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03 20:05:28瀏覽1653|回應3|推薦18 | |
此圖片摘自《比能力,更要比眼力》一書 雖然今天是大年初一,不過還是想延續未談完的話題。 從前天的〈{Trick Art}──成人的盲點〉到昨天介紹《尋找腦中幻影》一書,最終關鍵到底是什麼呢?純粹只是聊聊?還是單純的推薦展覽與書籍呢? 三狂的目的在圖片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做過這類「大象消失」的實驗,其實只是為了確定「視覺盲點」的存在。 方法是,將右眼遮住,左眼盯著圖中的人物,慢慢靠近圖片,到某一個距離時,會發現大象突然消失了,驚訝吧!明明前一秒大象還在,下一秒它就是活生生的消失了。神奇嗎?一點也不,因為那是正常的,在醫學上給這種現象一個「專有名詞──盲點」。 盲點是什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按照醫學上的說法是:「人的眼底有很多感光細胞,有接受明暗的細胞,也有分辨色彩的細胞。這些細胞經由細密的神經網路,將所有接收到的訊息傳到大腦,在大腦皮質重新組合,變成清晰的影像。這些網路在眼底以漩渦狀從四面匯聚成一點,再由眼球後面的小洞鑽出來,像一條電纜一般。此一點的位置,就叫視神經盤,它沒有任何感光細胞,只有神經傳導的線路,所以它是沒有視覺的,醫學上稱為「盲點」。因此人在看東西的時候,眼前的畫面其實有一部分是漆黑的,但這影像傳到大腦時,大腦會用以前的經驗,將那塊漆黑補上顏色,使它與周圍景物相配,所以人主觀上無法察覺這個盲點。 」 因為這個關係,之前談過,為什麼?人只看得見自己想看見的東西,很多時候,人們對於眼前的事物經常視而不見,不僅是因為眼睛本身有「盲點」的視覺缺陷,更重要的是,大腦的問題,所以,正視這些狀況,有助於跳脫人經常犯錯的窠臼。下列舉兩個例子來印證: 第一、7-11 這便利商店的數量已經多到超出我們所能想像的範圍了,在住家附近,方圓 第二、影片中的蹊蹺 曾在介紹《比能力,更要比眼力》一文中,放置了一個影片,影片一開始就出現題目說:有兩隊人馬──分別穿白衣服和黑衣服──在傳球,請計算穿白衣服那隊總共傳了幾次球?針對這個問題,多數人都能答對,但癥結點不在於傳球,而在於你是否注意到:有隻大猩猩在人們傳球的過程中曾經出現?這個測驗最主要是讓人們認清,原來,人真的只能看見自己想看見的東西,因為多數人可以答對傳球次數,卻驚訝於有大猩猩出現一事,往往都在第二次從頭看過之後,才恍然大悟。 好吧!就算視覺真有盲點,人們有時真的會有視而不見的狀況,那和創新有什麼關係呢? 知道了這些狀況,打從心底去克服,從想法上去改變,當你可以看見別人看不見的層面或細節,就比別人勝出一籌了。成功之門,經常是因此而開啟的。 在商場上,許多成功人士明白這些道理,因此,他們往往能夠跳出窠臼,才有那麼多的創新意念。 對學生而言,學習也是如此,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層面,思考人家想不到的見解,自己的學習自然也就比別人更勝一籌了,不是嗎? 天下至理,雖是殊途,實皆同歸於一。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