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墨了許多中庭市集現況及室內餐桌滋味後,我們再度審視眼前的此時此地,諸多散落四方的人事物得以收歸一束,滙集於此,背後肯定有許多神奇的事工。在謝天、謝地、謝食物之外,一定有幾片拼圖還要出列,整幅風景才算完整,感恩儀式才算圓滿。
而最大的拼圖,是籌備團隊中區自然農法俱樂部,本市集活動首謀者是大會總監,在事前親力親為,在現場行蹤飄忽的Iris。傳聞說,她飄移的速度常快過1/1000秒的快門,除了夏夏的專業全幅相機外,其它鏡頭往往捕捉不及。事後,想用她的照片,一干人等翻遍相機、手機,碧落黃泉,也沒找出幾張,眾人爭相收藏,一時洛陽紙貴。
這次活動的企劃、文宣、網站,人的聯繫、物的準備、場地佈置、流程設計,任一環節,都是專業級呈現。市集攤位的四頂大帳篷及相關物件,有的從她家搬來,有的向外調借,有的不知怎麼弄到手的。這些錯綜繁雜工程,竟是出自一位平日笑臉盈盈、蒼白茹素、幾口不潔食物便可將之擊倒的弱女子手中。
還有一位專職志工洪鈺珒,才貌兼具,色藝雙全,有古奇女子風。她不只當天讀誦感恩詞、操控電腦滑鼠、活動司儀角色而已,更以藝術創作的高度,設計了這次略帶版畫拓風的卡片海報,簡單落色,寓意無窮。山河歲月,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Iris用鈺珒設計的意象做為頁面首圖,架設了活動網站,簡約大方,機能完善。視覺素淨絕美,文案精準流暢,連「我們這些文字工作者」都擲筆三嘆。
另外,專業攝影工作者凃夏夏,小小身軀舉著沈重CANON 5D大相機,滿場飛奔取景,爽朗的笑聲具有極佳熱場串場效果。因照相技術聲名遠播,具有化腐杇為神奇之能,眾仕女們紛紛往她鏡頭前展現美姿美儀。鐵血柔情的現代花木蘭野泥波,以執干戈之手,舞弄文青之筆,寫下情辭飽滿的感恩詞,頗有古人「上馬殺賊,下馬草露布」文武雙才之勢。來這裏,除了看熱鬧,還有許多細微門道,都因大地之母召喚,在此緣聚果熟,花落蓮成。
下午的天氣雖陰不暗,小農貨架上的農作也銷售大半,但今天的活動尚未進入尾聲,餐廳內人員已俐落併好桌椅,裝好投影機投影幕,主辦單位安排了一場生產者的經驗分享會。原來,這群自然農法的奉行者,除了推廣自然農產品外,也要在各種合適的場合,推廣自然農法理念。
桌上的花生是淨光茶園林菁菁帶來的,她讓大家在聽講的過程中,雙手還可玩剝花生比賽的遊戲。等比賽結束,大家手中的花生米便可用她帶來的家庭式機器,當場搾取百分之百純手工花生油,不少人期待要看那台神奇小機器是如何運作的。
在投影機的光幕裏,我們的注意力再度轉往小農的田邊故事中。
林振源、陳櫻花的福和自然農園,地點遠在雲林二崙一處稻陌相連的農田區,卻是許多自然農法學員都參觀過的最佳教學示範園區,也看過主人一些鬆土、挖開硬土層的自製手工具,具創意巧思又好用。夫婦二人同心協力,信念一致,從農田種植、農作供貨、到農食料理一貫作業,集上下游於一處。他們耕作力強,活動力也強,積極參加各種自然農法相關集會,正念種子得以廣宣流佈,很快就建立了他們理想中的淨土。
林振源說,田地硬土挖開後讓土質改善,在覆蓋物生態圈形成後,就很少澆水。兩年來,種什麼作物都可以長成。農田如森林可包容萬物,他小小不到三分地,種了三十多種作物,溝旁埂上都可應用。福和裏有底土芋頭,有高幹木瓜,有架上瓜藤,有盆內植栽,千草競秀,共存共榮。他們認為順著自然便能得到土地豐厚回報,也實踐了師父賜名福和的期許:有衣有田一口糧(福),萬物共生和為貴,順應自然悟自性,慈悲耕作利眾生。
王俊智的福壽喜樂米
沈金松的洛神花
田懷生的龍眼
郭書琴的鳯梨
陳銘祥的豆腐
大甲溪畔清水地區,有一位稻田不殺除福壽螺的怪農夫,他是平日當老師假日當農夫的王俊智。因為米與福壽螺共生,名為「福壽喜樂米」,他自己翻成英文是:Food so she love me!這個譯註不管在google翻譯或維基百科都查不到。繼續延伸,也可用簡譜音階「4-5-7-6-3」唱出來。
王老師家中原本便務農,有一些田地,十多年前因崇尚木村阿公的理念,開始實驗自然農法耕種。這些年來又新買了一些田地,散在不同位置,常為照顧農田得東奔西跑,有意參訪他甲溪秘境群田者,請備好跑鞋。這次市集,他除了賣菜,賣米,還賣爆米香,並且四處找人比YA合照,個頭又大目標鮮明,鏡頭很難避得掉。
與王老師共一攤位的,是沈金松的洛神花製品。沈老師是雲林縣農業志工隊成員,年近六十卻不斷吸收新知識新觀念,在有機農產及自然農法領域涉入甚早。長期以來,對健康農食之推廣、實作、教學各方面不遺餘力,對食品加工技術經驗獨到,也在虎尾科大教授農產品加工。
沈老師架上的自製洛神花醬鮮紅醒目,大萼洛神品種,花型雄偉引人注目。他並極力推廣洛神花的營養成分,富含抗氧化物類黃銅素及花青素,花青素更是蔓越莓的十六倍,有植物界紅寶石之稱,且栽植容易,值得推廣。
「位於南投縣中寮鄉的木石自然農園,實行自然農法,以無農藥無肥料方式種植作物。目前作物:鳳梨、香蕉、茂谷柑」。這是木石自然農園專頁上的簡短介紹,園主郭書琴與另一位同樣來自中寮的田懷生,都是高學歷的農作者。在學校主攻多媒體及平面設計的郭書琴,將一雙巧手用在潑墨大地上,仍見韻味。設計感十足的名片及鳳梨酥包裝設計,將產品推向名牌禮品的價值高度。
臉上永遠掛著誠懇笑容的大男孩田懷生,打造了在地味濃厚的「撻仔灣龍眼」品牌。用「煮豆燃豆萁」方式,以龍眼木烘烤而成的龍眼乾,炭香十足,甘甜不膩。他的「龍眼」與同鄉木石農園的「鳳梨」齊名,江湖上併稱「中寮龍鳳雙雄」。(沒聽過?以後就會常聽到!)
當天市集唯一一家非農夫的生產者,是非基改黃豆原料做成的香荷豆腐,在市集上現場煎著自家豆腐,有爐火,有油煙,有食物接觸熱鍋的滋滋響聲,寒冬中特別吸引人群駐足聞香。為了試吃,要買的不買的,都熱切詢問豆腐如何如何。
黃銘祥的香荷豆腐開設在精誠三十街,分享會上,他以圖片說明手工鹽滷豆腐製作流程,因不使用化學消泡劑,做一桶豆漿竟要撈出兩桶泡沫。為了讓成品更具識別性,更自己製作成型的木模框,豆腐成品異於一般人熟悉的尺寸,有利產品區隔化。座下這群農夫們對這一區塊較為陌生,聽得津津有味。
每一場散戲後都有相同的場景,歡送賓客離去,工作人員才要打起精神將設備拆卸,將場地復原。冬至剛過不久,還在夜長晝短的高峰期。夜幕降下,弦月升起,寒氣瞬時襲來,禾豐田食,在夜間另有一種風情,燈光流瀉,如靜候遊子歸來的溫暖老家。
這農園就是我的伊甸園。在這裡,我每天興奮而愉快地勞作,僅此一點便是我的幸福,自然農法是一條永遠無法徹底修成的路,自然不是人智、人為可以探索出的,也不是人智、人為可以創造的,我的享受就在於以舒暢的心情,建設我心目中的夢幻般的自然農園。(福岡正信「 一根稻草的革命」)
福岡正信夢幻中的伊甸園,也是這群自然農生產者的夢想樂園。
【場邊花絮】
●本活動主辦人兼苦力Iris在午餐時看有人吃得意猶未盡,機動加菜,在屋外洗碗區搬弄出一盤菜煎餅,不料在離爐往桌上運送途中便遭攔截一空;她又回去煎了一盤,命運依然相同。活動結束三日後,通訊社群中有人才想起那一天,總監去哪裏了?有人神回應:總煎總是煎蔬菜餅去了…
●活動當天現場工作人員辛苦忙碌當然可敬可佩,但至少大家看到了。事實上,主辦單位為增加活動能見度,編列數支小蜜蜂隊伍,三兩成組,一早即出動至附近社區、林道園上、美術館前,抛頭露面,逢人分送卡片告知活動訊息。這群幕後無名英雄,以實際步履,體現了「成功不必在我」的真諦,請將他們列入感恩陣容中。
●下午分享會上的剝花生比賽,淨光茶園大方送出花生油等名貴獎品。主人並無嚴格說明如何分組,因而有一人的,有兩人合在一起,有全家混在一起的。我們的孟秀小姐冰清玉潔,光明磊落,堅持個人獨自計量。結果第一名是全家合計,二、三名都是雙人聯手。孟秀以個人組力戰雙人組、團體組,雖敗猶榮,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