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個醫生好酷喔
2006/07/06 18:03:26瀏覽10134|回應0|推薦9

同樣是醫生,這個醫生不一樣……接生千萬府城人的『郭綜合』醫院

『郭綜合』是台南在地最為人熟悉的私立醫院,郭國銓被醫界以及了解他為人的病患譽為「人格者」,相對於新一代的醫師,他的執著與信仰令人動容。郭國銓為了唸書,將自己的雙腳與桌腳綁在一起,打瞌睡時可以因此為不易翻身而清醒;為了學習操作最新醫療儀器,可以連續兩週從早到晚緊跟著不願教人的日本醫學院教授,直到教授點頭為止;為了給病患看病,他學到如何站著睡覺;為了替沒時間的兒子追女朋友,他替兒子連續三個月每天打一小時熱線電話。沒錢建醫院,他設法買魚塭經營賺錢;只要有最新的醫療儀器,他會不惜成本先引進再說。因此郭綜合有購置全國第一台冷凍治療儀器、第一台超音波、第一部全自動電腦控制洗腎裝置、創下南部首例試管嬰兒,最近又率先引進IMRT(俗稱光刀子),提供精準的癌症放射治療規劃。

至於郭國銓長子、現任院長郭宗正頗有乃父之風,不但在日本求學時仿效父親在冰天雪地裡浸冰水苦讀,拒絕被歧視,刻意在帽沿別上中華民國國旗;聘用培養優秀醫師更是不借鉅資,派遣年輕醫師前往美國、德國研習培養幹細胞技術及前往英諾丁漢大學研究基因改造工程。

著名的醫管界人士、現郭綜合副院長邱榮章描述得最客觀:郭國銓不是在「經營」醫院,他只是不斷地要辦一座好醫院。

 

【創辦人郭國銓的故事】

一生致力於專研不孕症與癌症治療的郭綜合醫院創辦人郭國銓,畢業於台大醫學系,家中共有十二位兄弟姊妹,兒時因為生活困苦,放學後必須幫忙挑揀筍干、木耳,做些雜工,不但不能玩,連課業都無法溫習。寒暑假甚至要千里迢迢到七股的漁塭幫忙養魚、放牛,三餐以番薯簽為主食,搭配醃南瓜、鹽漬虱目魚;也在這段困苦的日子裡他學會珍惜週邊的一切。他曾在養魚時偷空利用罐頭箱以鐵釘自己敲敲打打地做了一張桌子,用來吃飯唸書,這張桌子被郭國銓夫人林欣欣珍藏至今。

郭國銓說,那個時候最想要的是手表,卻一直到大學四年級才在熟識的當舖買回一只,沒料到才戴不到一天,表殼破掉、手表罷工了,讓當時的他傷心得整晚睡不著覺。

說到睡覺,郭國銓的故事就多了。由於家中兄弟多,冬天天冷也只能舖稻草取暖,因此有點小聰明的他,晚上睡覺時總是睡在中間,這樣無論旁邊的兄弟如何左拉右扯,他都有被子蓋。郭國銓笑著聽太太林欣欣說自己兒時取巧的小故事,也蹙著眉搖頭形容「那個壞掉的手表真的讓我心痛」。因為手表對他的意義不是「看」時間而是要「抓住」時間。郭國銓就讀南二中(現南一中前身)開始,因為白天要做工,根本沒時間唸書,擔心睡過頭,每晚總要起來好幾次到大廳看時間,後來索性用繩子將雙腳與桌腳綁在一起,萬一不小心睡著,翻身會因不舒服而驚醒,便可起床繼續唸書。

這個苦讀的故事不僅讓郭國銓終生不能忘記,也給了老大郭宗正很深遠的啟示。郭宗正被送到日本唸書時,由於完全不懂日語,又有「不准留級不許重考」的父命在身,郭宗正效法老爸的精神,在日本的冰天雪地裡也將自己的雙腳浸在冰水中,提醒自己必須拚了命地唸好書。在郭家父子的習醫故事裡,人們看到的不是那種醫生世家的優越傳承,而是自我鞭策、不完成使命絕不退縮的強韌。

郭國銓的韌性,並不只表現在讀書時,做研究更是毫不含糊。當初台大醫學系最熱門的婦產科每年都要淘汰一半的學生,郭國銓的指導教授要求他研究免疫學,但當年有關這方面的文獻很少,他從最基本的抽血、驗尿、病歷至鐳電療子宮頸癌,完成十二篇的論文,其間甚至因為研究白帶等婦女病在實驗時大量接觸黴菌的結果,到現在他的手部皮膚依舊過敏。當時,正就讀台大外文系四年級的林欣欣從旁協助將日文的論文翻譯成中、英文,讓郭國銓因此得以順利赴日本求學,並在二年內提出博士論文「白血球免疫學理論」。這篇論文在國際醫學界一直具有相當份量,林欣欣從這個時候開始就一直是郭國銓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以前的醫生什麼都會】

自日本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返國的郭國銓,原本考慮留在台北台大醫院,或加入正要成立的高雄醫學院,但礙於父親郭松桔堅持其必須返回故鄉行醫,因此,郭國銓攜帶各式醫療儀器回到台南,於民國四十七年創立郭婦產科醫院。憑著救人濟世的滿腔熱忱,從一位醫師、二位護士的規模,開始服務南部鄉親。

醫院開幕前夕,高縣中洲一位子宮頸癌末期患者的兒子跑來向郭國銓求救,郭國銓母親蘇取擔憂開幕的好日子,若有病患過世不吉利,但是由於家屬只求「試試看」,郭國銓便利用自日本攜帶回來的放射線鐳二二六直接插到癌細胞組織內治療,讓這名癌症末期患者幸運獲救,還活了十多年。由於早期並沒有抹片篩檢,子宮頸癌病患若是發現出血症狀才就醫,往往已至二期末或第三期,很難治療,郭國銓因此打響郭婦產科開業第一炮,不但這名婦人全家義不容辭地投入協助開幕事務,後來並聲名大噪,吸引許多患者上門求診。

總裁夫人林欣欣指出,以前的醫生可說是萬能的,什麼科別都要涉獵。例如一名牙痛病患來就診,已經幫他轉介其他牙科,還請三輪車送他去,結果他又跑回來,堅持說「到廟裡擲筊王爺指示,一定要讓郭國銓看才會好」,結果郭國銓只好幫患者抽神經作治療,有時候甚至眼科、腎臟科都全包,還曾開刀切除腎臟水腫(囊腫)。這種橫跨各科醫療的做法,如同現今家庭醫學的雛型。

院長郭宗正(郭國銓長子)極為推崇父親的行醫理念。他表示,醫院能持續擴展至今,與父親行醫理念有極大關聯,醫院幾乎是二十四小時服務,不論何時只要一通電話,他就拎著黑色的出診箱搭乘三輪車親自到患者家看診。再以開藥方式來說,他都只開一顆藥,選擇最有療效的藥物,不浪費任何醫療資源。另外,許多貧困患者沒錢就醫,父親不但不收醫藥費,母親還會準備白米分送。

郭國銓每週排二十診,為患者看診經常忙到忘記吃飯,有時整天僅吃一餐,甚至為救患者,有三天三夜未曾閤眼的紀錄,更因此訓練出站著、坐著、蹲著都能睡覺的本事。

回想起當時兼任秘書、總務、助理護士的林欣欣指出,這床的孕婦還未順利生產,另一床的患者已經大出血,那一幕幕讓人疲於奔命的場景,至今偶爾還會出現在夢境中。不過這位郭國銓的得力助手、勇氣與堅強絲毫不輸老公,林欣欣形容,最令人膽顫心驚的不是肚破腸留的患者,而是那些自患者體內竄出的寄生蟲,但這個「黑牌護士」還是做了近二十年才正式交棒。

不過,據郭宗正夫人蘇玟慧描述自己的婆婆,儘管她也那麼辛苦,但是每天她一定等著郭國銓看完診時一起用餐,醫院護士會在郭國詮看診只剩一兩個病患時先打電話告知,婆婆就會化好妝站在門口等候。這種相敬相愛的情感一直維持到現在。至於兩人節儉的程度,在她新婚後第一次看到公婆的房間時最感震驚,因為那根本就「像郭婦產舊醫療大樓的病房」。

這位自稱是「黑牌護士」的郭媽媽影響孩子之深遠較郭國過銓有過之無不及。以她為孩子複習功課來說,孩子如果考試寫錯了,她會自己抄寫一遍正確的答案然後要求孩子照寫三遍,如果照抄還錯就再寫三遍。因此她被孩子取了個綽號叫「影印機」。放射線鐳二二六直接插到癌細胞組織內治療,讓這名癌症末期患者幸運獲救,還活了十多年。由於早期並沒有抹片篩檢,子宮頸癌病患若是發現出血症狀才就醫,往往已至二期末或第三期,很難治療,郭國銓因此打響郭婦產科開業第一炮,不但這名婦人全家義不容辭地投入協助開幕事務,後來並聲名大噪,吸引許多患者上門求診。

總裁夫人林欣欣指出,以前的醫生可說是萬能的,什麼科別都要涉獵。例如一名牙痛病患來就診,已經幫他轉介其他牙科,還請三輪車送他去,結果他又跑回來,堅持說「到廟裡擲筊王爺指示,一定要讓郭國銓看才會好」,結果郭國銓只好幫患者抽神經作治療,有時候甚至眼科、腎臟科都全包

 

【郭綜合只是想辦個好醫院,而不是「經營」醫院】

一向極為禮遇醫護人員的郭綜合,不惜重金自各醫療院所向各科權威挖角,包括原台大的放射部主任雷德、三軍總醫院的病理科主任趙德讓、署立台南醫院的護理部部長郭春花、八一四國軍醫院的護理部主任楊惠玲,與協助奇美醫院自地區域院逐漸轉型成醫學中心的行政副院長邱榮章。院長郭宗正強調,他幾乎完全不管醫師,任他們自由發展,沒有其他醫院常見的派系鬥爭。

提及私立醫療院所間的激烈競爭,醫務管理界大老的行政副院長邱榮章非常傳神地形容郭綜合醫院「談到郭綜合不能用『經營』二字來描述」。邱榮章認為,郭綜合是「想辦好醫院,潛力無窮」,「郭綜合重視醫生、護理人員的傳統,也是它的發展原動力,因此質、量上,郭綜合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邱榮章分析,一個道地的私人醫院想要經營龐大的醫療團隊,壓力非常大,因為公家醫院有政府預算,奇美醫院屬財團法人,背後有大財團支援;長庚醫院十年前就自豪有來自台塑集團的一百多億元醫療基金,經營相當輕鬆。

依法,私立醫院必須父業子傳,換言之,如果郭國銓的第二、三代沒人學醫,這家醫院就要面臨改為財團法人或轉賣易主的命運。也因此,郭宗正說,當他的女兒考上高雄醫學院後,他覺得「我總算有了交代」。這也是私立醫院在面對大財團支持的同業競爭時最大的挑戰。

 

郭綜合醫院的五年計畫

郭綜合醫院擴展至今日規模,是累積了多個五年計畫而成。第一個五年計畫是郭國銓購置三十多公頃的魚塭,以經營魚塭賺來的錢建醫院;第二個五年建立遠東治癌醫院。到了第十五年興建九層的醫療大樓(A棟),第二十年則將孩子送往日本接受教育,第三十年開始規劃六層樓醫療大樓(B棟),第四十五年則完成即將於九月開幕的地下三層、地上十三層的新醫療大樓,並建置三座大型停車塔。

因為執行第四個五年計畫時將孩子全部送往日本求學,花費龐大,再加上郭國銓在日本東京興建的PHOENIX醫療中心,決定由老二郭宗明夫婦、老五郭宗德、老六郭宗宏共同經營,而老三郭宗佐也留在日本自行開設三家綜合醫院;唯一沒投入醫界的老四郭宗佑,也確定任職任日本三菱株式會社,這一切安頓好之後,延宕十多年的新醫療大樓工程才於今年完成。


 「利」字放兩邊,財力不雄厚,仍然捨得投資先進的醫療軟硬體設備

郭綜合雖然沒有龐大的資金,卻仍然很努力擴展醫療軟硬體設備。民國五十七年投資的南部第一家私人治癌中心「遠東治癌醫院」,引進包括鐳二二六、鈷六十、超音波診斷等最先進的儀器,二十多年虧損高達近億元,但治癒的癌症患者上萬人,有三位病患治癒存活至今已有四十五年之久。郭國銓說,他放棄投資觀光飯店賺錢的想法是因為當時的省議會議長謝東閔的話:「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癌症是人類大敵,應多往這方面下工夫鑽研」,而全心投入癌症治療。又如最近引進大台南地區最先進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IMRT),對於不規則形狀的腫瘤或靠近重要器官的腫瘤具有很大的治療優勢。由這些投資看來,顯然,郭國銓始終沒放棄挑戰癌症帶給人類的威脅。而台南是他的故鄉,他一生的智慧也都奉獻在這塊土地上。

郭宗正表示,郭綜合的定位是:成為台南與鄰近如路竹、茄定等地區的「厝邊醫院」。不論是什麼疾病,希望能讓病患就近治療,不再遠赴台北,也減輕成大與奇美醫學中心的負擔。

郭宗正進一步指出,郭綜合位於市中心,加上南市的區域級醫院幾乎都集中在鐵軌的東邊,如市立醫院、成大醫院,安平區、安南區與中、西區的醫療資源不足,所以郭綜合確有發展空間。目前正加強住院、急診、重症醫療,未來五年將發展所謂的「重工業醫療」加強急重症治療;以前以婦產科為主,現在各科都要均衡發展。加上這次SARS防疫工作的經驗,將會進一步加強住院、加護病房與急診的設施和管理。未來並將以回饋社會的精神,進一步成立護理之家、呼吸照護中心、老人醫學與社區醫學,同時設置與一般疾病區隔的婦幼親善專區,提供婦幼高滿意及高私密的安全就醫環境。

邱榮章認為,領導人有心、有目標,只要解決設備與人力欠缺問題,未來南市醫療界的龍頭非郭綜合莫屬。滷j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IMRT),對於不規則形狀的腫瘤或靠近重要器官的腫瘤具有很大的治療優勢。由這些投資看來,顯然,郭國銓始終沒放棄挑戰癌症帶給人類的威脅。而台南是他的故鄉,他一生的智慧也都

 

【郭宗正子代父職】

五位定居日本的弟弟,最感激也最熟悉的不是父親而是大哥郭宗正。郭國銓說,在兄弟心中,郭宗正的話遠比郭國銓更有效。

提及郭家一門六傑從小赴日深造,郭宗正表示,由於兵役問題,他趕在十六歲國三那年以觀光簽證赴日就讀,完全不懂日語且匆匆隻身赴日的壓力,讓他在飛機上痛哭,但也同時從飛機上開始向空姐學習日本五十音。他的堅強一點不輸老爸。

在日本的求學生涯,不僅郭宗正辛苦,他的五個兄弟也承受極大壓力。以老六郭宗宏為例,國小二年級出國,卻在日本直接跳級念三年級。僅學會加減法的他,根本跟不上學校進度,但是礙於父親不准他降級,子代父職的郭宗正只好買了一塊上面印有九九乘法表的墊板,限他三天內背得滾瓜爛熟,讓郭宗宏晚上睡覺惡夢連連,夢中還不斷喃喃背誦。現在回想起來,不但郭宗正沈重,媽媽林欣欣當年也隔海為郭宗正這個長兄感到心痛。

因五個弟弟留在日本成家立業,身為長子的郭宗正毅然決定承繼父業,於七十八年返國投入郭綜合醫院院務,擴大急診部、第三區洗腎中心、增設精神科、病理科等。八十九年正式接棒後,立即大刀闊斧拓展各項計畫,包括整形外科、神經內外科、灣裡門診部、中醫科陸續成立,且自地區教學醫院升級為區域教學醫院,同時又開辦西區健康營造中心,舉行各項健康講座與衛教宣導,郭綜合在地醫院的角色扮演十分獲得社區認同。九十一年曾榮獲醫品圈全國護理組金獎、行政組銅獎,全球資訊醫療網站更獲選為十大醫療優良網站獎。

 

【郭家父子的藝術才華】

早已經將郭綜合院務交棒給長子的郭國銓,年輕時早已寫下人生的四部曲,「三十歲為自己,四十歲為家庭,五十歲為社會,六十歲為宗教」。已經七十六歲的郭國銓開朗地笑著說,他沒想過可以活這麼長久,所以多出來的人生歲月,就是為藝術。

談及藝術,郭氏一家除了在醫界有出類拔萃的卓越表現外,繪畫的藝術天份更不容小覷。郭國銓表示,送小孩學畫畫,是因為六個男孩太吵,畫圖可以淨化心靈,是他們最安靜的時刻。

林欣欣在一旁澄清,孩子太吵鬧只是學畫的原因之一,主要是郭宗正的阿姨林澄枝、也就是前文建會主委在偶然的機緣下,發現他筆調不俗,而將他送至名畫家沈哲哉門下學習,在沈哲哉用心培育下,郭宗正屢次在世界兒童畫展中勇奪金牌榮耀;之後,其他五兄弟也受到郭宗正影響,對繪畫的濃厚興趣。

郭宗正則認為,繪畫的才氣是遺傳自父親。雖然父親晚年才開始學畫,但是當年他就讀台大醫科時筆記本上所繪的人體器官,簡直就是3D立體圖形,許多人現在看了還以為是「印刷品」。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ing1003&aid=34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