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劄記(X02):語重心長談標準台灣手語的整理與建立
2012/05/22 08:43:39瀏覽489|回應0|推薦2

如果您對這篇小文有興趣,還請您先去看看李天錫寫的《(觀賞)「無聲的世界」的感想》。看完後,您~,哭了嗎?我?請看本文最後。

台灣聾社群的特徵之一就是自己的生活權利受制於聽人,這個「聽人」包括政府決策者及社會一般大眾。而導致這個不公平的原因之一是台灣手語手勢、打法的多樣性,以及沒有一個可以做為台灣共通的基準打法。

我危言聳聽嗎?不是的。只要您肯靜靜地沈下心來,思考一下為何台灣在中國再度崛起後,愈來愈難以生存於國際社會,就會逐漸明瞭。造成這個難題的原因之一正是我們一向自以為豪的「傳統中華文化」裡的繁體字。馬英九總統說應該正名為「正體字」,可這個「正」或「不正」都挽救不了台灣被邊緣化的走勢。

自從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之後,簡化字也取代了繁體字成為官方的中國文字。如果任何一個老外,翻閱聯合國的中文網頁有了看不懂的字,中國絕不會辯稱:「對不起!那是我們奉化縣(老蔣的老家)或韶山縣(老毛的老家)的字形。」

語言有時候可以代替冷熱兵器去侵略別國。想想,日本殖民台灣的年代,為何推行日語教育,到最後還搞「皇民化政策」?德語,曾經被推崇的科學語言,法語,曾經被自豪是外交的語言,而英語,曾被譏諷為野蠻的語言。看看今天,是哪一個語言在統治世界?是英語,那個極簡,頭上不長花、不長草的野蠻語言。

簡單易學,讓普通智商的多數人能很快的學會,是語言政策的首要,而今,以「匪」起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到了。

如果自己的語言不強勁,人民只能淪為被侵略的對象。如果自己的語言很難學,別人就會來強迫自己去學他的語言。痛苦會存在,自己也有責任。

想想,為什麼原本很接近華語發音的威妥瑪拼音(英文:Wade-Giles system)會被中國後來的「漢語拼音」取代,或許有人可以用這個藉口來指稱國民黨或馬英九賣台,可是這又如何?老外只要依據中國教育部的指示,學會等於我們 37 個注音符號的假借英文字母的「漢語拼音」,他就能說出別人聽得懂的漢語。而「漢語拼音」的字母是英文,全球共通,不像注音,只台灣在用。

現在談談為什麼不精確、不能一對一,會造成混亂,連帶引發其他問題。舉一個我很熟悉的例子,品管圈活動裡的「五問法」。它的英文叫"5 Whys",「5」與「Why」的英語發音不同,但極接近,太多的台灣人說成「壞壞」。結果,「壞壞」聽起來就有點「隨意」或「隨興」的感覺。有些比較認真但卻不求甚解的,就只問了「兩」次。依我的觀察,在台灣,品管圈活動做出成效的,屈指可數。我去中山醫院就診時,看他們掛在牆上的品管圈海報,一直覺得很可惜,醫院耶!可是,擔當醫院統治者的醫生們不可能肯花心思去弄懂什麼是品管圈。於是,品管圈在台灣,就正如李天錫引用的聖經箴言「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建構一種標準(用「標準」來取代「統一」)的台灣自然手語絕非要壓制各地區的方言手語,正如,我們正規學校的音樂教程不會去阻擋周杰倫、游松澤的出線。一如中文的繁體字,書畫的草書、抽象畫,音樂的長短倚音、波浪音,都留在學習的後頭才教,才學吧。這些境界已然藝術的領域,學習初期是應著重於生活上的實際需要。

我的強烈建議是,在高級班(含)之前,請老師教我們一種最通用的打法,建立學生的成就感之後,在翻譯班開始,才去熟悉地區性的打法,因為那已成為必要,不應再有其他想法。

如果聾朋友們能升高自己的生存危機感,把握現在拜手語翻譯員(也是一種就業機會)帶來的手語熱,整理、建立一套精確的台灣(自然)手語,想想,當愈來愈多的台灣聽人能輕易地學會手語,用基本的台灣自然手語與聾朋友們溝通時,誰方便?誰得利?在聽人的一方,應該主要是手語翻譯員、政府或企業的領導者、聽障家庭的家長這些人。而在聾人一方,則是百利而無一害。

想想,因為台灣有很多很多聽人都懂台灣手語,聽障者可以暢行無阻,隨意遊走於台灣各個天涯海角。更多的聽人透過手語可以真正的瞭解聽障者的困難及需求,在制定與聽障有關的教育及福利政策時,必然傾向替聽障者著想。也更有可能未來有更多的聽障者進入政府的決策階層。

正如,如果您在本文一開頭先去看李天錫寫的《(觀賞)「無聲的世界」的感想》後,多數人應會多少心頭一酸,同掬一把同情之淚--只因聽不到,為什麼就要被誤解、被欺負、被漠視?

謎底揭曉:我哭了(清晨5點30分)。趁著老婆還不知在夢見誰的時候,我躲到浴室裡痛快地讓眼淚宣洩完畢。

關聯文章:

(1) 李天錫小檔案:《聽障博士 苦讀出頭天
(2) 無聲勝有聲,永不放棄的李天錫老師
(3) 堅持不學手語?
  這個堅持是有代價的,賭注太大。正如新近的研究發現,萬一學習口語因為某種原因而失敗,後果會是如何?
  李博士於 22 May 2012 13:18:01 回覆:『文中所附新聞剪報提到「堅持不學手語」為記者自行憑空撰寫之報導文字,我沒如此想。手語遭不平等待遇地位,很讓人疼惜。』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647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