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30. 第六功德 (三)
2011/04/04 07:44:35瀏覽576|回應0|推薦2
以下為2010年10月07日,大愛電視台首播--證嚴法師所開示的《靜思晨語。慈濟宗門》的內容。

20100607-101.jpg
20101007-1.jpg

影音版 Flash 

四無量心最大富,六波羅蜜具慈悲。

「四無量心」,大家都知道了--「慈、悲、喜、捨」,這就是學佛、行菩薩道最根本。我們若能四無量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人生是最大富。

「慈」是幸福、是平安;「悲」就是沒有苦難,假使有人有苦難,我們有餘的力量去救拔苦難人;「喜」每天都很歡喜;「捨」有餘能夠捨,什麼叫做有餘?有心就有餘了、有心就是幸福了、有心,時時都是平安。

這個「有」就是無量、擁有一切,心很滿足、時時感恩,這種的心態。我們每天都是很幸福,不只是自己很幸福,也是希望人人生活事事有餘。物質有餘、歡喜有餘、捨出有餘、大悲有餘力,這就是最大富的人生。

加上了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波羅蜜,就是具足了悲智雙運的力量。

所以世間財物,有形有色就是有限,出世間財物就是無形無量。所以我們人人抱著這分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所以我們必定要有悲智雙運。

所以若具足四無量心的大富,就是財有餘;六波羅蜜是力有餘,所以這就是悲智雙運最重要的力量!


img3a31ba1f83f901a70bf2fa84378d5ec8 

七聖財:
信財
精進財
戒財
慚愧財
聞捨財
忍辱財
定慧財


「七聖財」這是最財富。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就是我們修行者最有力,只要你能相信佛陀的教法,我們能受法信受,智慧就開啟無量,所以信就是道源功德母。

修行,內修外行全都是因為一念信,所以信,叫做「信財。」信的財富不是有形,無形、是功德。內,能很充分的內心智慧的功德;外面入人群,為人群去施法付出,外行功德,所以信是功德財,信為道源功德母。

再來就是精進,也是「精進財」。我們無論是修行或是在世間,每一個人必定要殷勤,克已、克勤、克儉這種的殷勤就是精進。

對我們修行者,精進不能缺少;我們若是懈怠,我們就是停滯!哪怕你相信佛法,你不肯向內用功,不肯向外付出,如此就沒有精進;沒有精進就不得法!所以還是要精進。

再來第三就是戒了,學佛若沒有戒,哪怕你是精進、相信,但是你在你的行為規矩上,時時破壞了我們的佛法、破壞了我們自己的人格。所以我們能防非止惡,必定要有戒!

非就是錯誤的事,我們能預防;萬一起了惡念時,我們馬上把它停止下來,這就是戒的力量,所以戒真的是無限的力量,叫做「戒財」。

再來第四就是「慚愧財」,人格品德我們要有慚愧心,我們若沒有慚愧心,很容易犯錯、很容易貢高驕傲等等,所以需要有慚愧、慚己愧人。

慚己,就是我們要常常,好好保護我們自己的品格;我們要做這件事,我們要三思後行,就是要好好思考我們這麼做,人家在旁邊看,我們會不會失掉我們的人格?為了維護自己。所以常常說:「我們要會自愛」,不會自愛的人,就是叫做無慚人、不會慚!

這「慚」字就是「慚己」,我們要自愛。「愧」就是「愧他人」,別人能這樣這麼好地在做,我們為什麼不肯去做呢?別人對我們是什麼看法呢?都沒去顧慮到別人的看法。

人說:「三人行有我師焉。」好的事我們要去學;別人那麼好,我們怎麼不會學呢?

我們做不好的事,不怕別人看、別人批評,這樣叫做「無愧者」。所以我們必定要有慚愧,慚己就是自愛;愧人就是不要讓別人批評我們,若能如此,就能自己的人格典範就能建立起來。

聞捨,我們既然學佛了,就要聽;我們若不會聽法、不會聞法,我們一切都無知。我們能聽法,我們知道一切的道理,世間財物要會運用,我們要會施捨。

所以要捨,不只是財物施捨,最重要,我們的煩惱、我們的無明,更是要捨掉!這全都是因為聞法,所以叫做「聞捨財」。

再來就是忍辱,世間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我們必定要忍耐。不要一點點不如意就忍不住;我們若忍不住,就容易退失道心了!我們要能精進,必定要有忍辱,所以叫做「忍辱財。」我們若能忍,就海闊天空了。

再來叫做「定慧財」,我們要定力夠;我們若是心不定,則慧不生!若沒有定慧,我們自己的身容易犯錯,我們的心會容易犯規。

所以不管是心身口,一定要有定慧;有智慧,我們才不會身口意三業再去作亂,甚至慧能執持我們的慧命,成長我們的慧命,能保護我們的慧命。所以定慧是很重要!所以說來,我們學佛不是只要學如何聽經,聽經我們要實行。

這七財能豐富我們的人生,能豐富我們的修行,能助長我們信根的力量。所以信為道源功德母,我們能知道雖然是凡夫,也能為人間做很多事;雖然我們還無法到聖地的程度,卻是我們聞法、我們信受,所以我們能入人群中去。

所以運用我們的智慧,能斷除一切的無明惑念。因為人與人之間,這種的環境使我們容易起無明,所以我們必定要有定慧,我們才不會受周圍的人事物,引誘我們的無明;不只是不會受周圍的環境、人事,把我們誘引出去,我們還在人群中學會成長智慧,因為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都是在人群中。

所以在人群中來斷惑,這就是智慧。看那麼多人的事、聽這麼多人的事,我們聽了佛法來印證,印證人群中的無明;在人群中,喜怒哀樂中,讓我們了解佛陀所說的法,我們不要在人群中執著。


所以我們自然能斷除迷思惑念,所以這是慧能斷惑能攝理,自然我們就能發揮我們的良能,能攝受一切法,能處理很多人間事。

可還記得一個颶風因緣,牽引著我們到多明尼加去。那時候我們去發放,在發放時,那地點是在一個垃圾山的地方,若想到那時候,記錄回來的畫面,現在記憶猶深!

看到那垃圾山,垃圾車來了,孩子大人趕緊圍過來在那裡搶!搶什麼呢?裡頭能吃的東西!他們的生活就是靠這堆垃圾,能吃的趕快先拿來吞、拿來吃,止飢;其他的東西就要撿,撿垃圾去賣。他們就是依靠在這垃圾山裡,就是他們的生活來源。

看到那些孩子實在很可憐!看到他們住的房子,就是在垃圾堆邊,所以垃圾撿來能搭的,他就把它搭起來,就是一間房子了。

回想那時候,那個景象歷歷分明!不過,那時候的垃圾山,現在已經完全變了;在我們這個緣的牽引,發現了這垃圾山的地方,這麼多苦難人,慈濟人不忍心這些孩子沒讀書,不忍心這些人住在這種生活中,所以向政府要求,把這個垃圾山讓慈濟來整理。把整個垃圾山去除,在這個地點,蓋了一所慈濟的中小學,所以常常說:「只要你有心,一切都沒有困難。」

所以那時候,慈濟人為他們蓋這所中小學,帶動了這個地區繁榮起來了;很多人覺得這個地方環境很好,孩子要讀書很方便,有學校在這裡,所以這附近變成了一個高級的住宅區了。甚至我們學校蓋起來,一個月二次,我們為這些孩子送去物資,幫助貧窮的家庭,讓孩子能來讀書。

開學那一天,這些孩子身上都亮麗起來了!制服穿得很整齊,在二OOO年的二月開學到現在,已經有幾次的畢業典禮了,每一次看到畢業典禮,真的是讓我們很高興!很整齊而且很有規矩。

讓我們更歡喜的事情,就是再去發放文具等等,孩子所需要讀書的東西時,他們的隊伍排得很整齊,較大的就會照顧較小的,叫他們要排好。甚至教大家要放掌,又再教每個人鈕釦要扣好,每個鈕釦都要扣好。所以甚至也會伸手幫他們扣,就會教他們衣服要穿整齊、站整齊、手要放掌。真的是,大的能教小的,這不就是法脈相傳嗎?

雖然離我們那麼遠,卻是慈濟人,這個精神他們傳出去了。他們能傳,傳我們的法脈,落實在偏遠的國家;慈濟人有心,有心就沒有困難。所以他們相信,他們精進等等…,七財他們都具足了。這是慈濟人在遙遠的國家,具足七財富,所以他能在那個地方如此發揮。慈濟人那念的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所以他們發揮了四無量心。

人人力有餘、財有餘,難道那些住在多明尼加的,每個人都很富有?不是,是因為他有四無量心,不斷產生了那分的力量、那分的愛,累積累積,如此以四無量心去付出,所以四無量心是最大富!

用六波羅蜜是悲智雙運,在那裡為他們蓋學校,用愛投入去陪伴、去輔導,這不就是具足悲智雙運嗎?這悲智裡頭,就是有這個「七聖財」在。所以心--精進心、戒心、慚愧心、聞捨心、忍辱心、定慧心--,有心、有力、有財富。


imgbf53e770c3f4d06aeda1367601a5e051 

【無量義經集選】

雖未得住不動地
慧能斷惑能攝理
譬如王子雖稚小
能理國事號群僚


各位,學佛我們不離開這種法。就如同無量義經中所說--

雖未得住不動地,慧能斷惑能攝理;譬如王子雖稚小,能理國事號群僚。

自然就能召集了很多人一起來做。天下事一個人做不完,若能很多人一起來做,世間沒有困難的事。

很佩服在多明尼加,能把一座垃圾山變成了一個高級住宅,一個最優良校風的學校,中小學;真的有心就沒有困難了。非常的感恩!

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846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