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13 01:27:57瀏覽1083|回應2|推薦19 | |
離開台北去離島澎湖旅行,恰好遇上今年「澎湖花火音樂祭」最後一場。 晚飯後走出餐廳,整個馬公市區幾條街的人潮都向著活動地點「觀音亭」的海邊移動。找了位置、架好相機耐心地等候,此刻舞台上音樂悠揚悅耳,但對現場民眾來說,這顯然不是重點。 澎湖馬公市最新的景點虹橋橫在眼前,造型如虹,夜間亮了七彩照明,投影在盪漾水波上,風姿更是迷人。八時三十分主秀登場,虹橋上空煙火炫麗,配合橋景水影,忍不住拿起相機拍了又拍,企求藉由科技抓住美麗的剎那。 十五分鐘煙火結束,跟著群眾回到街上。想著剛才美景,難免俗套地感傷一番,美好事物總是如此短暫啊。也難怪,「煙火」經常被用來形容好大喜功又華而不實的浪費,每一次華麗煙火之後的惆悵,似乎更增添了幾分警世聯想。 煙火總和節慶有關。全世界最愛煙火的國家應屬日本,每年春、夏,從北海道至南端九州,各種名目的「花火祭」不下百場。但日本人對祭典向來慎重,同樣一閃而逝的煙火,因為態度的虔誠,朵朵火樹銀花反而成為生命美感的體現,如同欣賞隨風飄落的櫻花。在日本,年復一年的花火節,不是路旁偶然的風景,而是紀錄生命進度的節奏。 剎那即永恆,一閃即逝的煙火,往往也標誌著某個重要起點。柏林圍牆倒塌、兩德統一,或香港回歸的序幕,都出現盛大煙火。在歷史的時空背景之下,煙火明滅不只是一場燒錢的秀,其中夾雜著創世紀的榮耀與感動、或對逝去歲月的哀悼與追憶。 2003年,澎湖縣政府舉辦「花火音樂祭」一夕成名,帶來大量觀光人潮,也讓日本「煙火」的漢字寫法「花火」,從此流行在台灣的中文書寫中。四年來,澎湖花火依例在東北季風褪去後,成為吸引觀光客的招牌;但當地觀光業者對煙火的魅力也開始懷疑:年復一年如舊施放,還能有多少聚客效果?但同時,台灣其他地方政府卻也跟著躍躍欲試,包括台北市,選個名目、挑個河岸潭畔弄個花火節閃耀一回,美其名增添地方特色與魅力,只是看在民眾眼裡,多半又是一場浪費。 煙火只是火藥丸的組合,被拋向夜空進行化學反應,何辜扛上華而不實的惡名?對決策者而言,煙火的驚豔一閃固然令人興奮,但只有融入更多文化的厚度和創意,才能讓稍縱即逝的璀燦具有恆久價值。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