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達摩二入四行觀(十一)
2008/11/25 20:27:16瀏覽398|回應0|推薦0
 

惟覺法師開示 

達摩二入四行觀(十一) 

雖是無所求,
為了建設道場、普度眾生,也不妨礙有所求;
雖然有所求,又歸於無所求,
這念心始終安詳自在,
求而無求、念而無念、行而無行,
方為真正的隨順菩提道行,
才是「無所求行」的真義。 

 「經云:有求皆苦,無求即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言無所求行。」 

  修行人要不做佛求、不做法求、不做僧求、不做眾生求。 

  不做佛求,即是了知當下這念心,且明白人人都有佛性,成佛非從外求。 

  不做法求,即是明了一切法從心所生,非由外得。 

  不做僧求,即是時時刻刻檢討反省,當下這念心清淨、寂照即是,不從外求。 

  不做眾生求,即是明白眾生皆五蘊所成、四大假合,虛幻不實;只有當下這一念心,如如不動、了了常知、寂照一如,才是真實不虛的。度眾生,不做度眾生想,即是不做眾生求。例如,釋迦牟尼佛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卻說未曾度化任一眾生,就是不做眾生求的最好的證明。 

  但雖是無所求,為了建設道場、普度眾生,也不妨礙有所求;雖然有所求,又歸於無所求,這念心始終安詳自在,求而無求、念而無念、行而無行,方為真正的隨順菩提道行,才是「無所求行」的真義。

【中台世界】>>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416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