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10 13:56:52瀏覽326|回應1|推薦2 | |
隨著選舉日益迫近,民進黨政府釋放的政策利多也不斷推出,張俊雄上任還不到八十天,各項短中長期「政策主軸」的經費,就匡列了至少四千四百億元,照此速度下去,等到今年年底,估計就有一兆多,幾乎相當於一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看起來政府的手筆很大,問題是有沒有用?錢又從那裡來? 民進黨政府每到選舉,就一定會開出選舉支票,今年尤其明顯,從張俊雄組閣以來,就推出「一周一利多」,包括漁業署南遷、基本工資調整及配套措施、農村改建方案、積極落實中小企業,吸引外籍專業人士來台工作友善措施、推動四大指標性都市更新案,醫療服務國際化旗艦計畫、加強出口拓銷方案、油價補貼措施、扶助弱勢學生助學措施等十項政策,經費多則千億,少則數千萬,概略估算下來,至少就匡列了四千四百億元,按照一周一項利多的速度,到明年立委選舉之前,大概可以再推出二十二、三個利多,經費起碼上兆,對於政府的財政顯然是極大的負擔。因此這些政策究竟是否可行?經費要從那裡籌措?當然都引起外界的高度關切。 首先,就這些利多政策的內容分析,有些根本就是已在執行的延續性計畫,例如照顧中小企業,只是將其單獨抽出,再加以包裝;這些計畫基本上都是過去早就該做,但沒有做,或是沒有做好,趁選舉之前再予補強;有些則是急就章推出,只有名目而無詳細計畫,例如醫療服務國際化旗艦計畫,雖標榜十大醫院可獲補助,但名單未定;有些則是徒有形式意義,而無實質效益,例如漁業署南遷,號稱會使南部漁民受惠,但補助對象卻是被迫南遷辦公的漁業署員工;有些則是掛羊頭賣狗肉,例如農村改建方案,表面上是要嘉惠農民,實際上真正獲得最大好處的卻是特定財團和房地產業者。顯而易見,這些利多政策,多半只是民進黨為了騙選票,臨時湊成,其預期效益也多半膨風灌水,達成的機率顯然不大。 再就經費來源來說,根據行政院的說法,這些政策多數預算會由部會編列預算吸收,或者融資,或者由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支出。乍聽之下,似乎政府早有妥善安排,無須顧慮,但深入研究,就會發現問題重重。首先,這些政策所需預算若由各部會自行吸收,勢必對該部會其他施政項目產生排擠效應,試問,應該如何調整勻支?現在可有腹案?其次,談到融資,立刻令人想到政府債務,截至去年底,各級政府債務累積四兆一千餘億元,今年底預估至少將達四兆三千餘億元。表面看來,政府負債較總值約六兆八千億元的國有財產似乎低了很多,但如果將隱藏性債務及其他債務計算在內,政府債務將高達十四兆。試問,在這種狀況下融資,豈不是要更加重政府的財務負擔嗎?至於所謂國家發展基金,不僅金額有限,而且照一周一利多這種速度,根本也不足支應。 無庸贅言,民進黨政府在推出這些利多時,對於財務並未深入研究,也沒有完整的配套方案,純粹只是拿來做為選舉支票,只求唬弄選民於一時,至於可不可行?將來能不能兌現?財源在那裡?都是且戰且走,留待以後再談,如此作法還想奏效,莫非把選民都當成白痴?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