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劄記(B04):手語 IEP
2012/07/03 18:18:27瀏覽315|回應0|推薦13

特教老師都知道 IEP 是怎麼一回事,我則是一知半解,說不定接下去說的會錯誤連篇。只是,先說明一下,我為何想到 IEP 這個名詞,因為 6/30 上中級班第四單元,詞彙一開始,投射在螢幕上的,竟是每一個詞彙的旁邊都配了一個圖案,哪怕那只是我們每天會吃到的梨啦,蒜啦,還有豆腐。請同學們注意!這是老師製作的電腦檔喔。蒐集圖片、調整大小及亮度、與文字配對,即便是美工專業人員,都得花上大半天功夫。

雖然不是針對特殊兒童所作的 IEP,可它已經具備了 IEP 的精神--量身打造。給冷冰冰的部定課本重新賦予生命,把原本屬於手語特有的圖像意識在教室裡頭搭建起來,除了形聲之外,象形、指事、會意、轉注及假借都到齊了。成年聽人學習手語,沒有嬰幼兒的自然學習環境,人為的建立圖像意識顯然是必要的。

接下來要轟動武林的,句型,老師製作了 PPT 簡報檔。想想看,一頁的 PPT 只放上一句,30 個句型就要 30 頁,光這樣翻來覆去,敲敲打打,也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手語句是我們學習手語的橋樑,我們把正確的自然手語句型記下來,回家後才能複習,才能研究、思考台灣手語為會是這樣的排列組合。



會話,換成先出現手語句,然後要學生上台打出手語,以及說出中文的意思。我們回家後,很少有機會去看手語族現身說法。做為代用,我們可以當這些先出現的手語句是一個人在對我們打手語,我們到底看懂了嗎?這也是視能訓練。



太棒了!老師把單行道的部編課本變成雙向通行的陽光大道。呵!我原先都一直以為我們走的是一條像陸戰隊員的天堂路呢。

補充教材:中文語意分析

今天分發了老師精心編寫的《中文語意分析》講義,希望由下周起,每次兩個組上台用手語報告研讀心得。雖然今天使用 A1 海報紙將進行方式公佈在大白板旁,可是學員們仍然很惶恐的樣子。

原本的規劃是,各組看看自己組負責的內容(1--2 頁)討論做個報告(類似讀書會,負責報告的小老師要教大家看懂講義,老師在旁予以修正說明)。每組派一個代表或是每個人輪流報告都可以,一組報告 30 分鐘。每週 2 組,過程中大家自由發問發言,雙向交流。
全程要使用手語,這也是累積臨床經驗的一種好機會。

因而,我特別商請校內的第 1 組及第 8 組下周扮演先頭部隊,給其他同學做個示範。放學後,培元班長、敬儒及智雯老師馬上開始討論如何報告。

以下是我今天給一些同學寄發第四單元手語句時的電子郵件上的附帶說明,轉載於此,期待沒向我要手語句的其他同學能來此看到,對以後進行的方式事先有個瞭解。

101-07-07 的《岑老師的「中文語意分析」》講義第 1--2 頁,

(1) 由學員第 1 組及第 8 組(校內學員)先上台報告研讀心得。參見附檔「學員分組名冊」。
(2) 講義中如有中文句而無手語句的,可將其以手語表達出來(能提供手語句文字最好)。
(3) 報告內容建議提供 ppt 檔,幫助同學瞭解,但報告過程勿用口語。如有需要,可在白板上書寫文字。
(4) 請大家將講義裡的「組」改為「課」,因為已經和學員分組的「組」搞混了。

101-07-14 上台報告的兩組:

(1) 講義的範圍:一個組報告第 3/16 頁,另一組報告第 4/16 頁。
(2) 101-07-07 早上第二節下課時各組派代表抽籤。
(3) 未出來抽的組,優先上台。
(4) 組確定後,建議各該組學員在放學後花個半小時討論如何進行及分工,先作準備。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659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