質破壞問題,開發技術問題,環保人士就退一步回來好好監督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man&aid=456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