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劄記(X07):台灣手語會消失嗎
2012/06/23 13:46:55瀏覽636|回應0|推薦3

一位令人尊敬的聽障教師跟我說:「可能(再)過10年台灣手語不見了,手語不見,聾文化自然消失,聾人將無根生活……」,另外,一位 TSL 及英語都一級棒的博士生也說了同樣的話:「台灣的手語文化不如國外,其實更有式微的危機在……」,兩位重量級的人物都對台灣手語抱持相同的悲觀的看法。

我不認為如此。諸君不要以為我現在一頭熱想學台灣手語,聽不進相反的話語。不是的,這要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簡單先描述一下。我們的祖先,現在快要變成兄弟之邦的中國,1940 年代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記得那張在日軍瘋狂轟炸上海時獨自坐在鐵軌上哭泣的小孩嗎?)中國幾乎亡於日本,後來在美國的幫助下,才敗部復活。再來,毛 匪澤東,因為患上憂鬱症,以為革命同志都跟他唱反調,於是以國君之尊降格聯合紅小將大鬥他的革命同志及全中國所有可能危及他統治地位的人,中國再次面臨亡 國的地步。

中國亡了嗎?沒有。據說,再度崛起,前幾天還發射了一顆稱作「神九」的太空船在外太空進行「對接」的太空任務,挑戰美蘇的太空霸權。

我說,手語不會消失,全世界包括台灣的,都不會,還可能敗部復活,重新帶領聾人活出尊嚴。這不是瞎掰或亂猜,請聽我娓娓道來。

1880 年,ICED 的米蘭會議堪稱是手語或聾人的天災,不,應該說是人禍,因為是人為造成的,不是 act of god。從那時起,全世界的聾社群上空烏雲密佈,頓時墜入最暗淡的時刻,手語變成洪水猛獸,不見容於政府及教育主流。由聽人組成的統治階級,為自己的方便,因為不用倒回頭去學邏輯思考相反的(自然)手語,直接宣傳要聾人逕行學習口語,而且很體恤地創造了 Manually Coded English、日本語對應手話,在台灣,它叫做「文法手語」。在「文法手語」的庇蔭之下,佔大多數,為數眾多的聽人教師不用千辛萬苦回頭去學自然手語,他(她)只須學會單詞的手勢就能直接套進口語的文法及邏輯,輕輕鬆鬆地執行聽障教師的使命。

聾人的暗淡期比全部人類的還久。1880 年以後,人類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經過戰爭洗禮的人類暫時找到和平共處的指導原則--即是,人的天賦人權必須被維護。多虧自告奮勇擔任世界警察的美國老爸出面維護世界秩序,人類暫時得以喘息一番,暫時不會再有世界大戰。可是聾人的命運並未因兩次大戰而得到解放。手語繼續被壓抑,到現在還處於啟聰學校教學工具 的「主流口語手勢」繼續印在政府的教育政策白皮書裡。

Manually Coded English、日本語對應手語以及台灣的「文法手語」都是戰後二十年才系統性地成為啟聰學校的主流「手語」,這期間,並非沒有反向的聲音。

看看這段關於日本語對應手話於維基百科的記載:「日本手話使用者にとって日本語対応手話は使いにくい手話のため、日本手話使用者の中には日本語対応手話を蔑視して「シムコム」「手指日本語」等と呼ぶ(手話では無いという含意がある)場合もある。」大意是說「以日本手語的使用者而言,日本語對應手語是一種難以使用的手語。日本手語的使用者稱日本語對應手語是『SimCom』(口手語)、『日語的指語』(含有不認其為手語的意思在內),秉持蔑視的態度。」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分析,各國的(自然)手語具備充足的文法,足以完成使用者溝通上的需要,可以在自然的狀態之下成為某一社群的「母語」。相對的,Manually Coded English、日本語對應手話以及台灣的「文法手語」都是一種「皮欽語言」,文法不明,結構複雜,雖可應付瞬間交流時的需要,卻不足以達成生活上全部溝通的任務。

這個死結不解開,雖然明知(自然)手語才是最適合於聾人溝通的語言,聾社群卻得繼續籠罩在不與時俱進的政府教育政策之下。

早知早覺的瑞典在 1981 年就承認瑞典手語是一種語言,其後又確立雙語(手語及當地口語)教學的模式,瑞典的研究指出「手語是一種有自己的生詞和文法的語言。因此很多人需要學習手語:家長、親友、醫學與半專業醫護人員、托兒所人員、想成為手語翻譯員的人、教聽障生的老師、以及很多社會大眾等等。

參見邢敏華教授的《聽障教育的雙語教學:理論與實務初探》。 如果看官您沒有很多時間,也至少要看看邢教授這篇文章的「六.結語」,他點出了未來台灣的聽障雙語教育的模式:以台灣手語為所有聾童的第一語言,讓其成為他們的母語,然後,對可能施以口語教育的輕、中度小孩,透過中文手勢(或沿用舊稱「文法手語」也可,因為已行之有年,大家都已經知道指的是什麼)作為教案教導聾童學習中文書面語,甚至進階到中文口語。(要注意到一個重點:雙語政策想要成功,教師須使用自然手語的結構,嵌入中文手勢來教聾童學習中文,因此,聽障教師精通自然手語是必要的條件。)

台灣聾社群的第一道曙光只會在台灣政府接受將雙語訂為聽障教育政策之時,不然,雖非烏雲密佈,也仍然是暗淡無光。

第二道曙光要等到台灣手語的文字出現之時。目前,聽障界的「專家」(好像都是聽人)只說手語沒有文字,語言學的專家直說不可能創造出手語文字,也不想想有無創造台灣手語文字的辦法。這種心態如果是一家私人企業的經營者,這家公司遲早要倒閉。

想想,漢字漢文到了日本,人家歷經幾十年辛苦,終於成就「日本語」,還藉此完成明治維新,之後反過來侵略中國。漢字漢文傳到了朝鮮,他們用了幾百年漢文漢詩之後,為了大韓民族的「尊嚴」,還是丟棄了漢字漢文,成就了世界唯一的「鑰匙字」。還有,如果您到圖書館去溜達溜達,經過緬甸區、尼泊爾區時,請記得停下 來,觀賞一下他們的怪怪的文字書,您可能會直覺那些就是「天書」呢。那種「文字」都創造得出來,還承載了一整個國家的民眾生活、政府統治及文化傳承的重大 任務,一個區區台灣手語的文字,為什麼不能創造出來?

雖然美國的 William Stokoe 創造了 Stokoe Notation,可它看起來卻像是《古墓奇兵》裡的古埃及文。舞者 Valerie Sutton 突發奇想,除了想與五線譜一較高下而創造了dance writing,隨後,她也創造了SignWriting。可是依我看來,如果是一個平常人(異於平常者除外)絕不可能把她那一套肢體符號完全記憶下來,因而,她的「空」比我打的還高。難怪語言學專家看了都搖頭,直呼手語文字為不可能。

門外漢只要投入,有時會有一閃之靈。我不是什麼專家,可我很實際。我的台灣手語文字逐漸在發展中,要以寄居蟹的形態,就近從中文裡取得資源。

  1. 使用既有的基本手形,相當於中文的注音符號。
  2. 新創一套「位置、方向、動作及表情」的代碼(使用一般電腦鍵盤上既有的英文字母及符號,不要另外創造鬼畫符),用來 (1) 解釋手語的生詞,(2) 構成手語文章的一部份。
  3. 由某一個手語協會或專研手語的大學研究所訂出台灣手語的標準生詞。
  4. 從現在流行的「手語句」出發,加上上述的「位置、方向、動作及表情」的代碼,一套台灣手語的文字已然在眼前了。

台灣手語文字的出現將是台灣聾人社群大放光明的時刻。

普天之下的人類都會遭逢災難,有時是天災,有時是人禍,聽障社群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波折是常態,順遂反是可遇而不可求。我認為不用悲觀到啟聰學校會消失,台灣手語會不見。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656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