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地藏經講記(7)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1
2010/01/23 08:55:52瀏覽628|回應0|推薦0

地藏經講記(7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佛菩薩度眾生,「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此是佛菩薩圓滿智慧、高度技巧的表現。有許多教化措施,非我們凡夫觀念所能理解。凡事決定不能看眼前,眼前僅是手段,一定要看目的。如果目的是邪惡的,手段再善都是邪惡。如父母、老師教導子弟,有罵有打,希望子弟做一個好人,則打罵亦是善的。如一切隨順子弟,嬌生慣養,長大成人,作姦犯科,則慈愛亦是惡的。佛菩薩教化眾生方法很高明,如《華嚴經》中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伐蘇蜜多女所示現的方法,雖然是用貪、瞋、痴,其結果是得清涼自在,遠離貪、瞋、痴,證得自性圓滿功德。此就是一種高度藝術的善巧方便。

  我們在經中看到,參與地藏法會的所有鬼神眾,都是菩薩化身,所以才能參加如是盛會。我們若能依佛教導,真正遵照本經的理論、方法修學,發「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心,即是地藏菩薩!地獄表苦難。世間所有苦難眾生,尚未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菩薩願意留在世間永遠教化眾生,自己不成佛道,地藏精神慈悲至極。其實不成佛道僅是形式,地藏菩薩久遠劫前早已成佛,只是不居佛位,永遠以菩薩身分作眾生不請之友。

  「菩薩白佛言」,白是下對上的敬稱。「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地藏菩薩在無量無邊世界,分身度化一切眾生,仰仗佛力加持。其實不仗佛力加持,菩薩也有此能力。地藏菩薩表演的是尊師重道,謙虛、恭敬,為我們後學做榜樣。如今,我們舉行法會,無論大小,要靠大眾的力量。大眾出財出力,乃至善意的讚揚,我們都應深深感激大眾的護持。有一個真誠感恩之心,就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一切護持、讚歎、供養我們的人,對我們有恩德。一切毀謗、破壞、陷害我們的人,對我們也有恩德。我們都要心存感恩!

  地獄眾生,罪業彌深,受苦極重。地藏菩薩以大慈悲願力,極其善巧之方便,教化地獄眾生。然而,若不得如來加持之力,「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

  佛滅度之後,至彌勒菩薩成佛前,世尊將度化苦難眾生之重任,付託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化身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哪個世界沒有佛住世,而地藏菩薩就代表佛在那裡度化眾生。

  地藏菩薩值得我們尊敬。地藏的弘願,諸佛如來不能不讚歎。何以故?地藏菩薩所度的眾生,根性未熟,依舊造作一切罪業,極難度脫。所以,對於《地藏經》我們一定要細讀、深思,深解義趣,方能了知本經乃一切經典之根本法。明白此理,確實能滅一切罪,能修一切善。

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地藏菩薩安慰「世尊」,請佛不要顧慮,菩薩會將教化眾生的使命一肩承擔。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解」是對煩惱而言,「脫」是對生死、六道輪迴而言。「一切眾生未解脫者」,即指在六道未能斷除煩惱,脫離六道輪迴之眾生。「性識無定」,性是心性,識是分別、執著。「無定」,即常常改變,前念才滅,後念又生,千變萬化,故稱無定。佛將意業歸納為「善、惡、無記」三大類。善、惡是造業,無記是無明。

  「惡習結業」,一個惡念要受一次惡報。人生在世幾十年中,我們造多少業,焉能不受報?果報隨著念頭的善惡,輕重、大小、偏圓而有不同。「善習結果」,果指善報,人天福報。

  「為善為惡,逐境而生」,我們阿賴耶識裡儲藏的善惡業習種子,永遠不會消失,遇緣就起現行。遇到惡緣就把自己的惡習勾引出來;遇到善緣,善的種子就起現行,自己做不了主,原因是沒有定(不受誘惑)慧(觀察明瞭)。佛教導我們用純善之心,將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看作是佛菩薩示現。看到善人、好事,是佛菩薩作正面示現教導我們;看到惡人、惡事,是佛菩薩作反面示現來警策我們。一切人、事、物,無一不是善知識,無一不是佛菩薩大權示現。果能如是,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才生得起來,才能接受如來的真實教誨,一生圓成佛道。自己學成之後,也要做好的示現,令眾生覺悟回頭。

  「為善為惡,逐境而生」。境界為緣,覺悟之人與迷惑的人最大的差別,就是觀察境緣與運用境緣不同。覺悟的人善於觀察境緣,利用境緣助長自己的道業;迷惑的人迷在境緣中造業。「未解脫者」,就是迷惑顛倒的眾生,「為善為惡」。善是世間善法,只能得人天善果,不能出離三界;惡是決定墮三惡道。

  「輪轉」是輪迴。「五道」,指除阿修羅之外其餘五道。「輪轉五道,暫無休息」,生死疲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無止息,是故比喻作輪轉,苦不堪言。「動經塵劫」,指輪轉時間之長。

  「迷惑障難」。迷惑是指見思煩惱;障即三障:「惑、業、苦」。迷惑、造業、受報。難是八難。由於無始以來,流轉生死,不能斷諸惡業,致使迷惑、造業、受苦,報生八難,經歷塵劫而難脫出。

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

  「魚」比喻六道眾生。「網」比喻三界六道。「長流」比喻造業,永遠不斷。「脫入」,比喻生死輪迴。此正是比喻六道眾生,性識無定,如魚游於大海,沒有一定的方向目標,常常游入羅網之中。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說明「情執」乃六道輪迴之根本原因。六道眾生,性識無定,情愛亦無定,不可當真,若錯認虛情假意以為真,則生死輪迴,苦痛無量!佛菩薩的「慈悲」是真情真愛,永恆不變,清淨平等。我們要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真正愛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捨己為人,利益一切眾生。此就是效法地藏菩薩。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世尊所「憂念」的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罪苦眾生,而我們憂念的是一己之身。然而,身是無常的,身外之物更是不可得。諸佛菩薩之教誨一切真實,我們要深信,要認真學習,依教奉行。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往願」,無量劫前,地藏菩薩就曾多次發了廣度眾生的大願,生生世世實踐他的願望。世尊聽了地藏菩薩的切願,非常歡喜。菩薩既然「畢是往願」,佛復何憂、何慮!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自在王菩薩也是等覺菩薩,世尊在大會裡讚歎「地藏菩薩」,定自在王菩薩豈有不知之理!此是利樂有情問,為未來學習本經之人而問。因未參加地藏法會的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對菩薩的讚歎,總不免疑惑。地藏菩薩究竟有何願、有何德行,值得世尊如此讚歎?菩薩慈悲,為斷末世眾生之疑而明知故問。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此是世尊回答前對大眾的開示。「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方能解如來真實義。「諦」是真誠,離妄想、分別、執著,用真誠心聽就是「諦聽」。換言之,聽法時心中不許有一個妄念。「善思念之」,善思即是聽後而有悟處,悟後起修,念茲在茲。此八個字將信、願、行都包括了。此是我們聞法必須具備的心態。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

  此是說地藏菩薩往昔之事,讓我們了解,進而起信、發願、效仿。地藏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中,修學的因緣事跡,無量無邊。此處是講地藏菩薩最初發心的一個例子,在久遠劫前,有佛出世,名「一切智成就如來」。

  一切智成就是佛之別號,一切智慧成就了。從「如來」往下是佛的十號,顯示了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佛的智慧德能無量無邊,稱說不盡。佛將果地上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歸納為十號。

  如來者,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也,佛佛道同,故稱如來。此是從事上講。《金剛經》云:「如來者,諸法如義。」如就是真如本性,所有一切諸法與真如本性統統相應,即稱如來。此是從理上講。

  「應供」。供是供養。佛是一切人中真實究竟圓滿的善人,是究竟圓滿的大智慧、大德能之人,是一切世間人天的好老師,應當接受人天的供養。

  「正遍知」。知是無所不知,遍是普遍,佛不但遍知,而且正確的遍知,真的是全知全能。一般宗教徒讚美上帝是全知全能,名實不副。佛才是真正的全知全能,佛就是一切眾生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是全知全能。因為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心性變現的,佛豈有不知、焉有不能!佛乃徹見本性,心性已完全顯露無遺,對於整個宇宙的過去、未來,確確實實是正遍知。是故,佛所講的一切經法是亙古長新,永恆不變之真理!

  「明行足」,「明」代表智慧,「行」代表修學,「足」是圓滿,明與行皆圓滿。明是自性的般若智慧,行是修德,性修圓滿。明也可看作是解,行是修行,解行圓滿。

  「善逝」,即無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方是善。凡夫住生死,死了再投胎,不善;二乘住涅槃,墮無為坑,亦不善。佛與大菩薩,生死、涅槃兩邊不住,才真正是善逝。佛菩薩不住涅槃,所以能隨類化身,「應以何種身得度,即現何種身而度化之」。不住生死,雖然現種種身度一切眾生,一塵不染,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不但於事相上不執著,心上亦不落痕跡,方是不住生死。諸佛菩薩生死、涅槃兩邊不住,兩邊圓融,真正入大涅槃。

  「世間解」,世間小至六道,大至十法界,乃至世出世間,盡虛空遍法界,佛無一不解,故稱世間解。

  「無上士」,士即現代所謂知識分子,讀書明理,佛達到了登峰造極,故稱無上士。

  「調御丈夫」,丈夫即大丈夫,與英雄之意相同。別人做不到,是人能做到,則稱之為大丈夫。佛是調御丈夫,此謂佛有智慧、有能力、有善巧,能調伏九法界眾生之心,能幫助眾生斷惡修善,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此名號是從佛教化眾生善巧方便的德能上建立的。

  「天人師」,天人包括六道、十法界。師是師範,佛是六道、十法界一切有情眾生的表率、模範。「佛」乃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義。菩薩要在教化眾生中開智慧、斷煩惱,才能證得無上菩提。「世尊」,能為世出世間人所尊重,故稱世尊。

  「其佛壽命六萬劫」。一切智成就佛的壽命有六萬劫,說明那個時代的人民壽命很長,所以佛才會示現長壽。像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古印度,所示現的壽命是七十九歲,與我們世間人壽命差不多。由此可知,一切智成就如來出現於世之時,眾生福報大、壽命長。

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此是敘說一切智成就如來,久遠劫前因地之事。他「未出家時」,是一個「小國王」,與「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二國王以何治國?用十善業道,教導全國人民斷十惡、修十善。國王念念希望人民的生活過得好,使人民真正得利益,過美滿幸福的生活。「饒益」,饒是豐饒,益是利益;無論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上,都能達到滿足,方是饒益。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

  周邊鄰國的人民造作種種罪業,此兩位國王就想幫助其他國家地區的人民,挽救世運。古時候的國王,乃「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君是君王,領導全國人民。親是要以父母愛護兒女一樣的心,對待全國人民,愛民如子。師是要做人民的老師、人民的表率、人民的楷模。如此,才是一個真正的好領導人,讓全國人民真正享福。從前帝王居住的處所稱為京師。「京」是大的意思,「師」是師範,模範的城市。全國城市以它做榜樣,所以稱之為「京師」。名稱多好,用意多善!

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一王發願」,唯有成佛才能廣度眾生。若不成佛,雖然有願,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是無法廣度眾生,於是發心、求道、成佛。

  「一王發願」,自未得度,先度眾生,方為發菩薩心。我們必須要了解此段經文的真實意義。現階段我們是否可以發願,不度自己,先度眾生?若真發一切為眾生、一切為佛法,確確實實沒有自己,我與我所俱斷了,發如是願則行。若還有人我、是非、得失,那就不能發如是願。因為有人我是非,就脫離不了六道。如果我們不能脫離六道,一定要懂得,無始劫至今,生生世世我們累積了多少罪業,焉有不墮惡道、不墮地獄之理!自己墮惡道了,何能度眾生?是故,自己一定要先證得阿羅漢以上,方可發先度眾生之願,眾生不成佛,我不成佛。若自己未能脫離六道輪迴,就發先度眾生之願,而實無度生之力,所發的只是一個空願而已。我們千萬不要誤會! 

  我們業習深重,一品煩惱都沒有能力斷,最殊勝的方法就是發心求生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若自己有先度眾生之願心,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之加持,應身十方世界度化眾生。此時才有能力效法地藏菩薩,先度眾生,後成佛道。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地藏菩薩累劫以來時時發願,願心永遠不退,值得我們效仿。地藏菩薩的殊勝功德,是其他一切菩薩不能相比的。即使是觀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在願力上,亦不能與地藏菩薩相比。我們明瞭所有一切菩薩的願心,皆是自性的智慧德能。然而,地藏菩薩幫助苦難眾生的願心特別強烈。是故,一切菩薩法裡,地藏法門最為殊勝。道理在此。

  現前世界,眾生苦難無邊。彼等迷失自性,不知回頭,起心動念,自私自利,造作種種重罪。縱然學佛,自私自利的習氣深重,經不起外界的誘惑,煩惱一起現行,就把佛法忘得一乾二淨。學佛人尚且如此,何況不學佛之人!現今學佛,一定要效法地藏菩薩,宣揚地藏法門,從本身做起,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念佛求生淨土。果真願心懇切,未生淨土之前,即得阿彌陀佛及諸佛如來加持,使我們消災滅罪,增長智慧,講經說法能令大眾生喜歡心,依教奉行。我們的智慧能力全靠佛力加持!既然得諸佛如來加持,龍天善神擁護,我們更應認真努力弘法,不能辜負諸佛菩薩之護念。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

  時間比前面說的更為久遠。

  佛示現住世的壽命與眾生相等。佛的壽命長,顯示眾生壽命亦長。一切依正莊嚴是自己心性所變現的。心地善良變現的境界就殊勝。心性不善,造作惡業,依報環境就變壞。自作自受,豈能怪人!

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

  「像法」表示「清淨蓮華目如來」已經入般涅槃了。一切諸佛的法運皆有「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

  光目女在寺院佛像前設齋供佛。在像法時代,佛的形像就能教化一切眾生,所以造像功德很大。然而,若無善知識講經說法,一般人見到塔寺、佛菩薩的形像,只能種一點善根而已,這一生不能成就。若有善知識講經說法,見像聞名,能令眾生生起真實清淨之信心,發如佛之願行,一生就能成就,功德不可思議。

羅漢問之。欲願何等。

  「羅漢」就是善知識,住在寺院度化眾生。於是問光目,你今天來設齋供養,有何願求?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

  她母親過世了,設齋超薦,不知母親生在哪一道。孝女對於父母過世之後,常常掛在心上,念念不忘。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

  「羅漢」須要入定,方能突破空間維次。羅漢在定中突破時空的界限,他見到地獄了,看到光目女的母親在地獄裡「受極大苦」。佛法講法界,法界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界,我們只能接觸到現前的人法界。畜生法界我們能見到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見不到,就更不要說其他維次空間的生物了。定是將散亂心暫時伏住,心得清淨。心清淨就能突破空間,定愈深突破的空間就愈大。現代科學家也肯定,可以突破時空維次,但他們找不到方法。佛法不僅有理論,而且有方法,禪定就是突破時空的方法。

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羅漢問光目女,你母親在世做何事、造何罪業,今墮在地獄「受極大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所習」是指習性,喜歡、愛好。「唯好食噉魚鱉之屬」,即現在講的海鮮。尤其是喜歡吃魚子,一盤之中有多少生命,殺業太重!被殺的眾生,怨恨多深!牠不是甘心情願給你吃,只是沒有反抗能力罷了。人有來生,畜生也有來生,機緣成熟了,焉有不報復之理!世間的戰爭是怎樣來的?從殺生食肉而來。正所謂「若要世上無刀兵,除非眾生不食肉」。眾生不食肉,世間的戰爭、災難就沒有了。「恣情食噉」,任意放縱,弱肉強食。「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她母親一生所殺的、所吃的,不計其數。當前,為什麼戰爭一次比一次殘酷?眾生累積的殺業太重了,比光目女的母親有過之而無不及。

  「尊者慈愍」,尊敬的羅漢,請你一定要慈悲哀愍,救拔我母親。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念佛塑像,就是哀救之法,但是關鍵要「志誠念」。在本經中我們看到,消極重罪業,度最苦罪報的方法,無過於念佛法門。為何不教她念阿彌陀佛?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因為此是敘說無量劫前之事,當時出現於世的「清淨蓮華目如來」是羅漢的本師。羅漢當然勸她念本師佛,塑造本師佛的形像。「存亡獲報」,存是指光目女現世得福;亡是指她的母親亦得福報。

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

  光目女依教奉行。「即捨所愛」,難捨能捨,捨棄財物用作畫像供佛。

  一切菩薩眾當中,最殊勝的無過於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應化在我們世間的九華山,觀世音菩薩應化在普陀山,與我們中國人特別有緣分。

  在現代,一般社會大眾都把佛法的教學看作宗教,致使我們學佛的同修迷失了方向,非常不幸。我們有機緣接觸到正法,就有責任將佛法的本來面目,向社會大眾解釋。讓大眾真正明瞭,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是什麼?是生活教育,是破迷開悟的教學,是離苦得樂的教學。大眾對佛法認識正確,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此段是敘說光目女接受羅漢的指教,回去依教奉行。捨所愛是斷貪,貪為根本煩惱,所有一切煩惱都是依它而生,斷貪就是斷一切惡。塑畫佛菩薩形像,「供養」、「瞻禮」是修一切善。瞻禮、供養、稱名,依教修行。修行是修正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一切錯誤的行為。光目女如是去做,果然有感應。

>>>續載中

  (《地藏經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5.28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Vol. 230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371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