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手語劄記(12):相見恨晚-手語大師
2012/05/03 16:46:58瀏覽1007|回應0|推薦2

3月17日,岑老師帶來的手語參考書裡,我選擇了台北市勞工局的《手語翻譯》,因為它看起來比較新,有真人照片示範,還附有光碟。其他的,因為都是手繪的圖案,有的字又太小(《手能生橋》及《自然手語教學》),不利老人家閱讀,暫時觀望。

北勞的《手語翻譯》是一本很好的手譯教材,而且光碟所附的短句及會話可以很快速地讓初學者瞭解手語對話的情景到底是如何。這本書的文法說明及翻譯重點穿插在各個章節中,做為一本教科書,這是常規的編排,可是,沒辦法給初學手語者先在短期內建立對(自然)手語的整體性的瞭解。成人學習新的語言比較有這個需求,因為會希望縮短學習的時間。

今天拿到趙玉平先生編著的《手語大師4-專業篇》,副標題「台灣手語語言學概論」,我花了兩個鐘頭把它的文字部份讀完,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手語大師4》詳述了台灣(自然)手語的意義、功用、定位、發展史、文法結構及新舊手語文化的衝突,讓讀者建立起對台灣(自然)手語語言學的初步概念及正確的認知。

第五章「台灣手語的分類」以短短的五頁交代了台灣地區的手語何以形成今日自然手語及「文法」手語兩大陣營的拉扯。隱含在後的,作者沒特地提出,是台灣的手語受到政治局勢的影響,先是日本統治,其後國民政府接收,再來教育部手語統整小組的觀點,造成今日的局面。

第九章「採索手語的深層結構」敘述了台灣(自然)手語的文法結構。第五節的「詞序」是成人聽人學習台灣(自然)手語的重要關卡,所謂「文字障」得以興風作浪即在於此。一頁半的篇幅明顯是太少了,建議趙先生如果可能,日後可從此章節擴大篇幅,另行新編一冊介紹台灣(自然)手語的句型的書,把各式各樣台灣(自然)手語可能出現的句型匯集一處,可以鞏固台灣(自然)手語的學術地位

第十一章「關於新舊手語文化的衝突」直接面對教育部「文法」手語帶來的震撼,作者寫的「部份聾人菁英具有高學歷,語文能力遠優於同儕......傳統的自然手語顯然不能滿足於這樣的需求。他們期待手語翻譯員能以自然手語為主,而以文字手語來加以補充.....讓他們可以更精準的了解會議內容,而不只是得到一些概念和大意。」

要學好(自然)手語,唯一的途徑就是拋棄如影隨行的文字障。不管學習什麼語言。一旦你以自己的母語來看待、評價新的語言時,文字障便於焉產生。很多人學不好(自然)手語,道理便在此。(第6頁)

這本《手語大師4-專業篇》值得想學台灣自然手語的大朋友們列入首讀的手語書單裡。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6414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