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02 16:49:21瀏覽331|回應1|推薦3 | |
日本參議院改選,由安倍晉三首相領軍、以自民黨為主體的執政聯盟大敗,儘管早在預料之中,但探究其失敗原因,不難發現與台灣民進黨現況諸多雷同,值得國人關切。 安倍家世顯赫,去年就任時,年僅五十一歲,是日本最年輕的首相。上任之初,民調支持度一度高達七成,外界普遍看好,認為他將繼小泉純一郎之後,把自民黨更加推向高峰。然而,不到一年,支持率已跌破三成;這次改選的一一九席參議員中,自民黨只拿到卅七席,比起原有的六十四席幾乎腰斬,即使加上公明黨的九席,也遠低於民主黨的六十席,不到參院的半數,可以想見自民黨未來不管是法案或預算,都可能遭到否決。 分析安倍之所以慘敗,主因有三: 第一、改革缺乏魄力:前首相小泉以銳意改革聞名,安倍卻在改革上躊躇不前,日本老百姓最關心的養老金制度不但不健全,社會保險廳還丟失五千多萬份養老金交納紀錄;公共事業費率的削減幅度迄未建立,消費稅的討論又延至秋後,種種結構性改革沒有一樣如期完成。 第二、用人明顯不當:安倍以持續小泉的改革路線為號召,上台以後的用人卻不能因材器使,反而一味論功行賞,再加上他所任命的大臣醜聞頻傳,僅僅九個月的時間就有兩名閣員下台,一名閣員自殺。 第三、政策悖離民意:選戰中安倍以營造「美麗家園」為訴求,主張「跳脫戰後體制」、修憲等政策,但並未激起回響,反倒是民主黨的「生活第一」口號,引起民眾的普遍關心。 顯而易見,安倍的問題與陳水扁幾乎完全一樣,他們都以年輕、改革的形象取勝,在任內也都弊案連連、政績不彰;在選戰中同樣不主打民生議題,而只以意識型態或國家議題做訴求,就像安倍主張的修憲、容許行使憲法集體自衛權的「脫離戰後體制」路線,完全無法獲得選民的青睞。 台灣正處於貧富差距擴大、教育崩潰、少子化與年老化日趨嚴重、新貧階級激增,幾乎是日本的翻版;連陳水扁選戰訴求台灣變成「正常國家」,也如同安倍訴求修訂「和平憲法」。日本的選民能以選票懲罰不重視民生疾苦的自民黨,台灣的選民卻仍然姑息民進黨,莫非這是台灣不如日本的癥結?有鑒於此,期待選民以大選來制裁民進黨,否則台灣必然沒有希望。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