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店心情:就讓日子這麼流過吧
2005/07/12 00:54:24瀏覽1198|回應0|推薦6

在吉隆坡了好幾天,觀光區早已失去吸引力。把杭州當汴州,晃盪在

一個應該是陌生的城市中,感覺已不像過客。放著飯店早餐不吃,學

當地老人家泡茶館,這實在不是觀光客行徑。

 

不過我就是這樣走進了「玉壺軒」。店家開在吉隆坡華人集中的瓷廠

街,門牌不多不少,恰好是「 100 」。對於整數,人們總會特別注

意;何況這是條老街了,建屋子時吉隆坡還是泥濘滿地,鐵定不會有

門牌。後來人編了號,剛好數給它一百,這純粹是巧合。不過這不是

吸引我注意的原因。

 

想像著「玉壺軒」,這個典雅名字,如果是在武俠小說中,該被描寫

成何等堂皇光景?伸著脖子向內張望,長長的廳內擺著二十多張檯子

,三三兩兩坐著客人,陳舊的日光燈泛著青黃,老吊扇吱吱呀呀的奮

力搧轉。紅色塑膠椅,「二王一后」時許博允用來招呼後排觀眾的那

種,圍著每張檯子。不過門口兩座大鐵蒸籠冒著騰騰熱氣,還是把我

吸引進去。

 

我的華語和迎上來服務生的福建話,經過一陣子來來往往,反正就得

到一壺茶,是一個印著「xx茶行敬贈」的瓷壼,沏著普洱。坐下來

,開始期待點心推車。

 

年輕傢伙推著小車來到身邊,看看車上,上下兩層不過十來樣,賣相

實在都有些抱歉。不過既來之則安之,蝦餃燒賣,還有不知是什麼的

,隨便拿了幾碟。嚐了以後發現,不論絞肉魚漿還是蝦仁,一個勁都

是死硬,和台北茶樓的軟軟彈彈,相去甚遠。價錢還不便宜呢!兩碟

點心的錢,夠到隔壁街上吃一客海南雞飯。這樣的店,我私下打量,

如果不是像我一時好奇鑽進來,就是已經不在乎賣相的熟客。

 

環顧四周,數數全部服務人員,推車小伙子不算,六位大嬸,年齡加

起來恐怕超過四百歲。其中二位稍微年輕的,在店中忙進忙出,偶而

也會坐在某一桌旁,和客人有搭沒搭的聊兩句。這裡的客人現在還不

多,但平均年齡要比我多出二輪,連沿牆邊放著幾柄木椅,恐怕都有

我的年紀。

 

店裡沒有一絲匆忙氣氛,服務大嬸有時隔著桌子,和客人應答幾句,

不同桌的人也呼應著嚷嚷。有人低頭咀嚼,端著杯子喝茶,或扶著老

花眼讀報紙。

 

有位先生危危顫顫的起身,走向櫃檯買單。佝僂的身上穿件白襯衣,

肩上斜掛一只舊布包。他付帳,還點了外帶,看起來像是叉燒麵包的

樣子。和他年相紀若的掌櫃大嬸,小心的找了帳錢,外帶的麵包放在

塑膠袋中,遞過櫃檯給他。老先生提過袋子,挪動腳跟退後一步,低

下頭想在袋子口上打個結,兩手卻不聽使喚。

 

他移步到最近的桌旁,放下袋子,繼續賣力打結。我不懂他為什麼要

打結,也許可以避免灰塵飛進袋子吧,可是他的指頭始終沒有成功。

另一位大嬸靠過去,微胖的身驅加上大歲數,走得有些喘,她接過袋

子,輕輕地繫上結,溫柔的把袋子吊在老先生布包揹帶上,騰空出他

的兩手。老先生望了她一眼,大嬸點了點頭,老先生轉身走出店外,

低頭緩步,融在街上行人中。

 

玉壺軒,我不禁幻想,幾位大嬸可能打從姑娘時代就在店裡工作;櫃

檯收帳掌櫃,如果告訴我她在那張椅子上坐了半世紀,我一定相信。

這位老先生不知來過幾百次,這個結也不知道打過多少回,一樣的事

情不斷重覆上演,不同的只有日曆上的數字。我終於確定我還是過客

,在細水長流的日子中,我只取了一瓢;而這流,不論好壞,一瓢是

嚐不出來的。

 

走出店外,快要十點,街上陽光正亮;回頭看一眼,對比之下的店廳

顯得更暗,但客人比剛才多,呼喝聲此起彼落,也更加熱鬧。記者本

性發作,我回到櫃檯前,想問問店家生意做了多久?大嬸顧店多少年

?眼光接觸到掌櫃數錢的手,右姆指點了一下口水,一張張摸數過泛

皺的紙鈔。她還沒來得及抬頭,我已經轉身離開。多少年有什麼重要

,就讓日子,這麼不經意地流去吧。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dyfish&aid=26773