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淨空法師:【看不慣的事情要能看慣,討厭的事情能不討厭,這就是真功夫】
2024/05/16 08:25:54瀏覽452|回應0|推薦3

淨空法師:【看不慣的事情要能看慣,討厭的事情能不討厭,這就是真功夫】

 

所以修行,諸位一定要曉得,真修行的人不能離開環境,離開環境躲到個深山裡面去修行去了,能不能成就?不能。為什麼?那個環境很好,很清靜,都市裡頭走兩趟又迷了,那哪是真修行!真修行人在紅塵裡頭、在七情五欲裡頭,真正鍊到什麼功夫?鍊到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個高明!離開了不是辦法。即相離相,那是諸佛菩薩。離一切相說不著相,這個靠不住,當你一接觸又迷了。

 

而磨鍊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人事環境。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善財童子開悟了,就是理上一切明白了。跟著文殊菩薩修學,道理都通了,事上沒有經過磨鍊,真不著相嗎?所以根本智得到了,文殊菩薩就叫他去參學,參學是什麼?去磨鍊,就是到人世間磨鍊。

 

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都要去接觸,看看你還動不動心、還起不起念頭。在一切境緣當中,裡面有善緣有惡緣、有順境有逆境,統統經歷過,在這個裡頭鍊到一塵不染,真功夫,那叫真修行。

 

這種修行才是大乘教裡面說的入不二法門,為什麼?平等心現前了。先修清淨心,不染污,再修平等心,一切法平等,無二無別。這個時候,你睜開眼睛看,全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在面前。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一切萬物是阿彌陀佛,一切工作是佛事,入佛境界,這叫成佛。你在一切人事物裡頭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那就是凡夫。

 

所謂《般若經》上講的「即相離相」,知道這一切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諸佛如來,沒有一樣是真的,佛法也不是真的。佛法能夠幫助我們見到真的,但是你不能執著,你執著、你分別,你對它起心動念,這些佛法全變成世間法。你看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境界隨著心想在轉變,我們有能力把佛法轉變成世間法,反過來我們也有能力把世間法轉變成佛法。你把世間法轉變成佛法,你就成佛了,你把佛法轉變成世間法,你還是凡夫。你把《大藏經》背下來,講得頭頭是道、天花亂墜,還是個凡夫,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清淨要在什麼?在境緣當中不動心,心就清淨了,不分別,心就平等了。清淨平等就是佛心、就是自性,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們這經題上清清楚楚,「清淨平等覺」,就學的這個。

 

開頭,看不慣的事情要能看慣,討厭的事情能不討厭,這就是真功夫。訓練,看一切人皆是菩薩,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我們見人這一聲阿彌陀佛不是隨便叫的,不是口頭禪,是什麼?他真的是阿彌陀佛,這個力量就大了。怎麼是真的阿彌陀佛?大乘教裡佛常常告訴我們,「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那他呢?他的心是不是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就是他的心,一點都不假。我們這一聲稱他希望把他喚醒,喚醒我自己,也喚醒對方,我是阿彌陀佛,你也是阿彌陀佛,一切眾生個個都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阿彌陀佛什麼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我的自性無量覺,你的自性也是無量覺,一切眾生的自性統統是無量覺。無量覺梵語稱阿彌陀佛,無量覺就是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用什麼方法覺?清淨覺了,平等覺了,不平等、不清淨永遠不覺。

 

所以,我們真正修行,頭一個就是不被染污。怎樣才不被染污?生活在這個世間,生活也好、工作也好,處事待人接物,不受外頭境界干擾。什麼干擾?我喜歡,干擾了;我討厭,被它干擾了。要怎麼樣?如如不動。

 

如如不動不是木頭人,非常親切,就跟對自己一樣,就跟對真佛一樣。今天阿彌陀佛來了,我們用什麼心態對他,我要用這個心態對所有一切眾生。這個人是善人,阿彌陀佛,這個人是惡人,也是阿彌陀佛。善惡是他的習性,不是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阿彌陀佛。習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我們要對待真的,不對待假的。假的不善,慢慢我們會把它轉變成善,我們要做好樣子給他看,我們要多把事實真相講給他聽,諸法實相,這就是佛法,諸法實相就是對一切諸法真正覺悟、真正明白。我們的對象包括菩薩摩訶薩,包括九法界一切眾生。這叫真修行,這叫會修行。起心動念全是這些概念,沒有其他妄想,他能不成佛嗎?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第八十九集) 

 

🎬淨空法師開示影片:https://youtu.be/k3H0iLxTtik

 

◆華藏衛視網站(共修法會與護持資訊)

http://www.hwazan.org

◆華藏衞視YouTube網路直播台:

https://youtu.be/ypmrwYeLAaQ

◆華藏衛視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hwazantv

◆華藏衛視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wazantv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8018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