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性弱點的衝突與茫點--將軍的女兒
2009/01/07 14:38:39瀏覽8401|回應0|推薦1

  最近教學時,上到了有關於西點軍校的東西,講到這所軍校,不可避免會想起這齣影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介紹一下:將軍的女兒——康麗絲被殺害了,在砲兵基地的營區裡。准尉——班保羅和商法拉二位探員接手展開調查,因為康麗絲的身份特殊,將軍不希望此事因被調查局接手,而使媒體有機可乘;故命准尉班保羅必須在調查局接手之前破案。

  康麗絲的死因及死法存在著諸多不合理的疑點,班調查時,發現康麗絲有著極不正常的私生活。同時也將錨頭指向了康麗絲的上司——莫上校,在現場的堪驗報告出爐之際,案情似乎明朗化了;可是此時嫌疑最大的莫上校卻自殺了。

  撲朔迷離似的,班只好從康麗絲的經歷去調查,企圖導出此種犯案手法的動機。然抽絲剝繭的結果,竟換來令人痛心與錯愕的事實真相......

觀後探討:

  社會上有許多的事情,我不願見到,亦不願聽聞;然那又如何呢?它並不會因為我的漠視而消失,並不會因為我不知道而不曾發生。其實我都了解,可是除了逃避,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為它做什麼,或者可以去改變什麼既在的事實,還是可以去阻止什麼未發生的事。直到現在,我的心裡仍感覺不舒服,只要一想到康麗絲的遭遇,就會感到非常難過;對於社會上許多事情,我有時真的很難去理解,從以前到現在,有多少的古聖先賢試圖想對一些情況做出一些解釋,然而那又如何呢?孟荀各自主張堅持人性善惡,可又得到了什麼樣的回應呢?司馬遷在究天人之際的功夫上用足十分心力,可又怎樣呢?還不是一串一串令人狐疑的問號?或許我們該相信無所不能的上帝吧!上帝非常的寬仁慈愛,衪為了給迦南人悔改的機會,可以不惜讓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四百年。摒除衪欠以色列人的不說,衪是偉大的;然對以色列人受苦的四百年,那是應該的?在卡拉馬助夫的天問當中,一連串的疑問,直至今日仍無法解決,但是真正在乎的似乎不多,不是嗎?

  為什麼說這個?因為我想探討的是人性。在今日的民主社會中,許多問題的繁生,有人歸咎是立法不周,有人說是因執法不嚴,或者還有人說根本不該實行民主的......等,眾說紛云,不知道那個才是對的。我認為在民主社會中,不論是立法上、行政上都須依人性而作,如此才是最根本的方法。長久以來,我一直思考著什麼樣的人性才算理想?如果,我們所教育出來的下一代,不再是積弱愚昧的國民,不再是只能充當示眾材料的,不再是以傷害自己同類為終生執志的,不再是......。在〈將軍的女兒〉中,我想以幾個立場來說明一些人性的弱點及約略探討這些情況的原由:

一、以強暴行為來分析其行徑的深層意義

  為什麼要強暴康麗絲?我清楚記得的一句話是:他們恨她,恨她比他們聰明,表現他們好,他們憎恨她,他們受不了必須和尿尿要蹲下的人平起平坐......。大約是如此說的,沒錯。那麼這群偵察隊的學生心態是什麼呢?最終他們到底有沒有明白自己犯下的罪行是萬死不足彌補的呢?在探討小人的心態時,歸納的行為其中有一個是:小人見不得美好。

  我相信這群偵察隊學生不是小人,所以他們毀了她並不是為了見不得美好之由;那麼為什麼要對她做出如此殘暴的惡行呢?人的行為當中,會如此只有一個形成原因:嫉妒→憎恨→傷害。嫉妒是人性中一個很可怕的元素,一旦讓它在心理起了作用,必會生出事端的,如果再進而讓它有機會興風作浪,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但是若說純粹只是因為嫉妒卻又有點說不過去,因為在班上比他們傑出的男同學定大有人在,可是他們為何找上康麗絲呢?在這裡又找到一個原因,在沙文主義的影響下,男人有著可悲而又可憐的缺陷存在,他們將自己陷入一種自我催眠的偉大狀況中,在所有女性面前,他們是最獨一無二、不可一世的;所以他們報復的方式才會選擇以強迫式的暴力性行為。

  說來他們是可悲又可惡,因為他們除了用這種方式來撫平自卑的感覺之外,別無他法,可是也因為他們的可惡行為而毀了一個前途大好的國家人才。而在他們的心裡沒有一絲罪惡感,或許還想:她自己活該,女生從什麼軍嘛!女孩子應該是文弱不堪一擊的,偏偏你要逞強,還要比我們強,今天就是叫你嚐嚐厲害,看你以後還有什麼值得神氣的。是不是在軍人當中,這種心態普遍存在呢?這個答案,我想不需要回答的,縱觀台灣的軍教片中,其中不乏影射著男權至上的意義,往往可見在軍中的女子,是不受到尊重的,不論是思想上或是行為表現方面,都可藉由其中口頭挑逗的不敬及藐視不屑的態度看出,這是不須明說的。

二、以人的傷害行為來談教育問題

  近年來,不時傳出青少年集體虐殺的事件,不僅如此,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而且舉凡傷害、自殺、綁架、搶劫、殺人乃至毀屍滅跡......等種種可怕的事件,皆時有所聞。我們不禁要問的是: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許多專家提出了諸多的原因試圖去解釋此種現象,不乏包括:升學主義、缺乏人文教育、社會風氣敗類、缺乏道德感、罪惡感......等,甚至提出一切皆因電子媒體與電子文化的侵染而導致的。或許那些都是原因,也或許不是主要的,不管是什麼因素,真正讓我覺得憂心的反倒是,這些問題我們沒有能力去解決。

  或許有人要問為什麼,但是在回答為什麼之前,我想先說說現代父母的問題,在他們的觀念中,沒有重視孩子教育是其一,沒有尊重生命是其二,無法言教身教並重是其三,再加上那種要命的思維——他們的寶貝是最好的、最聰明的,不需要教,不需要多費神,什麼都不需要......;所以會有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的孩子不會有錯的。於是,他們成為推卸責任的高手,在這種情況下,各位可以想像出,這種父母所教育出來的孩子有可能造成多少的社會負擔?

  在那群西點軍校的學生眼中,一條生命算什麼,他們在軍事教育的情況下,是學習如何傷害人、痛擊人,甭談什麼尊重生命,或是尊重別人的思想了。如此就不難想像他們可以做出如此令人髮指的滔天惡行了,正因為他們不把人命當一回事,所以才可以輕易的去嚴重傷害一個人。

  現代犯了滔天大罪的孩子們,他們的父母全是軍人嗎?或者他們的父母全以軍事思想教育他嗎?如果不是的話,一個人怎麼可能如此輕鬆且毫不在意的去傷害另一個人呢?而且有可能是你的朋友、同學、或親人......。對這種情況,我從來就無法去理解,為什麼情同父子之情,亦可能在一夕之間消失無蹤......

三、談權勢與親情的衝突

  我感到不解的是,權勢究竟有何魔力,可以叫人拋棄一切,甚至有人不惜犧牲性命。我納悶的是,為何將軍選擇的不是自己心愛的女兒呢?的確是會讓人奇怪的。他是那麼的疼愛自己的獨生女,而且他們父女相依為命,沒有了女兒,他只有孤獨為伴,他不怕嗎?然在思索這個問題之時,讓我憶起了曾有人問我,李登輝身為一國元首,卻無子送終,只有孤獨陪伴,不知道他有沒有後悔當過總統?我當時回答:每個人生於世上各負使命,而人也會因為自身的性格,追求不同的目標,需求的自然也不同;所以如果是野心很大的人,他必定不在乎親情的有無。將軍不也是如此嗎?為了權勢,什麼都可以犧牲。對於此種狀況,除了為康麗絲搖頭嘆氣外,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四、康麗絲

  想到她,我的心裡就異常不舒服,是因為她的遭遇吧!還是因為她的下場呢?其實可能連我自己都不是很明白,何以如此地為她感到難過?只是設身處地的想,如果我是她的話,無論如何我是沒有勇氣去承受那一切的。從小,在親愛的父親百般呵護下成長,她的遠景是如此的美好,是多麼的光明,以她在學校的表現,該是多麼的自豪啊!然而,一切的事情均在一瞬間毀了,她宛如被推入無底深淵,永無止境的是揮不去的陰霾與夢魘。在她出事之後,望見父親時的眼神清楚的訴說著:幸好還有爸爸。她相信父親會為她作主的,也相信父親有絕對的能力可以幫助她;然而,接下來父親的話,卻將她推入另一個寒冷冰窖當中,使她不寒而慄,她即使再怎麼不相信眼前的事實,卻也無法解釋自己耳聞到的一字一句,正殘酷的刺入她原已受傷且毫無招架能力的心,從那一刻開始,已注定了她往後悲慘的下場了。或許,死對她來說是最恰當的結局。思及此處,不禁令人落淚。

五、親情的傷害

  台灣曾有幾件轟動的天倫慘案,其中有一件,一直令我印象深刻,事件是這樣的:一個小女孩幼年喪母,父親為了工作,將其帶回交予自己的母親照顧,因此讓整天游手好閒、無所事事的弟弟有了傷害女兒的機會。這個小女孩從九歲開始就一直受到叔叔的性侵害,起先因為不懂,後來她在無意中將此事告知同學,同學從此歧視她,她才開始漸漸明白到叔叔對她做的事情是天理不容的,此時要找同學幫助已不可能了,因為她在學校已經被孤立了,思考後,在某天的晚上鼓起了勇氣告知奶奶,誰知奶奶的回答竟是叫她別張揚,千萬不可再對別人提起此事,且警告她以後要躲著叔叔。在之後幾番抗拒無效之後,有天晚上她終於下定決心,將叔叔約出,然後將其亂刀砍死。

  一樁慘劇發生,最重要的是父親到了警局非但沒有了解案情的真相,只是不斷的痛斥自己的女兒,甚至動手打她,我想,她所受到傷害並不亞於康麗絲。在她手足無措之際,友情鄙視她,不伸出授手;親情漠視她,刻意地逃避,在此情況下,各位覺得以這位小女孩的能力及認知,她可以怎麼做呢?世上最大的傷害莫過於是被親情出賣,那種痛有時竟超出人所能忍受的界限。想想,從小到大與你最親近,你一向認為最疼愛你的人,突然之間背叛了你,那感覺有多難受呢?但是,最親愛的人何以會背叛自己、出賣自己呢?這個問題,我想康麗絲至死也無法明白,我也不能明白。真的,在台灣,親人造成傷害的案例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每一次,除了感到心痛外,我都極力的思索著問題的癥結與解決的方式;然而......,或許是我能力還不夠吧!不過,我一直朝著找出人性茫點的方向在努力,我深信這是一切問題的基本癥結,也相信會得到答案的。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itaych&aid=254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