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改造命運 心想事成(8)
2012/10/20 11:00:29瀏覽137|回應0|推薦2

印祖云:世人每每於自己所作功德作矜誇氣,於自己罪過作寬恕氣。人孰無罪,且勿說過去,即以現世論,殺種種眾生以悅口腹,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靈,可說大話,說我無罪過,妄受天罰乎?是以常人總不見自己有過,聖人總不見自己有德。不見有過,故其過山積;不見有德,故其德天高。

改造命運  心想事成(8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經論輯要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8)  

淨空法師講於鳳凰衛視  講記組整理

 

九月十三日。復起求中進士願。許行善事一萬條。丙戌登第。授寶坻知縣。余置空格一冊。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攜付門役。置案上。所行善惡。纖悉必記。夜則設桌於庭。效趙閱道焚香告帝。

「坐堂」,上班辦公。同年九月十三日,他又起中進士的願,「許行善事一萬條」,經四年之後果然至丙戌年(了凡先生五十二歲)登第中進士,朝廷分派他到寶坻縣當知縣,任職七年(一五八六年至一五九二年)。上任之後,了凡先生做得確實很認真、很如法,他準備一本空格冊子,題名為「治心篇」,用來對治心中的惡念。每天早晨起來坐堂時,隨從就把治心篇交給辦公室的人員,放在他的辦公桌上,讓他將每天所做的善惡全數記錄。並且每天晚上仿效趙閱道(宋仁宗時的御史,為人公正無私,時稱「鐵面御史」),在庭院設一香案,將自己一天所做的善惡寫成疏文,向上天祈禱報告。

由此可知,這個人大公無私,絕不隱諱自己的過失,他用這個方法斷惡修善。因此,若是見不得人的事,不敢向上天說的事,他決定不敢做。不但不敢做,連念頭都不敢生。因此,他到晚年,斷惡修善的效果愈來愈殊勝。

汝母見所行不多。輒顰蹙曰。我前在家。相助為善。故三千之數得完。今許一萬。衙中無事可行。何時得圓滿乎。夜間偶夢見一神人。余言善事難完之故。神曰。只減糧一節。萬行俱完矣。

「縣衙」,今之縣政府。天啟的母親看到縣衙內沒有什麼善事可做,於是很憂愁的說:「從前我在家常常與街坊鄰里走動,做善事容易,現在你做了官,我走到哪裡都有人接待,反而做善的機會少了。現在許做一萬樁善事,到何時才能圓滿?」了凡先生聽了這個話也很懊惱。結果他晚上夢到一位神人,他就向天神說:「我許做一萬樁善事,恐怕很難滿願。」神人告訴他:「因你減糧這一樁事,你的善願已經圓滿。」這是他真誠行善的感應。

蓋寶坻之田。每畝二分三釐七毫。余為區處。減至一分四釐六毫。委有此事。心頗驚疑。適幻余禪師自五臺來。余以夢告知。且問此事宜信否。師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銀。請其就五臺山齋僧一萬而回向之。

這就是了凡先生任寶坻知縣後,覺得田租太重,於是下令減輕了農民的田賦。因為做了這樁事情,他的一萬樁善事已經圓滿了。但他對天神的話有點驚奇懷疑,適逢此時,幻余禪師自五台山而來,他就把夢中之事向幻余禪師請教,並且問天神講的話可不可信。

「師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這是依據經典理論來說的。『真心』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你做三千樁善事、一萬樁善事、十萬樁善事,是分別、執著心而做,還是有範圍。真心沒有界限、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極小的善也遍虛空法界。所以,菩薩極微細的善,能變成無量無邊的大善。世間人往往像了凡先生一樣,許一萬樁善事,做得很辛苦,這是小善,因為沒有脫離妄想、分別、執著。換言之,有妄想、分別、執著,所行之善有量;若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修之善既使是極小的善都沒有限量,無量無邊,因此『一行可當萬善』。所以,拓開心量非常重要,在世間做善事大小與自己心量有關係。心量愈大,小行變成大善;心量狹小,大行變成小善。這兩句是從理上講,下面一句是從事上說:

「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何況你為全縣農民減輕賦稅,這不只是萬農受惠,農夫的家人包括父母、妻子、兒女,統統受惠,因此你一善可抵萬善。俗話說:「公門好修福」。從前人何以要希求科第?希望作官?就是作官容易修善,平民想修一萬樁善事多麼艱難。反之,他若是嫌田租太少,還要加重一點,多收一點稅,這一念之惡就造了萬惡,因此善惡在一念之間。

明白了這個事情,了凡先生就非常高興,於是捐出他的俸銀,在五台山供養出家人,以此福來做迴向。

在古時候,只有作官的人有這個地位、權勢,所以為惡、為善都很容易。在現前時代,許多行業也都能修大善、造大惡,尤其是娛樂界、影劇界、傳播公司,操作的權超過國家領袖。若是利用衛星、網路傳播的內容是正面的、善行的,能啟發廣大的群眾覺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一小時的節目播出,所行之善即超過了凡先生的萬善。若是所播放的節目是負面的,教人殺盜淫妄,這一小時的罪過就是阿鼻地獄。由此可知,現在人不必去求功名,作大官、掌大權,在任何一個行業斷惡修善都比過去方便太多了。現代科技發達,這方面可以提供我們一些方便,但是這個方便有正面、負面,我們必須認識清楚,吉凶禍福確實在一念之間。

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余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書曰。天難諶。命靡常。又云。惟命不於常。皆非誑語。吾於是而知。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先生算了凡先生的壽命只到五十三歲,他並沒有特別求長壽,而到了五十三歲這一年,他平平安安的度過,今年已經六十九歲,這時他已從寶坻知縣退休下來。由此可知,這四篇文章是他六十九歲時為教導兒子天啟而寫的。

「書曰:天難諶,命靡常。」書是《書經》,《書經》說,「天道難信」,為什麼?「以其命之不常」,也就是說,定數是會變的,不是恆常的。又說「惟命不於常」,天命無常,修德為要。這些話都是真實話,決定不是妄語。

了凡先生明白了這個道理,於是接受聖人的教誨,知道命運可以改造,自己可以主宰命運。這樣的人是英雄豪傑,決不同於一般凡人,一生聽命運的主宰。尤其造作罪業損福折壽,這是愚痴到了極處。縱然大富大貴,但是因為造作不善,福折了,壽也折了,這是世間最愚痴的人。因此,人不能不受教育,尤其不能不受聖賢教育,唯有受聖賢教育才能明理,才能改造自己的命運,提升自己的境界。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VOL.75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696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