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20 17:04:09瀏覽24|回應0|推薦0 | |
解深密經疏卷二十四~分別瑜伽品第六(六)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鉢舍那諸菩薩眾。由何作意。何等云何除遣諸相。 (以何等心觀何等法相者。)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由真如作意。 (真如觀心) 除遣法相及與義相。 (謂所除相。不過二種。即前所說能詮名等。即十義等所詮諸法義影像之相。或可所執法義之相。入真如觀不見彼故。) 若於其名及名自性。無所得時。亦不觀比所依之相。如是除遣。 (辨觀儀式。謂諸菩薩觀名之時。觀彼諸名及名自性皆自心變假設施有。所執實名皆不可得。如是觀時。非但觀名是無所得。亦不觀彼名等所依所執性識。又解。觀所執名無所得時。亦不觀彼徧計所執名等所依依他名等。此意說云。入真如觀。遣所執時。依他名等。不的顯現。故名除遣。非謂推求空無自性說名除遣。…….第三不顯現無所得者。推求諸法。不見自性。非一切種都無所得。然於徧計所執自性無所得時。亦不觀彼依他自相。由不觀故。依他不現。) 如於其名。於句於文。於一切義。當知亦爾。 (謂如其名及名自性無所得時。亦不觀彼所依之相。如是句文乃至十義。一一自性。皆無所得。及不觀彼所依之相。如前應知。) 乃至於界及界自性無所得時。亦不觀彼所依之相。如是除遣。 現前力少物。謂是唯識性。以有所得故。非實住唯識。 菩薩於定位。觀影唯是心。義想既滅除。審觀唯自想。 如是住內心。之所取非有。次能取亦無。後觸無所得。 (謂地上菩薩入真觀時。名等自性及所依相。都無所得。謂證一味境智平等。遠離能取所取故。) 世尊。諸所了知真如義相。此真如相。亦可遣不。 (謂前所說真如作意所緣真如。亦可遣不。) 善男子。於所了知真如義中。都無有相。亦無所得。當何所遣。 (若時菩薩於所緣境。無分別智。都無所得。不取種種戲論相故。) 善男子。我說了知真如義時。能伏一切法義之相。非此了達餘所能伏。 (真如之相。非餘所遣。此中意說。餘一切相。以有相故。以真如遣。證真如時。都無有相。不可餘法遣此真如。實相無相者。無相不遣。不相無相者。不遣無相。) 世尊。如世尊說濁水器喻不淨鏡喻撓泉池喻。不任觀察自面影相。若堪任者。與上相違。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