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改造命運 心想事成(7)
2012/10/19 22:18:15瀏覽129|回應0|推薦0

印祖云:勿以小得為足,勿以小過為無礙。勿以自性彌陀為究竟,而不念西方彌陀。勿唯祈佛之默祐,而不於自己所感於佛之心中認真以行。

改造命運  心想事成(7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7)  

淨空法師講於鳳凰衛視  講記組整理

 

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

「俟」,等待,所謂「水到渠成」。「將迎」,念頭起滅。孟子云:「修身以俟之」,這是說時時刻刻要修養德行,乃至於「積德祈天之事」,這是屬於存養功夫。身有過失、有惡的行為,必須要永遠斷除。修身積德之事不可存有僥倖之心、非分之想,若有絲毫念頭起滅,「皆當斬絕」,這是真正的功夫。果然做到如此,性德就恢復了,這是大菩薩的境界,這是實實在在的學問。

孟子說得很好:「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是能斷除妄想、分別、執著之念,這是真正的學問,自性本心就完全恢復。自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是有求必應真實的原理。依此理論與方法修學,世出世間法無一求不得。

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咒。無記無數。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我們凡夫無法做到無心(無念),因此如何將念頭控制住、如何消滅念頭,就要用方法。雲谷禪師教了凡先生用持咒的方法。有人讀了這本書,聽了我這麼一講,就有疑問:「我們要念準提咒,還是繼續念阿彌陀佛?」我們學習要善用心,畫符、參禪、念咒、念佛,雖方法、手段不一樣,其目的與原理完全相同。所以,他念準提咒,我們念阿彌陀佛。

「無記無數」,這是一個共同的原則,但是也要因人而異。中上根性的人可以不要記數,中下根性的人最好是記數,而念珠的作用就是記數。一天一定要記多少數,這樣能將妄念消除,功夫能到精進而不懈怠,這是初步功夫。如此用功,幾年之後,妄念少了,心地逐漸清淨,就不要記數了,因為記數還是分心。佛號一句一句接著念,無記無數,心念念在佛號上,妄念自然不生。

念佛的功夫貴在「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功夫純熟,到「持中不持,不持中持」,就是念與不念合一,這就入不二法門,功夫到家了。念佛、念咒都一樣,功夫有很多層次。「記數」是最低的功夫,從記數提升到「無記無數」,再提升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這是第三層境界。明白此理,「靈驗」就會得到。靈驗的原理是「誠則靈」,靈是感應;「誠則明」,明是智慧現前。

雲谷禪師的教導告一段落,下面是了凡先生自己修持的經歷,他如何將大師這一番開示完全落實在自己的思想、行為,這是真功夫,值得我們學習。

余初號學海。是日改號了凡。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我們從了凡先生的「號」也能看出他的為人,「學海」是他喜歡讀書、好學,但是這個口氣很大,我們能覺察出他的貢高我慢。而他從接受雲谷禪師教誨的這一天起,改號「了凡」。『了』,明瞭、了脫;『凡』,凡夫。他知道命運可以改造,「數」可以突破,他不願意再作凡夫,一心想超越,所以改號「了凡」。

從此而後。終日兢兢。便覺與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戰兢惕厲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毀我。自能恬然容受。

了凡先生從這個時候才算是認真用功,每天依照功過格做反省的功夫,戰戰兢兢。於是覺得與從前不一樣,從前每天過日子是「悠悠放任」,現在感覺到自己有戰戰兢兢的功夫,有一點不同的氣象。時時刻刻能提醒自己,唯恐自己起惡念、說錯話、做錯事,得罪天地鬼神,他有這個警惕的念頭。從前遇到有人憎恨、討厭、毀謗,他絕不甘心饒人,決定要報復。現在他懂得了,不報復了,心平了,心量慢慢拓開,能夠「恬然容受」,可以包容別人,這是修持功夫得力了。

我們也要常常勘驗自己,認真反省:「我今天有沒有空過?」如果自己功夫不得力,這一天就空過了。諺語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一去不復回。」真正成功的人,無論世法、佛法,沒有不珍惜光陰的,都是天天求精進,一天都不空過。

到明年。禮部考科舉。先生算該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驗。而秋闈中式矣。

了凡先生三十五歲遇到雲谷禪師,三十六歲參加禮部的科舉考試。先生算他應該考第三名,但是他忽然考了第一名。這就是他修持功夫改變了他的命運,先生為他算的命,第一次不應驗。同一年秋天考中了舉人,舉人是他命裡所沒有的,這是改造命運非常明顯的應驗。

然行義未純。檢身多誤。或見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為善而口有過言。或醒時操持而醉後放逸。以過折功。日常虛度。

他自己反省,雖然斷惡修善,但是做得不純,還夾雜著私心。檢討自己的行為,過誤還很多。這是說他知道應當要認真努力去做,可是做得不夠,沒有盡心。

大凡改過自新,總是開頭發心勇猛,時間久了就慢慢疏散了,這是人的通病。了凡先生也是如此,第一年勇猛精進,以後也退步了。雖然退步,他還有警覺心,常常提醒自己努力,所以進步得很緩慢。初發心修學,這種現象是正常的,而且是每一個修行者都必須經歷的。因此,不要灰心害怕,在緩慢當中也要求進步,雖然進得不多,只要有進步就好,否則「不進則退」。

自己巳歲發願。直至己卯歲。歷十餘年。而三千善行始完。時方從李漸菴入關。未及回向。庚辰南還。始請性空、慧空諸上人。就東塔禪堂回向。遂起求子願。亦許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啟。

「己巳」是了凡先生三十五歲。他從遇到雲谷大師之後,就發願斷惡修善。發願做三千樁善事,整整十年(從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才完成。由此可知,三千善事是多麼難行!我們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希望自己能比他更勇猛,至少一天做一樁善事,能夠做兩、三樁就更好,天天不要間斷,效果決定超過了凡先生。

「時方從李漸菴入關,未及回向」,因為他在外面服務,曾經一度在李漸菴的軍中辦事,跟著軍隊到處行軍,沒有機會迴向。庚辰年,了凡先生四十六歲,他從南方回來,請性空、慧空兩位法師在東塔禪堂迴向。遂又發願「許行三千善事」,到第二年(辛巳年),即了凡先生四十七歲,生第一個兒子天啟。因為斷惡修善有這麼好的效果,信心就增長,行善就愈懇切。換言之,斷惡修善是愈來愈順利,效驗愈來愈顯著。

余行一事。隨以筆記。汝母不能書。每行一事。輒用鵝毛管。印一硃圈於曆日之上。

他每天修持還是用功過格,但他的太太不認識字,也不會寫字,所以每做一件好事,她就用鵝毛管沾硃砂,在日曆上印一個紅圈,用這個方法來記錄。

或施食貧人。或買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餘圈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數已滿。復請性空輩。就家庭回向。

這是舉例說明,看到貧苦的人,布施飲食給他。或每天去市場買菜,看到很活潑的動物,就隨便買一點放生。放生是機緣,不要特意去買,買了之後牠確實能活命,就買來放生,若是不能活命就不必買了。他做得很如法、很認真,所以「一日有多至十餘圈者」,可見得他愈做愈順利。從庚辰年發願到癸未年,四年三千樁善事就完成了,然後請法師在家裡誦經迴向。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VOL.74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6959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