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劄記(A14):初級班的總結
2012/05/24 09:35:48瀏覽556|回應1|推薦3

這一篇劄記對應初級班的第14次課程,其實第14次並沒有課上,而是發表、回饋分享(也等於交流了)及結業式。因為有主辦研習班的研發處主任及校長都會參加,所以寫在事件之前,期待師長、長官們能夠預先得到一個大概的輪廓。

先來談談那個被某位師長「尊稱」為可愛又可恨的「文法手語」。

很不可思議,很難以理解,為何教育部編輯研習班教材的長官們不在初、中、高、翻一及翻二就說清楚、講明白:誰該學自然手語?另外又是誰該學「文法手語」。這個謎底藏在最後的師資班教材裡張雪莪老師寫的《附錄四:常用成語手語在聽障教學上之應用》,為求其真,我用掃描檔呈現給大家看。

看到了沒?超級資深的張老師說「聽障學生要認真學習文法手語,教師要認真的學習自然手語暨聾人使用的語法。才不致於永遠停頓在各說各話而沒有溝通交集的教學過程中。」

學員們不是聽障學生,自是應視同教師而學習聽障生「不學而會」的自然手語。聽人學習自然手語也非簡單之事,因為早已套在中文的文字障裡了。尚且,有些年紀較大的,骨頭僵硬,學起來特別費事。(跟年長才想學樂器,特別是鍵盤樂器,是一樣的。)

假設張老師這篇大作能夠移到初級班一開始就登出,或在教師手冊(不清楚有沒這個文件)裡面清楚說明,相信全國啟聰學校擔任研習班老師的,不致於猶豫在自然手語或「文法手語」該教哪一個,進而造成學生的困惑。

遲來的定調

  1. 學手語,不是學中文,當然要教台灣自然手語。今後,應該不會再教「你/滿/意/現/在/的/工/作/嗎」這種「雷人」(中國用語,即「磨人」之意)的「手語」了。
  2. 以大約1,500個自然手語的詞彙,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必然遭遇的中文專有名詞,此時必須使用「中文手勢碼」插進自然手語的語句之中。例如,先打出「名字」或「四個字(/成語)」,後接中文手勢碼,依中文語順打出。但整句或整段,仍然依循自然手語的語法。

教材的問題

目前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等地手語翻譯人員培訓班的教材並不使用教育部這一套,台北市有自己勞工局編的《手語翻譯》,其他則使用趙玉平或趙建民先生的自然手語叢書。很明顯地,課本本身就擺明是教你自然手語。

為因應部定教材的問題,我們可能需要做出下述的努力:

教師協助學生打出正確的自然手語語法。且為了複習所需,校方考慮把課文的自然手語語句印發給學生,做為補充教材,成為教案的一部份。這工作如能做到,課本就會接近北勞的性質,至於課文內容,不過是選擇時思考方向的不同罷了。

一意多種打法

台灣手語打法分岐是現狀,雖說其繼續存在係來自生活的群聚性而生,可是全國,全台灣尚無一個標準的台灣手語打法,終究對聽障族群不利的。此外,就學習理論而言,初學者應該集中學習一種最通用的語言(打法),在最短期間內,學到能打出別人看得懂的台灣手語自是重要之最。

如果一開始就要去記憶一意多種,除非高材生,否則,平庸之輩難以勝任,打法不一,還要看對方到底懂多少種打法。影響所及,不是給聽人學手語打退堂鼓,就是聽障者平白失掉擴大讓人瞭解的機會。反過來問一句話,聽障者不是一直希望能融入到「主流社會」嗎?融入的方法,不一定聽障者勉強學口語,而是聽人懂手語也有異曲同工之效。

手語歌

目前,全台灣或全世界,手語被拿來做為聽人娛樂的一部份,也有宗教團體拿它來增進佛法的傳遞(安靜無聲,以心傳法),可是要很嚴肅的反問一事:聽障者需要手語歌嗎?或者,聽障者能從手語歌得到什麼?答案可能是零。

我仔細翻找旮旯,手語歌對聽人學手語可能藉那一剎那之間的情境幫助手語生詞的記憶,但在相對的比例上,手語歌教「唱」仍然只在放鬆心情及連絡師生情感上較起作用。

手語歌似可減省到一個月只來一次,因為我們每期15次的時間並不算充裕。

教師間教法的一致性

研習班學員來自各方,自然不乏豪傑之士,教學負擔加重,需要多位老師共同承擔如此重責。從初級班的實際經驗(見下述),

  1. 教自然手語或文法手語,不過這問題現在應該已經解決。
  2. 句型方面,係先由學員上台寫出手語句,然後老師修正(岑、陳);或老師直接教出手語句(解、馬)。

建議校方能藉由教學會議建立共識,擬定一致的教案,如此才不會讓學員面對(現在至少)兩種以上的教法。

尾語

本人已經退休,比較有時間打理這些瑣事,但我相信這些疑惑理清之後,必能提高學習效率及效果。本人非教育專長,三十餘年工廠管理的經驗,難免遇事追根究柢,還望被我無意間冒犯到的師長及同學們多多包涵。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6483076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6/12 00:53

看過您的文章深深感動

這樣的用心與追根究柢

如果也能在多年前初學手語時遇見

定能省去不少冤枉路  節省許多時 間

我也是從南聰的初級班開始學手語的一路上完

後來再接觸自然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