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深密經疏卷二十三~分別瑜伽品第六(五)D
2011/12/19 22:53:50瀏覽15|回應0|推薦0

總說四諦名真實相。一諦相教。餘之九相。名同此經。苦諦名徧知相。集諦名永斷相。滅諦名作證相。道諦名修習相。十六行差別。名即彼真實相等品類差別相。說集因苦果道因滅果相。稱義名所依。能依相屬相。因名所依。果為能依也。說四諦所斷法名為即徧知等障法相。抉擇分等名為即彼隨順法相。煩惱過失徧知功德。名不徧知等及徧知等過患功德相。



真實相者。謂取蘊所攝苦諦相。徧知相者。謂即於此有味等如實智。永斷相作證相者。謂從一切世間得解脫。由永斷諸障證得轉依故。修習相者。謂離顛倒心。多修習住。品類差別相者。真實相有五種差別。謂色乃至識。徧知相有三種差別。謂味由味故。乃至出離由出離故。如實知。永斷相作證相。各有二種差別。謂煩惱解脫。苦解脫。從此諸天世間乃至并天人皆得解脫者。顯煩惱解脫。為顯此差別義故。次說出離言。何以故。由餘經言。出離云何。謂若於是處貪欲永滅貪欲永斷。超過貪欲故。如是由能生未來苦煩惱得離繫故。苦亦解脫。為顯此差別義故。次說離繫缚極解脫。修習相者有二種差別。謂見道修道。離顛倒心者顯示見道。多修習住者顯示修道。能依所依相屬相者。謂顯示真實相等。為後後所依性。徧知等障礙法相者。謂如是三轉,不如實知。徧知等隨順法相者。謂觀察如所安立色等法中味等相。於不徧知等過失相者。謂不解脫乃至不證覺無上正等菩提。與此相違。名於徧知等功德相。



言界義者謂五種界。



一者器世界。二者有情界。三者法界。四者所調伏界。五者調伏方便界。



(一有情無量。菩薩思惟無量世界一切有情差別之相。惑一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五趣四生等。二世界無量。菩薩思惟十方無量器世界此界染。此界清。或成壞種種行貌差別建立等。三法界無量。菩薩思惟十方無量世界一切諸法自相共相是色非色有見無見等。四所調伏無量。菩薩思惟十方無量世界有情種種行種種性。或聲聞種性。或獨絕種性。或如來種性。耎中上根勝劣差別等。五調伏方便無量。菩薩思惟十方無量世界所化有情調伏方便。此因說秘密之法。方能調伏。此因說顯了之法。方能調伏。此因攝受方便。此因折伏方便等。方令調伏。)



善男子。如是五義。當知普攝一切諸義。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聞所成慧了知其義。若思所成慧了知其義。若奢摩他毗鉢舍那。修所成慧了知其義。此何差別。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聞所成慧依止於文。但如其說。未善意趣。未現在前。隨順解脫。未能領受成解脫義。



(聞慧六義差別。一依止於文。謂此聞慧。要由於文而得起故。二但如其說。謂但如文而取於義。非如二慧以義取文。三未善意趣。謂未善通達聖教義趣。四未現在前。謂緣境時未得同分影像現前未得定故。五隨順解脫。謂遠能隨順涅槃解脫。或可通攝有為無為二種解脫。六未能領受成解脫義。謂未證滅。以散心位不斷結故。)



思所成慧。亦依於文。不唯如說。能善意趣。未現在前。轉順解脫。未能領受成解脫義。



(思慧六義。一亦唯依文義同聞慧。二不唯如說。了與不了二教別故。三能善義趣。謂善通達聖教義故。四未現在前。義同聞慧。五轉順解脫。轉謂轉勝。勝聞慧故。六未能領受成解脫義。義同聞慧。謂此思慧。對前聞慧。)



若諸菩薩。修所成慧。亦依於文。亦不依文。亦如其說。亦不如說。能善意趣。所知事同分三摩地所行影像現前。即順解脫。已能領受成解脫義。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ayen2001&aid=594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