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都市裡的田野生活──碧潭菜園遊記
2007/02/12 11:41:12瀏覽1344|回應0|推薦2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王維

老丈人近日因為腳傷不能去菜園,又掛記著之前種下的菜苗會不會都枯掛掉了。於是這一陣子,我們每隔二、三天就開車載丈母娘去菜園一趟。順便幫忙澆水、除草、摘菜……。

清晨四點,從永和家中出發剛好。

因為到達碧潭時天色微亮,可以清楚看見通往菜園的小徑,不需摸黑走路;而勞動完畢後,太陽也還不至於太大。

清晨時的碧潭風情萬種,菜園就搭建在左岸山壁水邊,平日倆老每天從永和騎自行車來到此地,先下水來回游完一、二千公尺,再游過河上岸穿上工作服整地種菜。玩累了就卸去裝備,把收成的菜綁在腰上游回對岸,再一路騎車回家。

冬天則直接坐著浮板划過冷洌潭水,回程將收成放在浮板上拖回來,從來也不怕會落水弄溼了身子。據說,老丈人高跪姿滑浮板的平衡技術,碧潭至今還無人能與其一較上下呢!

有時才上岸,待人客氣的丈人便把手邊收成一一分送給了早泳朋友,甚至也曾與釣客互贈收穫。菜園裡所有可以想像得到的各式工具,小到水桶、鋤頭,大到木板、帆布、竹桿,鐵絲網,全靠俩人平日沿路撿拾人家堆在路邊的廢棄物,再一點一點載送,修復或拼湊而成。撿來的東西到了碧潭岸邊,利用浮板或跟店家借遊潭的小船來回搬運。遇到比較輕的物品,就直接用大型塑膠袋包成一包,再拿條繩子綁在腰間,用抬頭蛙慢慢拖過河去。

因為這回我們是開車過來,所以只能繞過山頭,從菜園後方山路進入。黎明時分,轉下溪邊停好了車,照例跟附近民宅豢養的狗兒相互寒喧(吼叫)一陣,才魚貫穿過芒草小徑進入菜園。 

丈人當初只因好玩,也為引水方便,僅簡單闢築了一小片耕地。完成的兩層菜圃因為地勢較低,每逢颱風必定慘遭大水淹掉,必須重新來過。但丈人說,既是好玩,便無所謂了──更何況颱風天菜園沒了,卻可以撈上好幾斤上游水庫沖下的魚蝦,不更有趣嗎?

後來,菜園上方地主見倆老體力好,愛種菜,又常受贈野味。便主動開放部份土地讓他們擴大經營,並從上方水池引水灌溉,解決了挑水之苦。而地主也在菜園上方開始自己種起菜來,除了不時交換耕作經驗,還特地送來雞糞堆肥呢。 

老丈人的“四樓透天厝”,不但位於新店溪畔倚山畔水絕佳地段,套句房地產的口號”四面採光,通風良好,視野佳”,還免租金呢!每年收成的一袋袋蔬果青菜。或送禮,或自用,都是值得的投資。

芋頭粗長的莖砍下後可以入菜,挖、種竹筍,則又是另一門學問。眼看著菜園裡每日收成的絲瓜、秋葵、地瓜葉、茄子、辣椒、南瓜、青蔥……。才一會兒功夫,小眾之家的幾頓餐飯菜食就齊備了,哪還需要奮力工作賺錢,說是為了生活呢?

丈母娘說,上回在網路上跟人家要來的洛神花種子,再過幾個月就會盛開結果,屆時朵朵紅花會開得像堆紅寶石似的,家裡自然也少不了有大碗洛神茶好喝;而醃製洛神留下的湯汁,跟園子裡種的蘿蔔泡在一起,再加點檸檬汁,就是一道爽口又漂亮的天然醬菜。 

如今,這“四樓透天厝”裡所有出產過的菜色不下廿、卅種,而我們也有幸能在都市夾縫中,體會古人自給自足的荒野勞動之樂。

連著幾天工作下來,發現澆水、除草等工作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十分耗費體力。或許是因為重覆動作太過單調,反而偶而會有襌定放空的靈動感覺--老婆笑說,應該是早起太睏,產生的幻覺吧?

為了避開烈日選擇早起作息,回到家卻又累得倒頭再睡,或大口吃飯。這樣會不會有失勞動本意?接下來的颱風,又會怎麼吹呢?瓜棚會倒嗎?種的菜會不會被大水沖走?

丈母娘說,無論如何,過一陣子是一定會再開始播種的。

也許,我們一生煩惱的事,都是早已註定了的天意……。

據說,布農族人相互間的祝福語翻譯成俗話,是『希望你還有呼吸!』的意思。也因此,明天的事,就別想太多了……

僅將本文,獻給活力十足的岳父大人,用心生活的丈母娘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sir&aid=74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