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手語劄記(9) - 擔心學到聽人的手語
2012/04/22 12:20:33瀏覽960|回應0|推薦9

教育部的中文文法手語想要一統自然手語,可是自然手語卻像小強一般,就是不聽使喚,仍然悠遊於聾人社群。聾人文化受到誤解,自己卻又難以申辯,造成現在尷尬的場面。我們在一個晴雨(影射自然手語與文法手語)莫辨的環境中學「手語」,想的是學台灣自然手語,卻又擔心學到中文文法手語。

101-04-21

第九天的手語課,同樣是黑馬及解老師。兩位老師都很熱心,很認真教導。正對著投影機迎面射來的強光,老師仍然瞪著眼睛注意學員們的手形、手勢,一發現不對,馬上提出糾正。例如,教「孔子廟」時,我一時手忙手亂,「孔子」是打對了,可卻把「廟」,打成「庵」。黑老師眼尖,馬上發現了。

位置與方向,是手語溝通最重要的四項要素之一。如果不知在手語進行的過程中適時表達主詞、受詞的位置及方向,就很可能產生相反的誤解。例如,貓捉老鼠,這句還好,如果沒交代方位,大致不會被誤解為「鼠捉貓」,因為自然界的現實裡並沒有「鼠捉貓」這回事。但是,如果是夫妻吵架,可就要小心了。因為生活中,夫罵妻的有,妻罵夫的也不少見。方位若是沒交代清楚,結果是不知誰罵誰?

擔任翻譯的中聰老師如果翻得不太接近原意,解老師都知道,且立即表示「不對」。我請教翻譯的老師,解老師何以懂她翻出來的口語,翻譯的老師說應該是讀唇,不簡單啊!

對於文法手語、口手語,我還是感覺蠻迷惘的。啟聰學校的聽人教師自然地會使用口手語(教育部認可的「綜合溝通法」),這對聽力很低的學生而言,其實就是文法手語。在環境如此的情況下,聾生會漸懂一些文法手語,可是碰到專用名詞,如「折舊」,照文法手語打兩個字,「折」,「舊」,肯定沒人懂,勢須還得回到自然手語解翻一番。我查閱台北市勞工局教材是打:用/過/降價(第二冊,第141頁)。

台北市勞工局的手語翻譯教材正面迎戰教育部的文法手語,書中處處,隨時講解自然手語與文法手語、口語的差異處,並且說明從事翻譯時要如何在兩者之間轉換。

我是聽障生家長,我學手語不是為了好玩或打發時間,而是因為現實需要的驅使。又因為過去工作上形成的習性,上課三次(天),我就一直感覺怪怪的,直到第四次岑老師帶來幾本參考書介紹給學員。其中台北市勞工局這套印刷及內容最精美,我選了它。Bingo! 它就是一本介紹 TSL 台灣自然手語的書,棒!

去年,讀林寶貴教授的《聽覺障礙教育》一書,還以為手語就真的(應該是?)有兩種,自然手語及文法手語。

今天,我是興奮的。就我這個學手語才兩個月的未來的手語素人而言,竟然在台灣早就有研究報告質疑

  1. 自然手語受到不正當的貶抑。
  2. 三十幾年來的事實是中文文法手語並沒達成提升聽障生中文口語及文章程度的目的。中文文法手語地位的模糊或誤植(它是「手語」之一,或只是一種教具、教案?)。
  3. 自然手語從聽障教育體系中沒落,轉為以口語法為主,帶動「聽覺口語法」在學前聽障教育的興盛,是好,或不好?
  4. 學習自然手語對學習主流口語是阻礙,還是幫助?
  5. 聽障教育是否應改為「雙語」制,即:自然手語及當地的主流口語?

今天(4/22)早晨,我在網路晃到一篇文章,邢敏華教授的《手語在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學生的應用》,這篇文章發表在民國93年11月12日,那時,我的孫女尚未出生,而直到此時此刻,之前我也沒看過這篇文章,可是裡面的論述已提到這兩個月來我滋生出來的疑惑,包括因為國家是由聽人在統治,有意無意之間,對聾文化加諸了暴力行為,雖然我知道這些聽人的出發點原是好意的。

有興趣的來訪者可以從這個網址下載這篇文章

醍醐灌頂
(將牛奶中精煉出來的乳酪澆到頭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得到啟發,澈底醒悟。)

  1. 聾人的觀點:雙語雙文化模式如要實施,比較大的可見的困境是我們缺乏足夠的師資,尤其是聾人的師資。聽障者認為我們聽人為(替)他們決定一切,包括就學安置與溝通模式的選擇,屬於「聽覺霸權至上」主義。(P.15)
  2. 教育部的領導者必須使用台灣手語教材,而非文法手語教材。而且,優秀的聾人打手語者應受邀研發並出版一套融入真正聾人文化特色的台灣手語教材。(P.16)
  3. 手語/雙語的聽障教育很重要,正式的雙語模式研究必須及早在台灣實施;擔心若一直耽延,我們未來的聽障教育將落後中國大陸更多。(P.16--17)

2010年七月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國際聾教育會議(ICED)(黃玉枝,2011)。此會議的焦點為大會提出抵制1880年第二屆ICED在米蘭會議的宣言(該宣言指出口語的重要性,貶抑手語。從此,世界聽障教育的教學溝通模式由手語法轉變為口語法;且校內止手語的使用;導致需要手語的聾生自卑,影響力深遠)並提出「聾人的參與和合作的新紀元」之宣言。

新的宣言包括:呼籲所有的國家接納手語為合法語言,家有聽障生的家長要瞭解和賞識聾文化與手語、加強讓聾人參與聾人各生活面的政府決策過程。

此舉讓人省思,經過了一百三十年漫長的等待,聽人教育界終於還給聾人的文化及其語言--自然手語,一個公平的地位。甚至有人呼籲:聾教育不要再錯下去了。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636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