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手語劄記(11) - 手語是3D的語言
2012/05/01 18:48:37瀏覽731|回應0|推薦3

上上週上課時打「哪裡」被解老師指正,大前天我看志榮老師打的「哪裡」跟我仿照《手語翻譯》那本書示範的手勢打的是一樣的,那麼到底我錯在哪?再一次請教志榮老師,也打給他看。他說我打的看起來是「尿尿」。

可能是,第一個手形是<一>,但我打成美國指文字的<d>,而這又跟台灣手語的<借>很像,所以在上下文不明顯的情況下,很容易被以為是尿尿了。

還有一個,「朋友」。它是兩手的<方>相握。可是有一次手語歌表演的時候,看到有人把「朋友」比成兩手的虎口輕輕地相碰,然後又換個方向再碰一次,這已經是「文化」了。如果不是在打「唱」手語歌,可能他不致於兩手的<方>互換位置,是為了湊姿勢吧?

有了這些經驗,我覺得可能我使用的手語書有什麼地方有所欠缺。今天,跑去大墩圖書館找,除了借回來《手語畫冊》外,也借到趙玉平的《我的第一本手語書》。這是湯金蓮老師畫的手勢圖,雖然是畫的,可感覺卻不輸給《手語翻譯》的照片。因為裡頭的卡通圖好可愛,我決定自己買一本回來給我孫女當她的第一本手語教科書。

我雖然從《手語翻譯》書中學到手語的 written sentence structure,可是卻感到沒有什麼手語的基礎,或許,我需要重建。岑老師曾推崇趙玉平的《手語大師》系列書是由主使台灣自然手語的聾老師所編製。今天從《我的第一本手語書》的序文裡,看到它寫「專業篇--最高級的手語。揚棄口語文法,強調手語獨樹一幟的文法結構。為當今台灣聾族手語的主流。...」就這麼決定,我先把專業篇買回來,如果不錯,再補足單形、複形及多形各篇。

今天也瀏覽了教育部頒發給三所啟聰學校的《手語畫冊》。它雖稱為「畫冊」,其實裡面是照片,還有 VCD,也是岑老師示範的。我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岑老師在手語界擁有如此高的輩分,我竟然之前都沒注意到。

總之,兩個月的急行軍,大概把手語的梗概搞清楚了。台灣自然手語是台灣聾人的母語,它是溝通用的必要的語言,而又因為是生活在定中文為官方語言的台灣地區,無可避免的須面對中文字的需求,教育部花費巨大經費研發出「中文文法手語」,其為聾生構築生活能力之初衷可以理解--雖然一直覺得教育部把「中文文法手語」定為主要,貶台灣自然手語屈居其次,實是有商榷的餘地。

我歸納的結果是認為,台灣聾朋友的母語還是台灣自然手語。至於教育部發展出來的「中文字手語」最好是定位為進入 TSL 的「外來語」,假以時日,它是會融入到 TSL,可是,就手語的語法而言,應該遵守自然手語本身的語法,終究,手語的確是 3D 的語言,沒了表情、動作及方位,它就會瀕於崩解的境地。

今天下午,我建置了《漫遊台灣自然手語》的UDN城市,打算邀請中聰的學員們來此互切互磋,看對彼此的學習是否有所幫助。因為,我們這個班跟以前當學生在校時有些不同。例如,並沒規定有作業,需要學員自我要求作練習,而且一週才一次聚會,學員要互相討論也不容易。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640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