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25 16:20:44瀏覽1786|回應2|推薦4 | |
在去年的今天(7/25),以整合資源為主的「國立體育大學」正式揭牌,並預定今年正式成立招生。在揭牌儀式中,體委會允諾會「贊助」十億元,初步規劃國內兩所「體育學院」─國立體育學院及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被整合成為「國立體育大學」;經過一年後,台灣體院校友決定站出來反對合併。 姑且無論台體的校友為何要等一年後才站出來反對,不過,可見對於當初成立國立體育大學的目的、及成立之後對國內的體育有無正面的助益,顯然在一年後的今天仍存有疑問? 國內體育學校的成立,幾乎是和興建大型場館之後有密切的關係,在興建台北市立體育場後,有了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前身為台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同此原理,有了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前身為台灣體育專科學校);而在王永慶捐了林口體育館之後,成立了國立體育學院;而花蓮也因為縣立體育場也有花蓮體中。由此可見體育學校的成立與場館是密不可分的。 而現今的國立體育大學成立其目的表面上是所謂的整合資源,但是真的目的到底為何?社會各界除了「選舉綁樁」的合理懷疑外,似乎仍然一頭霧水。就體委會在前年向行政院的簡報初步規畫中,是配合成立「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將北、中、南體育學院合併,成立「國立體育大學」,成為北、中、南分校,但由於其中的台北體院因為隸屬台北市政府需要台北市議會同意,不過又找來教育部直屬的台東體育實驗中學,成為東部分校,再加上即將來臨二○○九年的世界運動會在高雄市,可以有效的將所有的資源整合在一起。 我認為,成立國立體育學大學,是容易的,但如何好好經營這所學校讓它充分發揮功能才是困難的,成立之後這所學校用處是學術性的,還是讓選手競技成績更上一層?已有體育學院再成立「體育大學」真的有其必要性嗎?無論官方的體委會,還是各大競技運動團體,實有必要冷靜的並且真正站在運動選手立場好好的考量,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台灣之光」!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