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9 08:03:12瀏覽2622|回應5|推薦68 | |
〔引用文章前言〕
欣見佛教團體有「護生」取代「放生」的作為。放生議題毫無例外,必然會定期爭議性的出現在台灣新聞版面。佛教強調慈悲心。但小的深切體認到,慈悲若無相對應的智慧,慈悲對種種生靈,不論對人類或對動植物,均可能越幫越忙,甚至茶毒生靈,比什麼都不做、不放生者更不如,如下文所言「放生成殺生」。至於如下面報導所言:「有一位佛教信徒因為許願要放生十萬隻生命」,實在匪夷所思不知所云,可不可以改成許願「十年內好好照顧一隻流浪動物」呢?
引用文章
放生買功德 不如先救流浪狗亂放生成殺生 釋昭慧籲護生
〔記者楊久瑩、張瑞楨/綜合報導〕
「陸龜放海裡,海龜放陸地,這不是放生,根本是殺生!」玄奘大學文理學院院長釋昭慧法師嚴詞抨擊,國內放生亂象叢生,連保育類動物眼鏡蛇都放生,妄圖個人功德,卻危及公共安全,既差勁、又過分。不只台灣,中國最近亦盛行放生毒蛇,例如今年四月間,中國南京放生聯盟就放生大批「蛇菩薩」,信徒甚至可用銀行匯款「隨喜放生」。因為他們相信毒蛇靈性高、會報恩,其次是蛇類嗔心很重,放生功德比魚龜鳥禽等一般動物為大。釋昭慧法師與生死簿傳人吳晴月指出,佛典「大智度論」中雖提及「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但前提必須從悲憫出發才有功德;現代人為了贖罪、求功德而放生,根本就是倒果為因。其實達摩祖師曾說:「心有功德,就無功德!」放生反傷生,根本不會有功德。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朱增宏指出,許多放生野鳥是被人從中、南部野外張網捕抓,再運送到各地販售,放生鳥被關進狹小、僅十五公分的籠內,受到驚嚇、不吃不喝,死傷慘重。學者邵廣昭研究發現,放生鳥虛弱致無法飛行的比例約五%,放生後傷亡機率極高。此外,曾有放生團體一天就用十台專用魚車、一次就放了一八五○萬尾魚苗入港,短期內受傷魚體大量死亡,還引發局部河水、水庫水質敗壞,危害其他生物。釋昭慧強調,「護生」才是重點,佛教講智慧、仁慈與無私,但國內諸多放生亂象早違背這三點,放生者與其花錢、便宜行事,自以為買到功德,不如「先救救那些快被安樂死的流浪狗吧」,功德更多。農委會林務局野生動物保育組組長管立豪指出,近來不少放生團體已能接受以「護生」取代放生,目前已有人到東南亞改買耕作已久的老牛,讓牠們安享晚年;或者認養集集特有生物中心的救傷動物,例如拯救黑面琵鷺,等傷鳥健康了再通知信眾探望,這些都是全新的突破。
放生商業化 營利循環毀生態〔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
台灣放生市場利益驚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保守估算,每年因為宗教信仰而進行的動物放生,數量至少上億隻,「互利共生」的營利結構,加上缺乏明確的管理與教育,已為台灣生態及放生動物帶來浩劫。每年放生動物上億隻 金額2億台 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朱增宏引述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每年至少有超過七百五十次公開且大型的「放生活動」,九十三年時全台實際從事放生的宗教團體約四八三 家,估計每年放生金額至少兩億元,放生動物數量超過兩億隻;九十八年調查時,實際放生團體少了一百家,每年至少仍有上億隻的放生動物。其中,最大宗的就是 釋海濤生命基金會及所屬中華護生協會的放生活動。繁殖、販賣、放生 形成互利共生朱增宏說,台灣宗教組織的放生,背後有一套完整的商業運作,為了因應放生的需求,許多動物被捕捉、繁殖,放生者、獵捕者、繁殖者及販賣業者形成「互利共生」的營利結構。不過,海濤法師十四日出席佛教界與農委會官員內部座談時強調,他絕不預購養殖場的魚類放生,但希望主管機關能公告可放生的地點及適合放生的魚類,讓大家可以遵循。農委會去年已於漁業法中公告海域放生規定,對於陸域河川湖泊的放生規定則未有明確規範。根據農委會的調查,早期放生動物以鳥類居多,麻雀、斑鳩、黑嘴筆是大宗。但因為鳥類無法短期湊出大量的「生命數」,目前則以水族魚類最多,約佔了放生總量的九成;其中又以淡水養殖魚、海魚、泥鰍、土虱、鱔魚等魚苗為主;至於烏龜、蟋蟀、野生蛇等亦是放生對象。北市和平西路鳥街楊老闆透露,過去他賣得比較好的是斑鳩,一隻幾十元,但近來則以蟋蟀賣得最好,一包兩百五十隻,只要三百元。有一位佛教信徒因為許願要放生十萬隻生命,算一算,放生鳥得花三百五十萬元,短時間要買十萬隻鳥也有困難,於是決定買蟋蟀放生。
|
|
( 心情隨筆|寵物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