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9/06/26 07:51:33瀏覽386|回應0|推薦3 | |
因果教育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84)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垂訓以格人非。 【發明】世界上的一切人類,都是像我的同胞兄弟一 樣,都是我所應該關愛的人。人類當中有一絲毫不對 的地方,就是我本分之內有一絲毫欠缺的地方。所以 對於作為子女的人,希望他們能夠盡孝;作為臣子的 人,希望他們能夠盡忠;作為兄弟的人,希望他們能 夠友愛;性情剛強的人,希望他們能夠柔和;庸俗貪 吝的人,希望他們能夠布施;遊手好閒、好吃懶做、 鬥毆賭博的人,希望他們能夠各循本分、謙和自守。 假使可以接受勸化,我就不惜切實陳述、忠告善道; 對於那些不能聽到講述的,就寫作著述來告知天下後 世的人,這種教誨的成效就很大了! 【下附徵事】 立命之學【袁了凡功過格】 袁了凡先生,名黃,起初的字是學海,小時候遇 到雲南的孔先生,這個人學到了「邵子皇極數」(1), 16 推算袁了凡進入學宮(2) 讀書應當是在第二年,斷定他 縣試、府試及提學考的名次,三處的名次完全應驗。 又替他占卜一生的吉凶禍福,說某年會補上廩生 (3) 缺,某年當上貢生,某年當選為四川省的一個知縣, 在任只有二年半(4),在五十三歲的八月十四日丑時逝 世,可惜並沒有子嗣。了凡先生把他所說的都記錄下 來,以後所有考試名次都完全符合。 後來將進入南京國子監讀書之前,先到棲霞山拜 訪雲谷禪師,兩人面對面靜坐三天三夜,沒有閉上眼 睛。 雲谷禪師說:「凡人之所以不能成為聖人,只是 因為被虛妄不實的念頭纏縛罷了!你靜坐了三天,沒 有起一個妄念,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袁了凡說:「我的命運被孔先生算定了,一切榮 辱得失、生死大事都有定數,沒有什麼可以想的。」 雲谷禪師笑著說:「我原以為你是才智出眾的豪 傑,原來只是平庸的凡夫。一直以來,大善的人,命 17 數約束不了他;大惡的人,命數也是約束不了他。你 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變一點點,難道不是平庸 的凡夫嗎?」 袁了凡說:「既然如此,那麼命數可以逃得過 嗎?」 禪師說:「命是由自已所造作的,福也是由自己 求得的。古代的詩書中所說的,歷來都有明確的訓 示。」佛教經典裡有『求功名得功名、求長壽得長壽、 求男女得男女』的說法。佛哪裡會隨便說話欺騙人呢? 今後應該時時積德,事事包容。以前的種種,就像是 昨天已經死去,都成為過去了;從今以後的種種,就 像是今天才剛出生,一切重新開始;這就是義理再生、 永恆不滅的智慧生命。 《書經.太甲篇》說:『上天所加的罪孽,災禍 還可以逃避;自己所造作的罪業,那就要遭受惡報, 無法安然生存在世上。』孔先生算你命中不能考上科 第,不能生兒子,這是上天所注定的;你現在只要努 力行善、廣積陰德,這是自己所造的福德。《易經》 談到君子趨吉避凶的道理,如果說上天所訂定的命 18 運,是永遠固定而不可改變,那麼如何可以趨向吉祥, 又哪裡能避開凶險?《易經.坤卦》說:『積有善行 的家庭,必定會留下福報給子孫;積有惡行的家庭, 必定會留下災禍給子孫。』你現在還信得過這個道理 嗎?」 於是就拿出功過格給袁了凡看,袁立即禮拜接受。 他把從前的過錯寫成一道疏文,盡情發露懺悔,發誓 要做三千件善事,以便求取登上科第。雲谷禪師並且 教他持念〈准提咒〉,以期所求的事能產生效驗。而 後他將自己的字「學海」改為「了凡」,因為他不想 再陷入凡夫既有的庸俗見解之中。 到了第二年,參加禮部科舉考試的預試,孔老先 生原先推算他應該是第三名,忽然考上第一名;孔先 生的預言並沒有應驗。而到了秋天的鄉試,竟然考中 舉人。從此以後,道德修養天天增長,功德也天天累 積得很厚。處在暗室無人之處,惟恐會得罪天地鬼神。 從己巳年發願奉行,一直到己卯年,經歷了十年, 三千件善事才完成。這時才發求子的願,也是許願要 做三千件善事。從此與妻子互相勸勉,做了善事就記 19 錄下來,犯了過失就相互抵銷。這時善念已經純熟, 三千件善事即將圓滿,就生下了兒子天啟。 癸未年九月十三日,又起求中進士的願,許下要 做一萬件善事。丙戌年考中科第以後,被任命為寶坻 知縣。白天見到善事必定去做,晚上就焚香稟告天帝。 正在憂慮白天沒有善事可以做,一萬件善事難以完成, 有一天夢見神告訴他說:「光是就你下令減收百姓糧 租的事情來說,一萬件善事已經全部完成了。」 原來寶坻縣的田租,每畝是二分三釐七毫,了凡 先生代為清理、劃分,把它減到一分四釐六毫。這件 事確實是真的,但心中還是覺得很懷疑。剛好幻余禪 師從五臺山來,了凡先生就把夢境稟告。幻余禪師說: 「只要善心真誠懇切,那麼一件善事就可以抵得過一 萬件;更何況全縣減收糧租,成千上萬的人民都受到 這份恩惠呢?」 了凡先生非常歡喜,立刻就將薪資捐獻出來,請 他在五臺山代為設齋供養一萬個出家人,並予以迴向。 孔先生推算了凡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後來卻健康長 壽,活到將近八十歲,子孫考上科第從不間斷。 20 (1) 邵子皇極數:邵子即邵雍,宋朝學者,精通推算 天的氣數、人的命運、事情的吉凶變化。他寫了一本 《皇極經世書》,專講氣數命運,不論大事小事,國 家或個人的氣數命運,過去、現在、未來的事,都可 以推算出來。後來算命、起數等講數的學問,都由邵 先生傳下來,叫做「皇極數」。 (2) 學宮:每一個縣裡都有一個學宮,要進學宮,一 定要經過縣考、府考、提學考三種考試,得到秀才的 資格,才能進入學宮。 (3) 補廩生:童生進學後,再經過考試就是補廩,生 活費用由國家補貼,但有一定的名額,有空缺了才能 補進去。貢生比廩生又高一等。 (4) 在任二年半:《了凡四訓》原文作「在任三年半」。 【按】改造命運的說法始於孟子,但是能夠親身努力 實踐而一一應驗的,就只有袁了凡先生一個人而已。 但是袁了凡先生之所以能夠改變觀念與作法,深信不 疑,果敢堅決地實踐的原因,全在於雲谷禪師一個人。 誰說佛門中就不能闡發孔孟學說深遠微妙的義理呢? 21 世俗人看見別人努力行善,就會譏諷他說:「做善事 必須沒有做善事的心念,如果一起了執著,就產生希 望獲得回報的想法。」這種議論並不是不高明,但是 阻礙人勇於行善的意志,卻是非常地多。農民整年勤 勞耕作,卻對他說:「你不要盼望有收穫。」讀書人 十年辛勤苦讀,卻對他說:「你不能想要求取功名。」 他們會歡喜地聽從嗎? 國策去毒 戰國七雄紛紛崛起時,都是相互鬥智角力,採用 巧詐方式來做事。小人看見就拍掌讚賞,自認為所願 得逞;君子看起來只有感慨嘆息,為他們感到可憐罷 了!譬如毒酒,雖然能夠暫時止渴,但它的毒卻很難 醫治。平湖的陸稼書先生選輯《戰國策》,把說士(5) 貪求巧詐的事情全部刪除掉,僅僅留下那些善的在裡 面,這幾十篇的文章,將它命名為《國策去毒》。這 可說是「讀書有真眼(6),不被古人瞞」的人啊! (5) 說士:遊說之士,即說客。善於運用言語來說動 對方的人。 (6) 真眼:智慧之眼。 22 【按】知道《戰國策》中有毒,那麼就可以知道,秦漢 以後的書籍也都不免有毒。只是毒性不同,明眼人仔 細觀察就可以看出。即使像陸先生的著述,闡發書中 的義理固然很多,但其中墨守舊法、附和俗見的地方, 也偶爾會產生。因此我讀陸先生的書,就用陸先生讀 《戰國策》的方法,不敢輕易發出毀謗的言論。書是 天下古今共同的東西,道是人類自性中本來就有的真 理;愛護陸先生,就不敢討好他、曲從他啊! >> 續載中 23 佛法是覺悟之法,就是讓眾生覺悟明白的方法。 覺悟現前所處的一切人、事、境、緣,全都是假的, 沒有一樣是真的。緣生諸法,遇緣了,生起了;緣盡 了,散滅了,生起也好,散滅也好,最後都是一場空, 假的! 我自己是一個凡夫,終日迷惑在五欲六塵之中, 通過學習,我對五欲有以下的認知: 財:金錢,財富 色:對一切物質上的貪愛和女色 名:名聲,名望,榮譽,他人的稱讚 食:喜歡吃的與喝的東西 睡:貪睡,過度的睡眠 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任何一條不能得到嚴 格的控制,都會把自己拉入地獄,這些都是入地獄的 種子,讓自己去受一分一秒都不休息的無以言表的永 劫大苦!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